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2)
2023(19901)
2022(16622)
2021(15921)
2020(13018)
2019(30166)
2018(30675)
2017(56303)
2016(32119)
2015(36457)
2014(37005)
2013(34985)
2012(31606)
2011(28430)
2010(29002)
2009(26449)
2008(26110)
2007(23269)
2006(20582)
2005(18496)
作者
(89909)
(74189)
(73960)
(70953)
(47270)
(35691)
(33927)
(29062)
(28485)
(27059)
(25261)
(25121)
(23911)
(23724)
(23060)
(22862)
(22570)
(22066)
(21443)
(21399)
(18836)
(18670)
(18194)
(17137)
(16941)
(16726)
(16698)
(16542)
(15166)
(14771)
学科
(113033)
经济(112893)
管理(86463)
(77349)
(65217)
企业(65217)
方法(48706)
数学(41417)
数学方法(40540)
中国(37294)
(32908)
(29049)
(28171)
业经(27857)
教育(27051)
理论(25782)
(25021)
地方(23442)
农业(21464)
(19162)
银行(19102)
(19091)
贸易(19079)
(18797)
(18480)
技术(18468)
(18190)
(18144)
(17675)
金融(17666)
机构
大学(435670)
学院(433118)
管理(160043)
(155139)
经济(151011)
研究(147158)
理学(136662)
理学院(134990)
管理学(131834)
管理学院(131029)
中国(106924)
(95730)
科学(93791)
(75452)
(75267)
(71007)
(68233)
研究所(68229)
(67448)
师范(66820)
中心(65925)
业大(64799)
北京(61331)
财经(58480)
农业(55293)
(55247)
(53899)
技术(53789)
师范大学(53428)
(52808)
基金
项目(286503)
科学(223207)
研究(215565)
基金(199844)
(174080)
国家(172454)
科学基金(146330)
社会(129146)
社会科(121816)
社会科学(121782)
(115912)
教育(105913)
基金项目(103942)
(98242)
自然(94350)
自然科(92145)
自然科学(92121)
编号(92098)
自然科学基金(90350)
资助(82921)
成果(78954)
课题(67312)
重点(65413)
(62161)
(61681)
(59239)
项目编号(56471)
(55180)
创新(54956)
科研(54127)
期刊
(177885)
经济(177885)
研究(134861)
中国(100067)
教育(85394)
学报(71460)
(65513)
科学(62334)
管理(60703)
(59244)
大学(54560)
学学(49082)
农业(44802)
技术(43711)
(35597)
金融(35597)
业经(30667)
图书(28616)
财经(27688)
经济研究(27661)
(23770)
(23588)
职业(23246)
问题(22363)
(21479)
科技(20431)
书馆(20064)
图书馆(20064)
(20018)
论坛(20018)
共检索到66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秀娟  
中国社会结构及经济环境在剧烈演变之下,开启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黄金时代,尤其经济"新常态"现象出现后,国家明确表示要放弃粗犷型经济高速发展,转而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替代低素质劳动力是一个必然趋势。基于这一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要遵循职业岗位定位外,还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及法治等秩序内涵的渗透,其中"法治秩序"是应用型人才参与一切活动的基本准绳。结合现状,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多忽视法治教育重要性,一味将重心放在应用型技能、经验、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计拓  
<正>法治人才培养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法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法治人才的重要职责,为此,坚持创新高校法学教育策略以增强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法治实务部门输送应用型人才,是各法学院需坚决落实和完成的重要任务。《法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由林丁、李石松和图雅著,在深入探究法学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法学教育教学体系各环节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祥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也发生变化,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导致会计人员需求不减,会计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和会计实践教学不足,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建议高校会计专业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课堂授课与网络授课相结合,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实施多样性考核等方式构建新的会计教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古广灵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博旺  龚雪  
伴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课题。文章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给予了介绍,并对推进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新的道路,使之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春  高克敏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要实现先行发展,必须培养出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明确自身定位、着眼市场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校办学模式、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走有特色的应用型发展之路,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由孙雷编写、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将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的办学实践加以提炼总结,结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为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有益建议。《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全书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铁林  
财会类课程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塑造"应用型"的教学特色,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优劣及"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基于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有用"和培养学生的"会用",是营造"应用型"财会课程教学特色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为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相适应,笔者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桂霞  钟建珍  王立虹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模式,必须有其独特的构架。本文旨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模块+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