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0)
- 2023(9843)
- 2022(8893)
- 2021(8578)
- 2020(7185)
- 2019(16757)
- 2018(16719)
- 2017(31685)
- 2016(17785)
- 2015(20006)
- 2014(20096)
- 2013(19796)
- 2012(18249)
- 2011(16264)
- 2010(16171)
- 2009(14433)
- 2008(13921)
- 2007(11831)
- 2006(10097)
- 2005(8715)
- 学科
- 济(63601)
- 经济(63533)
- 管理(48221)
- 业(44637)
- 企(37766)
- 企业(37766)
- 方法(32332)
- 数学(27989)
- 数学方法(27560)
- 学(17468)
- 农(16457)
- 财(15621)
- 中国(15560)
- 业经(14001)
- 地方(13094)
- 理论(12146)
- 制(11812)
- 贸(11229)
- 贸易(11223)
- 农业(11003)
- 和(11000)
- 易(10885)
- 技术(10506)
- 环境(10247)
- 务(10122)
- 财务(10053)
- 财务管理(10034)
- 教育(9779)
- 企业财务(9461)
- 划(9141)
- 机构
- 大学(246084)
- 学院(244016)
- 管理(96774)
- 济(86280)
- 理学(84560)
- 经济(83956)
- 理学院(83530)
- 研究(83123)
- 管理学(81809)
- 管理学院(81390)
- 中国(58146)
- 科学(57442)
- 京(53574)
- 农(47111)
- 所(43596)
- 业大(42685)
- 研究所(40406)
- 财(38074)
- 农业(37824)
- 中心(37567)
- 江(35360)
- 北京(33512)
- 范(32482)
- 师范(32052)
- 财经(30928)
- 院(30119)
- 技术(29451)
- 州(29035)
- 经(28121)
- 省(26365)
- 基金
- 项目(176206)
- 科学(136291)
- 基金(125885)
- 研究(124060)
- 家(111884)
- 国家(110965)
- 科学基金(93900)
- 社会(73197)
- 省(71098)
- 社会科(69204)
- 社会科学(69186)
- 基金项目(67746)
- 自然(65087)
- 自然科(63564)
- 自然科学(63547)
- 自然科学基金(62358)
- 划(60135)
- 教育(57225)
- 资助(52149)
- 编号(50884)
- 成果(40930)
- 重点(39621)
- 部(37422)
- 发(37005)
- 创(36773)
- 课题(35410)
- 计划(34807)
- 科研(34525)
- 创新(34274)
- 大学(32354)
共检索到345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志义 丁得亮 刘惠芬 夏宝森 乔东明 李金龙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能够从中培育出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宗卜 K.A.K.Moldenhauer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基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RA73与Lemont、L202和Katy杂交,其F2代的分离比为:9高秆:6半矮秆:1特矮秆或9高秆:3次半矮秆:3半矮秆:1特矮秆。在这些组合中存在两对不等位的独立的半矮秆基因。F1和F2出现高秆野生型植株,F2还出现新的双隐基因控制的特矮秆植株。L202或Katy具有显性次半...
关键词:
水稻 新半矮秆 基因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凤高 熊振民 闵绍楷 王建林 林鸿宣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矮秆品种在苗期对 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与拔节期喷雾的结果一致,具sd-1基因的矮秆品种的苗高对 GA_3的反应敏感;携带与 sd-1非等位矮秆基因的粳稻材料的苗高对 GA_3的反应,既有敏感也有钝感,比较复杂。此种苗期鉴别将可作为简便、快速鉴定新矮秆基因的方法.用此法分析了从海南征集的15个籼型矮秆品种,发现其中的闷考开、闷见山路和门代考可能带有与 sd-1不等位的矮秆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基因 赤霉素 敏感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丽君 王术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1)和中高秆品系沈农637(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4.742和-4.741,主基因遗传力为47.13%,多基因遗传力为41.3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立宏 赖桂贤 滕友仁 周傲南 王浩熙
KL908与6个高秆品种杂交,根据P1、P2、F1、F2、B1、B2和部分F3世代群体株高变异的分析,证明KL908的矮生性系受1对显性矮秆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爱品种的遗传背景影响,显性效应较弱。KL908的基因型暂定为DKDK,DK与籼稻半矮秆基因sd-1非等位。作者论述了培育显性矮生系的潜在育种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矮生性 遗传,显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26份四川水稻地方矮种品种株高对GA_3反应可分为敏感型和非敏感型。在敏感型中又可根据株高构成因素的反应分为:(1)各部位敏感型;(2)Ⅱ、Ⅲ和Ⅳ节间敏感型;(3)穗长或穗长和部分节间敏感型;(4)各部位均不敏感,但各部位累加结果,株高对GA_3反应敏感。大多数品种的剑叶叶鞘伸长,而穗颈伸出度降低。剑叶长、宽,每穗着粒、实粒,籽粒长、宽等性状对GA_3的反应因品种而异。七十早在所有性状上对GA_3反应不敏感,而其余品种或多或少的性状对GA_3反应敏感。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品种 GA_3反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邦宁 龙武华 刘喜 刘世家 田云录 陈亮明 江玲 王益华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矮秆突变体htr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矮秆基因资源。[方法]对矮秆突变体htr茎秆进行细胞学观察,并将htr与‘N22’和‘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提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HTR。[结果]htr是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其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等性状均降低,但其叶片变宽,叶色深绿,茎秆增粗。成熟期对htr倒二节间进行切片观察发现:相比‘9311’,htr在茎秆的纵轴方向细胞未能正常伸长,横向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变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htr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基因克隆 转录因子 AP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YuriyVLobachev ElenaAVertikova AnatolyIZavarzin OlgaVKrupnova
