- 年份
- 2024(6449)
- 2023(8968)
- 2022(7468)
- 2021(6695)
- 2020(5301)
- 2019(11969)
- 2018(11737)
- 2017(20929)
- 2016(11848)
- 2015(13310)
- 2014(13234)
- 2013(12962)
- 2012(12425)
- 2011(11461)
- 2010(11869)
- 2009(10632)
- 2008(10636)
- 2007(9967)
- 2006(8832)
- 2005(8283)
- 学科
- 济(53112)
- 经济(53072)
- 管理(28534)
- 业(28462)
- 企(20535)
- 企业(20535)
- 中国(18931)
- 地方(18705)
- 农(16380)
- 方法(15857)
- 业经(13488)
- 数学(13311)
- 数学方法(13073)
- 农业(11410)
- 地方经济(10570)
- 发(10266)
- 贸(9913)
- 贸易(9899)
- 银(9775)
- 银行(9745)
- 理论(9726)
- 融(9665)
- 金融(9663)
- 学(9578)
- 行(9511)
- 易(9508)
- 财(9301)
- 环境(9040)
- 制(8989)
- 技术(8803)
- 机构
- 学院(170280)
- 大学(164412)
- 济(67689)
- 经济(66069)
- 研究(65744)
- 管理(57585)
- 中国(48264)
- 理学(47808)
- 理学院(47166)
- 管理学(46163)
- 管理学院(45860)
- 科学(41234)
- 京(37251)
- 农(35519)
- 所(35171)
- 研究所(31773)
- 财(30659)
- 江(29106)
- 中心(29078)
- 农业(28042)
- 业大(27047)
- 范(24919)
- 师范(24642)
- 北京(24129)
- 院(23845)
- 省(23447)
- 州(23427)
- 财经(23226)
- 技术(22665)
- 经(20978)
- 基金
- 项目(108758)
- 科学(83406)
- 研究(80852)
- 基金(73192)
- 家(65236)
- 国家(64612)
- 科学基金(53489)
- 社会(48499)
- 省(46578)
- 社会科(46050)
- 社会科学(46043)
- 划(38494)
- 教育(38238)
- 基金项目(37932)
- 编号(33754)
- 自然(33308)
- 自然科(32533)
- 自然科学(32521)
- 自然科学基金(31879)
- 资助(30419)
- 发(30362)
- 成果(27303)
- 课题(25986)
- 重点(25877)
- 发展(24008)
- 展(23545)
- 创(23048)
- 部(22687)
- 创新(21487)
- 年(20934)
共检索到279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费槐林 章秀福 金千瑜 禹盛苗 林贤青 邵国胜
本文阐述了我国水稻旱育稀植、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旱育稀植技术随着纬度升高,其增产效果明显提高的生态条件和技术原因。指出了水稻生育进程中出现的弱苗、弱蘖、弱穗、弱花、弱粒现象是影响水稻高产的田间制约因素。对此,相应提出了克服“五弱”的“均衡”栽培对策和理论,重点是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取诸多栽培技术,形成措施的叠加(累加)效应,全面提高群体动态质量,发挥水稻超高产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志瑞 翟虎渠 曹树青 张荣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应斌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是今后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一条可能途径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栽培,壮杆重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李一平 吴福顺
通过三年(六季)的试验,从品种的生育期、群体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以及后期形成高产的优势和最终的实收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湘乡地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品种搭配方式是迟配迟的方式增产潜力大,每公顷产量可达17t左右;适合迟配迟的品种有湘早籼19号、V56、V48、V46、培两优特青;迟配中或中配迟的品种搭配方式每公顷产量也可达16t以上,中熟品种有新香优71、V77;作为超高产栽培,中配中的品种搭配方式不宜采用。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搭配方式 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黄幸福 龚金龙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毓珩 张燕之 邹吉承 赵海岩 王昌华 王伯伦 孙国娟
水稻超高产栽培是目前国内外稻作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参与了辽宁省1988年至1991年水稻“丰收杯”竞赛和1990年至1992年“辽河流域水稻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对产量超过10500kg/ha的超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超高产的原因,总结了超高产的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吴福顺 文志平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强,有利于高产的形成。②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t/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增产13.04%,增加净产值3384元;比相邻的新飞村9户农民的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高1.830t,高11.28%,平均每公顷净产值高2928元。③样方每公顷纯收入为19661.1元,产投比为4.12,劳动报酬...
关键词:
双季稻,样方,超高产栽培,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立华 梁正伟 王明明 谷晓岩 王志春 杨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
关键词:
盐碱地 水稻 覆膜栽培 产量 耗水规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朱仁山 余金洪 朱英国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稻单产潜力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次重大突破后,出现长期踌躇不前。水稻育种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利用新种质、新技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水稻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和各种近等基因系群体的构建,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不断被精细定位,越来越多的重要发送的基因被克隆及功能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功能基因组学迅速地发展,这些为研究复杂农艺性状的分子机理提供机遇,也为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综合性状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新契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明
自80年代兴起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形成了日本、国际水稻所和中国三个育种集团。在中国形成了南籼、北粳、中杂交水稻的三个超高产育种团体。日本的超高产育种在前两个阶段完成了预定目标。国际水稻所的超高产育种已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超高产材料。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是“亚种间重穗育种”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已育成一批亚种间重穗型组合,有的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有的正在进行各级试验。本文介绍各个团体超高产育种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和育种进展,讨论超高产育种的有关问题和前景。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育种,亚种间杂交稻,重穗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张喜文 宋殿珍 刘源湘
1987~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谷子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氮、磷和农家肥五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优化方案经1988和1989年的示范对比和小面积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旱地 谷子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开达
本文论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适合四川生态条件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路线,并以四川近年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的育种成就,论证该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适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育种,亚种间重穗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吴长付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
关键词:
中熟粳稻 超高产 生长发育 调控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