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2)
- 2023(9893)
- 2022(8576)
- 2021(8183)
- 2020(7148)
- 2019(16955)
- 2018(17318)
- 2017(32787)
- 2016(18712)
- 2015(21741)
- 2014(22488)
- 2013(21934)
- 2012(20408)
- 2011(18440)
- 2010(19329)
- 2009(17724)
- 2008(18186)
- 2007(16930)
- 2006(14768)
- 2005(13437)
- 学科
- 济(74080)
- 经济(74006)
- 管理(51654)
- 业(48882)
- 企(39845)
- 企业(39845)
- 方法(37299)
- 数学(32964)
- 数学方法(32207)
- 农(21497)
- 中国(19749)
- 财(18819)
- 学(16363)
- 理论(15921)
- 业经(14998)
- 制(14682)
- 地方(14232)
- 农业(13793)
- 贸(13657)
- 贸易(13648)
- 易(13223)
- 务(11846)
- 和(11826)
- 银(11788)
- 财务(11787)
- 银行(11753)
- 财务管理(11741)
- 教学(11390)
- 教育(11216)
- 行(11045)
- 机构
- 学院(271430)
- 大学(268775)
- 济(101481)
- 管理(99842)
- 经济(98795)
- 研究(88764)
- 理学(84459)
- 理学院(83458)
- 管理学(81298)
- 管理学院(80803)
- 中国(68199)
- 京(58644)
- 科学(57423)
- 农(48899)
- 财(48600)
- 所(47540)
- 江(44670)
- 研究所(42706)
- 业大(42270)
- 中心(42177)
- 农业(38502)
- 北京(37750)
- 财经(37656)
- 范(37087)
- 师范(36691)
- 州(36057)
- 技术(34037)
- 经(33663)
- 院(31354)
- 省(30104)
- 基金
- 项目(169272)
- 科学(129441)
- 研究(124251)
- 基金(116297)
- 家(101228)
- 国家(100338)
- 科学基金(84428)
- 社会(71863)
- 省(70091)
- 社会科(67755)
- 社会科学(67730)
- 教育(61179)
- 基金项目(60512)
- 划(58394)
- 自然(55893)
- 自然科(54581)
- 自然科学(54566)
- 编号(54220)
- 自然科学基金(53475)
- 资助(50851)
- 成果(45499)
- 课题(39032)
- 重点(38823)
- 部(36426)
- 发(36077)
- 创(34829)
- 科研(32560)
- 创新(32393)
- 项目编号(32241)
- 大学(32178)
- 期刊
- 济(116819)
- 经济(116819)
- 研究(78349)
- 中国(59424)
- 农(44588)
- 学报(44067)
- 教育(41196)
- 财(40358)
- 科学(38181)
- 管理(36692)
- 大学(32698)
- 学学(30225)
- 农业(29755)
- 技术(29469)
- 融(23929)
- 金融(23929)
- 业经(20063)
- 财经(18445)
- 经济研究(17685)
- 业(16562)
- 统计(15925)
- 经(15819)
- 图书(15791)
- 问题(15555)
- 技术经济(14509)
- 策(13956)
- 版(13873)
- 职业(13272)
- 理论(12959)
- 决策(12853)
共检索到414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为了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培养定位问题。一、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学校办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搞清如何来培养,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前者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并由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后者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培养途径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褚素萍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然所趋,而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怎么培养好人才"的问题,即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的职业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四个维度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双主体"培养模式构建的逻辑及运行机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凌霄 黄谨 张友农
理工院校金融专业须根据学校优势、学生特点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因素考察,可以将其培养目标确定为"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科学素养高的金融领域应用型人才"。与此相应,需构建"三个知识平台+一个应用平台"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理工院校 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连贵 张洪涛 周青 曾玉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和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光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创建"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平台"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梁雨
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对当前地方高校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探讨提高地方高校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手段,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考核方式,提高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完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有效教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建国 刘文华
本文阐述了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结合技术体系的规定性、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指出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教育是大势所趋,并从目标模式、发展模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琴
人才培养质量是直接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明确应用型大学税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学院"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教师资源,来剖析当前税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教学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应用型大学税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构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巩志娟 李站稳 许慧英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做以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产学研合作 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祥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也发生变化,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导致会计人员需求不减,会计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和会计实践教学不足,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建议高校会计专业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课堂授课与网络授课相结合,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实施多样性考核等方式构建新的会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专业 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 培养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邹广严
中国大学自1999年开始扩招,2002年毛入学率突破15%大关,至今,在校生总规模先后超过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位居世界第一。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如此高速发展,国内专家学者的态度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高等教育自1895年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应用开发、研究、科学咨询和技术转换能力的训练,并体现出特色和特长。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六化",即市场化的专业方向、应用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学实践、多元化的产学合作、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桂霞 钟建珍 王立虹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模式,必须有其独特的构架。本文旨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模块+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模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