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1)
- 2023(6182)
- 2022(5278)
- 2021(4755)
- 2020(4017)
- 2019(8718)
- 2018(8850)
- 2017(15367)
- 2016(8830)
- 2015(9926)
- 2014(10181)
- 2013(9528)
- 2012(8905)
- 2011(8015)
- 2010(8026)
- 2009(7363)
- 2008(7598)
- 2007(6882)
- 2006(5718)
- 2005(5272)
- 学科
- 济(29997)
- 经济(29957)
- 管理(23782)
- 业(19281)
- 企(16167)
- 企业(16167)
- 方法(12631)
- 数学(10759)
- 学(10685)
- 数学方法(10471)
- 财(8522)
- 中国(8510)
- 农(7845)
- 制(7484)
- 理论(7016)
- 业经(6939)
- 地方(6338)
- 体(6267)
- 务(5538)
- 财务(5509)
- 财务管理(5496)
- 银(5475)
- 银行(5416)
- 农业(5147)
- 行(5135)
- 企业财务(5045)
- 教育(5040)
- 融(4948)
- 金融(4941)
- 和(4679)
- 机构
- 学院(124201)
- 大学(122398)
- 研究(46781)
- 济(40682)
- 管理(39689)
- 经济(39521)
- 中国(34630)
- 科学(33335)
- 理学(33271)
- 理学院(32798)
- 管理学(31725)
- 管理学院(31505)
- 农(29892)
- 京(28055)
- 所(26019)
- 农业(23978)
- 研究所(23912)
- 业大(23777)
- 中心(20708)
- 江(20681)
- 财(20449)
- 技术(18101)
- 北京(17678)
- 院(17653)
- 省(17283)
- 范(16690)
- 州(16469)
- 师范(16356)
- 财经(15451)
- 农业大学(15281)
- 基金
- 项目(84783)
- 科学(62997)
- 研究(57708)
- 基金(57588)
- 家(53270)
- 国家(52841)
- 科学基金(42637)
- 省(34991)
- 社会(32871)
- 社会科(30919)
- 社会科学(30914)
- 划(29543)
- 自然(29375)
- 基金项目(29276)
- 自然科(28611)
- 自然科学(28595)
- 自然科学基金(28022)
- 教育(27107)
- 资助(24503)
- 编号(23385)
- 重点(20058)
- 成果(19538)
- 发(18152)
- 计划(17953)
- 课题(17927)
- 创(17251)
- 部(17155)
- 科技(17028)
- 科研(16447)
- 创新(16204)
共检索到19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杰 罗海玲 张英俊 王海 朱虹 孟慧 岳度兵 闫乐艳
为测定10种国内常见白三叶牧草材料在盛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采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白三叶材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为40.59%~31.39%,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为19.75%~14.31%;不同材料(居群)的白三叶粗蛋白质(CP)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吉林临江白三叶的CP含量最高,为17.96%(质量分数,下同),比CP含量最低的泸定(9.66%)高出1.86倍。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干物质活体外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南山NDF活体外消化率(NDFD)最高(63.75%),吉林临江的最低(57.74%);各材料(居群)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贵龙 曹春梅 鲁琳 孟庆翔
本试验测定了“农大108”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活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秸秆各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总糖含量以茎节、茎皮中最高(分别达到20.7%和19.3%),粗脂肪含量也在茎节和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8%和5.2%),而茎髓中的含量最少;粗蛋白质含量则是叶片中最高(14.9%),茎髓次之;粗灰分、Ca和P含量均以叶片中最高(分别为10.5%、1.03%和0.1%);中性洗涤纤维(NDF)在苞叶中含量最高(77.1%);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含量均以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2.0%和14.4%),苞叶中最低(分别为38.2%和6.7%...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化学成分 产气量 消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影 陈绍江 孟庆翔
在北农大高油(BHO)玉米群体的16个选择轮次中隔轮选取籽粒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方法,研究HOC籽粒含油量的选择进程对BHO群体籽粒的化学组成、活体外干物质和淀粉消化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BHO群体的籽粒含油量从第2轮的6.84%提高至第16轮的13.20%,分别与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4,P<0.001)。随着含油量选择进程的提高,HOC籽粒的活体外产气速度和淀粉消化率线性增加(P<0.001),这可能源于BHO群体的淀粉结构随含油量选择进程发生了改变。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随含油量选择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操鹏飞 汪水平 汤佳 汤少勋 谭支良
