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1)
- 2023(6903)
- 2022(5781)
- 2021(5645)
- 2020(4659)
- 2019(10993)
- 2018(11292)
- 2017(19574)
- 2016(11618)
- 2015(13970)
- 2014(14501)
- 2013(13612)
- 2012(11930)
- 2011(10367)
- 2010(10895)
- 2009(9781)
- 2008(10159)
- 2007(9470)
- 2006(8413)
- 2005(7612)
- 学科
- 管理(41521)
- 济(37820)
- 经济(37787)
- 业(32425)
- 企(30244)
- 企业(30244)
- 方法(19831)
- 数学(16715)
- 数学方法(16202)
- 财(12885)
- 理论(12455)
- 中国(12439)
- 教学(10318)
- 业经(9799)
- 务(9773)
- 财务(9706)
- 财务管理(9675)
- 农(9600)
- 企业财务(8773)
- 教育(8464)
- 制(8351)
- 学(7878)
- 划(7229)
- 经营(7060)
- 银(7030)
- 银行(7018)
- 策(6924)
- 地方(6889)
- 和(6863)
- 学法(6811)
- 机构
- 学院(153580)
- 大学(148516)
- 管理(58661)
- 济(47905)
- 理学(47516)
- 理学院(46944)
- 经济(46145)
- 管理学(45586)
- 管理学院(45256)
- 研究(44136)
- 中国(37068)
- 京(33497)
- 科学(28969)
- 江(27500)
- 财(26476)
- 技术(23721)
- 州(22879)
- 所(22870)
- 农(22565)
- 中心(22414)
- 北京(21726)
- 范(21550)
- 业大(21334)
- 师范(21299)
- 职业(20351)
- 研究所(20169)
- 财经(19118)
- 省(18186)
- 农业(17334)
- 经(17035)
- 基金
- 项目(92057)
- 研究(70883)
- 科学(69354)
- 基金(59680)
- 家(50876)
- 国家(50346)
- 科学基金(43259)
- 省(40207)
- 社会(38184)
- 教育(37236)
- 社会科(35912)
- 社会科学(35899)
- 划(32645)
- 编号(32472)
- 基金项目(30436)
- 自然(28665)
- 自然科(27979)
- 自然科学(27976)
- 自然科学基金(27366)
- 成果(27224)
- 资助(26791)
- 课题(24313)
- 重点(21042)
- 年(20896)
- 项目编号(19908)
- 创(19140)
- 部(18628)
- 发(18621)
- 大学(18056)
- 规划(17740)
共检索到251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学将 王猛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时代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最后,结合武汉工商学院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晓敏 王洪伟 刘国栋 陈雷 王天琪
基于“四螺旋理论”,系统构建了“多方协同、理实一体、三维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研等多方协同共研项目、共创平台、共享资源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通过“引前沿、活方法、重实践”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新体系;理实一体指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五融合”推进,搭建“一结合、两平台、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三维联动指课堂—项目—竞赛互嵌互融,以赛(项目)促教、以赛(项目)促学,将项目、竞赛融入课堂,嵌入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付玮琼
基于"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与项目研究背景,依托协同创新的思想,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理念。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拓展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教学团队、优化教学管理过程的综合改革实践环节,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开拓国际化视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震宇 郝海滨
文章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校企对接难、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将"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思想引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建立能力、知识、实践与课程层次模型完善培养方案,借助螺旋式实践体系整合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资源,围绕实践构建课程组并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依此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为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笔者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国繁 曾永卫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工程"是指与管理、教育等并列的专业类领域,"应用型人才"指人才的类型,是相对于研究型(科学型、理论型)而言的,面向"一线",倾向于能力培养,是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维根 钟玉良 文忠波 王兵 袁瑛
作为新办教学型本科院校,攀枝花学院坚持"办特色大学,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金华 谭秀丽 刘敏 艾明月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通过分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烟台南山学院为例,重点从教学模式、实践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俐华 时炼波
为应对物流网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的挑战,高职院校确定了物流管理人才高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多层次课程体系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主体角色转换和人文素质交流等系列培养方法,达到物流管理人才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建项目,开展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真正切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强 卞华 朱小萌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与培养,但是高职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探析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视角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等方式,以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冰 曹允春
以协同创新视角审视了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设计了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了该模式下参与人才培养的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关系以及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理念对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应通过积极开展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政协同的形式,以及借助中介机构的辅助协同作用,培养适应社会的高层次、特色型物流管理类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武小平 侯凤丽 樊相宇
针对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利弊,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和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培训和毕业论文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培养出专业化、综合型高水平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管理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寇志海 曾文 徐让书 牛玲 陈雷 马洪安 李彬彬 王俊鹏
自行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热工流体基础教学实验台。在热工流体基础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工流体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周"2个实践环节,构筑多层次、一体化、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热工流体实验教学体系。自行开发了发动机虚拟拆装教学平台,与行业企业间采取了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较为灵活的"3+1"和"3.5+0.5"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能源动力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拓宽了就业范围和就业渠道。
关键词:
能源动力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雍敦全 潘昱州
关于大学教育,在诟病不断的今天,我们看到了诸多的危机。没有人会想到,大学这个最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生产出的却是标准化的、同质的产品,许多人虽然拿到了大学文凭,却被职场一次次抛弃。为改变此种现象,诸多的学校都在探索,北京大学"元培计划"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模式、西昌学院"本科学历+职业教育"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