对小麦品系Saratovskaya 2 9的不同Rht等位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田间试验 ,以测定 6个矮秆基因的育种值。在不灌溉、灌溉并施用不同剂量的肥料 (N12 0 ,P10 0 ,K60 和N180 ,P160 ,K10 0 )三种条件下测定Rht基因对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ht基因可以用于伏尔加河地区条件下矮杆小麦品系的选育
关键词:
春小麦 Rht基因效应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王江民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王雨辰 普正贵 方晓东
以功亲1号为母本与云粳9号杂交,再在其杂交后代中,按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成红米新品系功米1号。多点试验表明,其产量可达6508.5~11095.5 kg/hm2,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糙米Ca含量达254 mg/kg,是普通米的1.5倍,还富含Fe、Zn和抗性淀粉,既是食用营养保健米,也是加工红色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该品系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在贫瘠土壤也能栽培收获,属大穗型,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1850m稻区种植。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关键词:
水稻 功米1号 选育 营养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松杰 张晓科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B1b和Rht-D1b特异性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小麦品种的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2)Rht-B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24.3%,新疆冬春麦区高达62.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42.3%,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28%、25.8%和25%,北部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别为9.1%和8.3%,东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 李卫华 徐红军 鲁鹏君 崔凤娟 李士磊
为了给新疆春小麦矮化育种提供有用信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利用Rht-B1和Rht-D1位点的4个STS标记(NH-BF.2/WR1.2、NH-BF.2/MR1、DF/WR2.4和DF/MR2)对27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包括49份地方品种、77份新疆自育品种和144份引进国内外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等位变异的组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中,携带Rht-B1a(野生型)、Rht-B1b(突变型)、Rht-D1a(野生型)和Rht-D1b(突变型)等位基因品种的比例依次为63.3%,36.7%,42.2%,57.8%,以R...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清 朱允华 陈靓靓 李海林 史齐 李合松 沈革志 彭克勤 萧浪涛
以T–DNA插入引起的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丛矮648(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F2杂交群体性状分离分析及分子验证。结果显示:CA648表现出矮化、多分蘖、花期延迟等突变性状;CA648与ZH11杂交后的F2群体的不同株高统计结果符合单基因控制的1∶3遗传分离比例,F2代材料中所有抗Basta株系均表现出矮化多分蘖特性,且非抗性株系与抗性株系数量之比符合1∶3分离规律;TAIL–PCR等分子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DNA插在8#染色体一个功能未知基因LOC_Os08g34258的内部,该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与Subtilisin inhibitor家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歆 于恒秀 唐丁 黄健 龚志云 程祝宽
【目的】分析该研究组已发现的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遗传组成及背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产生T-DNA插入群体。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矮秆突变体。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突变体后代进行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突变体自交后代群体中出现矮秆和正常株高两种类型,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并且矮秆性状的表现与T-DNA插入共分离。利用籼稻品种龙特甫与其纯合矮秆植株进行杂交,杂交F2代的矮秆株与正常株的比例同样呈3:1分离,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SSR等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的第...
关键词:
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T-DNA插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清 童建华 史齐 彭克勤 王若仲 蔺万煌 Mohammed Humayun Kabir 沈革志 萧浪涛
【目的】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间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株高、分蘖的影响,探析植物激素在突变体形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T-DNA插入引起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三叶期、五叶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的根、假茎(或茎)、叶中的赤霉素(GA1,GA4)、生长素(IAA)、玉米素(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CA648与ZH11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比较分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拔节孕穗期根、基部、茎秆及叶...
关键词:
水稻 植物激素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