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4)
- 2023(7177)
- 2022(6211)
- 2021(5968)
- 2020(5118)
- 2019(11253)
- 2018(11334)
- 2017(21302)
- 2016(11679)
- 2015(13290)
- 2014(13094)
- 2013(12788)
- 2012(12151)
- 2011(10691)
- 2010(11037)
- 2009(9962)
- 2008(10054)
- 2007(9016)
- 2006(7927)
- 2005(7223)
- 学科
- 济(44307)
- 经济(44260)
- 管理(31270)
- 业(29297)
- 企(22669)
- 企业(22669)
- 方法(15937)
- 农(15831)
- 地方(15120)
- 数学(13520)
- 数学方法(13128)
- 财(12136)
- 中国(11183)
- 农业(10851)
- 学(10411)
- 业经(10390)
- 制(9279)
- 贸(8452)
- 贸易(8444)
- 易(8090)
- 务(7992)
- 财务(7958)
- 财务管理(7935)
- 理论(7923)
- 企业财务(7350)
- 环境(7264)
- 银(6669)
- 银行(6662)
- 地方经济(6646)
- 和(6557)
- 机构
- 学院(160418)
- 大学(157055)
- 济(57773)
- 管理(57049)
- 经济(56090)
- 研究(55852)
- 理学(47916)
- 理学院(47238)
- 管理学(45947)
- 管理学院(45631)
- 中国(43585)
- 科学(36378)
- 京(34880)
- 农(29496)
- 所(29321)
- 财(28608)
- 江(27297)
- 中心(26862)
- 研究所(26177)
- 业大(25011)
- 范(24354)
- 师范(24186)
- 农业(22571)
- 北京(22346)
- 州(22153)
- 财经(21613)
- 省(21526)
- 院(20840)
- 师范大学(19330)
- 经(19140)
- 基金
- 项目(103709)
- 科学(79589)
- 研究(77672)
- 基金(70923)
- 家(61955)
- 国家(61371)
- 科学基金(51657)
- 社会(45355)
- 省(44529)
- 社会科(42581)
- 社会科学(42567)
- 基金项目(37607)
- 划(35849)
- 教育(35478)
- 自然(34434)
- 自然科(33458)
- 自然科学(33443)
- 编号(33421)
- 自然科学基金(32743)
- 资助(29457)
- 成果(27391)
- 课题(24125)
- 重点(23635)
- 发(23343)
- 部(21227)
- 创(20665)
- 年(20343)
- 科研(19587)
- 性(19304)
- 创新(19248)
共检索到254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丽忠 杨净 钟满秀 韩智霞 胡军 黄梅芬 张江山
条件价值(CV)法是评估环境与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后续确定性问题可有效便捷地提高CV结果的有效性。应用10刻度量化表式后续确定性问题对鼓山风景名胜区非使用价值CV评估结果进行校正。问卷采用双边界二分式,面对面调查获得518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具有正支付意愿的受访者,其付费加入"鼓山保护协会"的确定度呈正态分布,确定度的平均值为6.72;确定度与受访者的收入、受访者对鼓山的熟悉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受访者对起始投标值敏感。当确定度门槛值取7或8时,正支付率从51.5%分别下降至27.8%或23.3%,而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从33.24元下降至19.74元或16.36元,采用后续确定性问题校正后CV...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游巍斌 何东进 洪伟 刘翠 俞建安 陈炳容 朱建琴 纪志荣 陈晓芳
武夷山是我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遗产地内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最早的对外旅游窗口,其遗产资源价值高,在武夷山双遗产地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条件价值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受访者支付意愿与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2009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受访游客人均支付价值为29.67元/年。收入、学历、对旅游的热爱程度、遗产保护意识4个受访者特征变量在各分组水平下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对旅游的热爱程度及遗产保护意识越强烈的受访游客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而性别、年龄与支付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文静 姚顺波 李晟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物质载体,如何准确、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估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华山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的估计为例,将联立方程模型引入到个人旅行成本模型(ITCM)当中,解决了一般TCM估计中个体需求和旅行费用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估计方程,本文发现,在过去关于TCM的研究中,由于内生性问题被忽视导致的个人消费者剩余往往被高估。研究重新计算得出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价值为每年14亿~22亿元,其中,人均年消费者剩余725~1157元,表明该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周炯岚 刘甲
风景名胜区是推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评估其游憩价值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具有均衡作用。本文基于消费者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以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CIA)和选择实验法(CEM)评估其游憩价值中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研究发现:从使用价值看,游客旅行费用与意愿需求率呈负相关关系。从非使用价值看,在影响游憩价值的自然资源属性(森林覆盖率、水质清澈度)和管理属性(垃圾数量、拥挤程度、交通便利程度)中,游客对水质清澈度的支付意愿最强,其次为垃圾数量和拥挤程度;此外,除森林覆盖率和交通便利程度外,其余属性的平均边际支付意愿目前均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调整门票价格以及改善交通状况可以促进风景区非使用价值的提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汀 石春晖 宋峰 王晓辉
在分析国内外已有保护地规划实施评估框架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风景名胜区性质特点、价值特征、系统构成,初步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框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规划适应性、规划与建设情况、风景资源保护状态、管理与政策4方面对总体规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西湖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风景资源保护转向社会经济人口调控,下一轮规划编制应着重关注交通、业态、居民点、土地利用以及景区单位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杰 杨达源 王鹏 蒋晓伟