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了牧草纤维来源及其粒度对纤维体外发酵特性与微生物界面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两种牧草(苜蓿和桂牧一号),提取NDF后,将其粉碎成3种颗粒度(<0.15 mm、0.15~0.3 mm和0.9~1.2 mm,即PS1、PS2和PS3),按纤维来源和粒度将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体外发酵装置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参数、不同发酵时间点发酵纤维发酵特性、微生物界面特性以及纤维降解菌和总细菌的拷贝数。结果表明:1)桂牧一号组的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用时间(T0.5)及其发酵产气分率(FRDt0.5)、氨态氮(NH3-N)浓度、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苜蓿组的初始产气分率(FRD0)、干物质降解率(DMD)、微生物蛋白(MCP),乙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及乙丙比、细胞膜通透性(CMP)、液体表面张力(ST)、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总细菌均显著高于桂牧一号组(P<0.05)。2)牧草纤维发酵时的b值,T0.5,NH3-N、异丁酸摩尔比都有随粒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FRD0、DMD、CMP、黄色瘤胃球菌随粒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疏水性(CSH)随粒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综上所述,不同牧草的纤维及其粉碎粒度都会影响纤维的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界面特性,苜蓿相对桂牧一号及粒度小的纤维有更好的体外发酵效果。
关键词:
牧草 纤维素 粒度 体外发酵 界面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兰 陈亮 钟儒清 张宏福
【目的】研究外源蛋白酶对肉鸡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使用仿生法获取饲粮中外源蛋白酶的最适添加量,为饲用酶制剂效价快速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照组分别为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29%和21.72%,干物质基础),试验组分别在肉鸡前期和后期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000、75 000和150 000 PROT·kg-1的外源蛋白酶,试验共8种饲粮样品,每种饲粮样品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仿生消化管,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恩望 王加启 卜登攀 周凌云 孙鹏 姜雅慧 包万华 史浩亭 李发弟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茶树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产气量及动力学参数和瘤胃氮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1)添加各剂量的茶树油和肉桂油对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氨氮(NH3-N)浓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添加300和1 500mg/L肉桂油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仕仙 陶瑞 杨思林 毛华明 毕玉芬
紫花苜蓿的品质与纤维素的含量、消化率的关系密切,而消化率又直接受纤维素含量的影响。为更好评定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紫花苜蓿的范氏纤维含量,并用两步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紫花苜蓿的消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紫花苜蓿范氏纤维的含量与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消化率随洗涤范氏纤维含量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其中纤维素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纤维素之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67X+88.93,相关系数R2=0.8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范氏纤维 体外消化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洪瑞 吉方财 王一凡 苑明伟 陈雪 刘奕婷 王磊 包锦泽 孙志强 玉柱
本试验旨在研究2个施肥处理(S1,S2)、2个种植密度(Z1,Z2)和2种混播方式(H1,H2)对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品质、体外消化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8个处理,3次重复。玉米均于蜡熟期收割,进行全株青贮,发酵200 d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2Z1H2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同时,其体外消化率和有氧稳定性也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综合考虑,“施用有机肥+6.72万株/hm2 +六个品种混播”为内蒙古通辽地区适宜的栽培措施,在此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效果较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瑞林 谭支良 邢廷铣 潘亚非 李铁军
本研究确定的体外透析管法测定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失率的适宜酶促反应条件是 :温度 3 5℃ ,胃蛋白酶溶液浓度 0 .0 0 1 g/ml,胰蛋白酶溶液浓度 0 .0 0 2 5g/ml( p H7.6) ,透析液体积 3 0 0 ml( 1 .0 0 0 0 g样品 ) ,胰蛋白酶处理时间2 4 h。依据体外透析管法的测定结果 ,建立了估测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的回归预测模型。
关键词:
体外透析管法 蛋白质 氨基酸 消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春娟 原现军 董志浩 李君风 陈雷 王思然 白云峰 邵涛
[目的]探讨葡萄糖、糖蜜和乳酸菌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组(C)、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组(L)、乳酸菌+葡萄糖组(L+G)、乳酸菌+糖蜜组(L+M),分别在青贮后7、14、30、60 d开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乳酸产生和p H下降缓慢,致使青贮结束时,各组具有较低的乳酸(3.3218.39 g·kg-1)与较高的pH值(4.885.66),但各组仅检测到极微量的丁酸(小于2 g·kg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冉生斌 刘建华
