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3)
- 2023(12114)
- 2022(10478)
- 2021(10006)
- 2020(8466)
- 2019(19608)
- 2018(19783)
- 2017(37199)
- 2016(20685)
- 2015(23505)
- 2014(23667)
- 2013(22783)
- 2012(20687)
- 2011(18410)
- 2010(18360)
- 2009(16534)
- 2008(16276)
- 2007(14232)
- 2006(12103)
- 2005(10296)
- 学科
- 济(77345)
- 经济(77271)
- 管理(61434)
- 业(56741)
- 企(48316)
- 企业(48316)
- 方法(41334)
- 数学(36381)
- 数学方法(35736)
- 中国(19235)
- 农(18926)
- 财(18065)
- 技术(17704)
- 学(17349)
- 业经(16302)
- 理论(15416)
- 地方(14138)
- 农业(13200)
- 贸(12728)
- 贸易(12721)
- 和(12625)
- 务(12438)
- 教育(12382)
- 易(12361)
- 财务(12359)
- 财务管理(12338)
- 环境(12245)
- 企业财务(11657)
- 制(11164)
- 划(11097)
- 机构
- 大学(288241)
- 学院(284689)
- 管理(115412)
- 济(103860)
- 经济(101299)
- 理学(101131)
- 理学院(100035)
- 管理学(97738)
- 管理学院(97245)
- 研究(89171)
- 中国(63381)
- 京(61274)
- 科学(58389)
- 财(46421)
- 所(44418)
- 业大(44380)
- 农(43438)
- 范(41071)
- 师范(40734)
- 研究所(40659)
- 中心(40626)
- 江(40518)
- 北京(38846)
- 财经(37756)
- 经(34337)
- 农业(34097)
- 州(33793)
- 技术(33291)
- 院(32644)
- 师范大学(32435)
- 基金
- 项目(200746)
- 科学(157461)
- 研究(147965)
- 基金(142886)
- 家(124022)
- 国家(122975)
- 科学基金(106254)
- 社会(89219)
- 社会科(84614)
- 社会科学(84591)
- 省(80467)
- 基金项目(75894)
- 教育(71481)
- 自然(70794)
- 自然科(69196)
- 自然科学(69184)
- 自然科学基金(67872)
- 划(67534)
- 编号(61697)
- 资助(60111)
- 成果(50521)
- 重点(44873)
- 部(43904)
- 课题(43371)
- 创(42214)
- 发(41780)
- 创新(39205)
- 项目编号(38620)
- 科研(38560)
- 大学(38280)
- 期刊
- 济(106271)
- 经济(106271)
- 研究(80750)
- 中国(56018)
- 学报(45237)
- 教育(44988)
- 管理(41591)
- 科学(40810)
- 农(37665)
- 财(34956)
- 大学(34485)
- 学学(31495)
- 技术(29708)
- 农业(27330)
- 图书(19256)
- 融(17373)
- 金融(17373)
- 财经(17124)
- 业经(17030)
- 经济研究(16637)
- 技术经济(15727)
- 科技(15721)
- 业(14450)
- 经(14427)
- 理论(13747)
- 统计(13488)
- 问题(13316)
- 情报(13092)
- 实践(12918)
- 践(12918)
共检索到40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赛鹏 陶梅生 陈琴弦 陈显友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但当前缺乏被各界普遍认同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与人才培养对象的衔接路径出发,依据"评价指标导向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结合"、"静态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构建"双师型"教师素质冰山模型的显性特征指标和隐性特征指标,旨在建立分类管理视角下"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体系,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再春 金冰洁
调查发现,以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局限,集中表现在素质标准缺乏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考核、专业标准缺失专业贡献考核与对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指标、资格标准缺失学生与企业对"双师型"教师认可的衡量。基于学生需求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刻不容缓。必须进一步拓展素质标准的内涵,加强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的考核;深化专业标准的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贡献和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考核;建立双资格标准,以此来引导、规范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建设,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卫红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双师型"师资建设。文章引用了教育部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含义,选取了三所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在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给予"双师型"教师合理的保障和激励;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采取分门别类与分层培养相结合,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策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 双师素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 王海英
基于教师个体“双师型”与群体“双师结构”相结合的标准建设逻辑,从参与认定的教师视角对全国23个省份153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高职院校已基本具备“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且教师层面对认定标准建设总体满意度较高,标准建设评价在院校类型、教师学历层次、职称分布上未体现显著性差异;但各省份在认定主体、认定对象、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等方面缺乏标准共识,认定标准中缺乏与认定成果相配套的适用范围规定和动态激励保障,影响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规范运行。基于此,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为导向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统一标准,健全贯穿职业全生命周期的“双师”技能培训制度与福利激励保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澜 王坤 霍红艳
议程设置是政策过程的起点,对其进行追溯和分析有助于在复杂决策场域下对政策的制定背景、价值指向和生成逻辑进行解读。基于多源流理论,尝试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政策议程进行探析,发现:统计数据之变动、焦点事件之影响、相关政策之反馈为问题源流;政府政策的主导推动、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的支撑为政策源流;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舆情和国民情绪的反映为政治源流。经过问题流与政治流的碰撞实现初步耦合,政策流与问题流的交汇实现接续耦合,政策流与政治流的汇聚实现深度耦合,三源流持续互动交融、交织嵌套,政策之窗最终得以被推开。此外,政策在实际的制定过程可能会受到超出源流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洞悉其中的作用原理,才能更科学合理地为我国新时代政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荣增 李振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一丁 王伟英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发展方向。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解决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掌握前沿技术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建设的成熟经验,分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当前转型高校用人、考核制度的矛盾,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展开研究。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建波 张纪轩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才能为新时代培养大国工匠做准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精准建设的价值与标准,通过对个案J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准调研,如"双师"证书调研、挂职锻炼调研、面对面访谈调研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精准建设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海涛 邹波
随着我国人才战略的调整,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当前,由于学科建设理念的影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出现学科与专业相分离的现象,此现象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存在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独立割裂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制度、理念等角度来探索实现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高校发展 学科专业一体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玲 罗秋兰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从以满足数量为主的应急状态过渡到以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平稳状态。从"量"到"质",从"应急"到"可持续",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现实需求,也有理论依据。其中,认证标准是核心要素,建立科学的认证标准是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在标准建立的实践中,考虑职教师资的实际情况,可优先行业标准;针对区域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协调标准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并设置不同层级的标准;同时,标准的制定应充分吸纳专业团体的参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奇
高校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积极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应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合校内校外两线实践资源,设置能力导向、职业定向、就业去向课程体系,分适应导航阶段、情商培养阶段、创新创业阶段、就业能力提升阶段实施,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本科高校 第二课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卫军
新升格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政府和职教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启动该转型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但新升格本科院校转型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国内相关产业以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新升格本科院校转型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中央及地方政府扮演好掌舵者角色,新升格本科院校要尽快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学校定位,允许部分优秀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技术大学。
关键词:
新升格本科院校 应用技术型高校 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贞锋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改变传统重学历、轻实践的错误观念,规范认定程序和标准、根据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方式,健全相关职称制度,加大资金及政策的扶持力度,能够进一步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 双师型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广友
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主体,应对国家层面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积极回应。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培养"双创"人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试图从"众创空间"视角出发,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对策,具体包括:明确导师功能,提升学生"双创"意识,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依托"众创空间",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双创"课程体系;协调高校内外部资源,构建"项目+导师+学生"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