近城风景名胜区与所依托的城市关系密切,其保护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近城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及其功能变化,认为钟山风景名胜区逐渐由城郊、城缘走进了城内,其功能除了原来单纯的风景区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等内容外,尚具有“南京市区维护生态平衡基地、国际旅游圣地、全市主要文化娱乐园地、古都风貌维护核心”的独特功能。因此,钟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古城的象征、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查爱苹 邱洁威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根据TCM常见基本模型的适用范围,基于旅游学科,关注旅游者行为特征,阐述出游分区、旅行费用、旅行时间成本等重要变量后,运用区域旅行费用法(Zonal Travel Cost Method,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分别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国内游憩价值进行评估。ZTCM评估游憩价值的实证分析表明,旅行费用与出游率显著负相关,西湖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
旅行费用 杭州西湖 游憩价值评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范少贞 翁爱芳 周卫 兰思仁 廖凌云 修新田
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凤凰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城市发展对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影响,以期推动风景区生态用地保护与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两者面积总占比均超过70%,其中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林地先增加后减少,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波动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45%。(2)土地利用转移图谱以耕地与林地的相互转换以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两个时序单元中,2010-2015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图谱单元类型与面积更为显著。(3)风景名胜区涨落势图谱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均为耕地,占比分别为39.662%、50.479%;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涨势图谱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33.167%,落势图谱中耕地萎缩面积最大,占55.575%。(4)人口增加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富裕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导致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耕地面积的消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0.609),城镇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面积的积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均为0.683)。文章创新性地揭示了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外围保护地带优化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对于完善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梅一峰 汪诚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具有突出美学、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以自然景观为主,融人文景观为一体,有国家典型性、代表性的特殊地域。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不仅是风景名胜资源和环境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与其所支撑的地上附着物一起构成极为珍贵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千姿百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依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是世界级名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丽娟 李洪波
选择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支付意愿(WTP)调查,于2009年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及选择价值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年,该旅游地乡村性的非使用价值为2.116×108元/年,其中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为主要形式;②乡村聚落建筑、民风民俗、农耕文化和传统生活形态以及乡村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性保护WTP支付的主要方面。其中:保护乡村聚落建筑占总支付的15.2%,保持民风民俗占总支付的23.7%,保持农耕文化和传统生活形态的占总支付的22.6%,保护乡村田园景观的占总支付的9.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占总支付的17.9%,保持乡村淳朴、真实的乡村氛围占总支付的11.6%;③保护乡村性对北溪村乡村旅游来说至关重要,应引起乡村旅游经营者的重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彬 董杰 杨达源 涂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受到城市化的威胁和蚕食。但是,近些年来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导致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在初步探讨近郊型风景区资源保护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辨正关系基础上,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风景名胜区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 ,在旅游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行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存在着权限界定不清、政企不分、利益划分不明确等矛盾。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为实证 ,分析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主要弊端 ,提出改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管理体制 天柱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苏丹 王秋兵 金罡
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CVM),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3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平均支付意愿(WTP)为44.45元·人-1,非使用价值总额为4.30×108元·a-1,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2.33×108元·a-1、1.27×108元·a-1和0.70×108元·a-1。被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保护区的偏爱程度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则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