为探讨玉米(Zea mays)秸秆黄贮与甜菜(Beta vulgaris)块根的体外发酵组合效应,本研究将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以100?0 (T_1)、80?20 (T_2)、60?40 (T_3)、50?50 (T_4)、40?60 (T_5)、20?80 (T_6)、0?100 (T_7)的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其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总产气量,以评价组合效应的功效。结果表明:1)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egradability,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bility,NDFD)、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cid detergent fiberdegradability,ADFD)先升高后降低,且组合后的养分降解率均高于单一原料养分降解率。2)随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逐渐降低,T_1组pH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3)发酵时间对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T_5>T_4>T_2>T_6。因此,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的最优组合为60?4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明昧 孙泽威 龙国徽 王涛 姜海龙 潘丽 何玉华 秦贵信
【目的】研究热处理对全脂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特征、溶解度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全脂大豆为样本,对其进行湿热法(120℃高压(0.1 MPa)灭菌锅加热7.5Min)和干热法(120℃烘箱干燥15Min)处理,同时设膨化全脂大豆粉不作加热处理。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定量计算蛋白质分子结构特征(酰胺Ⅰ带、酰胺Ⅱ带、酰胺Ⅰ带/酰胺Ⅱ带、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及α-螺旋与β-折叠的比值),并采用体积分数0.2%KOH溶液定氮法和胃蛋白酶-胰酶制剂两步酶解法,分别对大豆样品蛋白质溶解度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用PeaRsOn方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旺 顾晓明 安冬 李军 冯少轩 朱伟云 潘龙
[目的]高粱饲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高粱单宁与高粱养分的猪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高粱单宁如何影响养分的消化率并不明确。[方法]本试验主要通过猪的体外仿生消化法模拟高粱原料在猪前肠道中化学酶消化和后肠道中微生物消化,在国产低单宁含量的高梁(单宁含量0.04%)原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5%、0.5%、1.0%、3.0%和5.0%)的高粱单宁提取物(高粱单宁含量为60%,即高粱单宁浓度分别为0、0.15%、0.3%、0.6%、1.8%和3.0%)探究不同浓度水平的高粱单宁对高粱养分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在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胰液素还是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随着高粱单宁添加比例的增加,高粱的风干物质、总能和氮素的消失率呈现线性降低(P<0.01);且0、0.15%、0.3%和0.6%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1.8%高粱单宁处理组的养分消失率显著高于3%处理组(P<0.05),但是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且模拟的线性方程系数在3.56-6.33之间(R~(2)>0.9941)。[结论]因此,基于猪体外仿生消化法模拟猪的化学酶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消化方式,1)高粱单宁线性降低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但是高粱单宁含量低于0.6%对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无负面影响;2)在胃蛋白酶-胰液素或者胃蛋白酶-胰液素-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高粱单宁含量每增加1%,高粱养分的体外消失率平均降低3.5%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铁鹰 汪儆 卢庆萍 雷祖玉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能够模拟肉仔鸡嗉囊、胃(肌胃和腺胃)和小肠消化与养分吸收的体外消化模拟装置,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体外养分消化率的方法,确定该装置透析液流速、透析袋截留分子量、饲料粉碎粒度和消化样品重量等适宜参数。【结果】粗蛋白和淀粉消化率随透析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透析液流速为2.0ml·min-1时的粗蛋白和淀粉消化率显著高于流速为1.0和1.5ml·min-1(P0.05)。透析袋截留分子量由1200~2000D增加到12000~14000D时,粗蛋白和淀粉体外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1)。饲料...
关键词:
肉仔鸡 体外消化模拟装置 参数 消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胥清富 陈杰 王子荣 任明强 陆天水
从 6头装有瘤胃瘘管的公水牛收集瘤胃液和唾液 ,加干草粉作底物 ,进行体外厌氧培养。每隔 2h采样测pH、挥发性脂肪酸 (VFA)、氨氮 (NH3 N)、微生物粗蛋白 (MCP) ,并在培养结束后测干物质 (DM)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消失率。结果显示 ,与人工唾液相比 ,唾液使草粉DM和ADF消失率分别提高 17 95 % (P 0 0 5 ) ,12 2 4% (P >0 0 5 )和10 5 4% (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