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3)
2023(13168)
2022(10852)
2021(9935)
2020(8460)
2019(18745)
2018(18453)
2017(35903)
2016(19502)
2015(21500)
2014(21589)
2013(21177)
2012(19439)
2011(17334)
2010(17973)
2009(17311)
2008(17665)
2007(16298)
2006(14782)
2005(13800)
作者
(55952)
(46669)
(46486)
(44455)
(30018)
(22073)
(21049)
(17967)
(17525)
(16974)
(16001)
(15704)
(15285)
(15032)
(14776)
(14161)
(14003)
(13683)
(13635)
(13429)
(11854)
(11485)
(11409)
(10669)
(10546)
(10444)
(10427)
(10411)
(9341)
(9199)
学科
(87687)
(82030)
经济(81905)
管理(79745)
(79520)
企业(79520)
方法(32603)
(31768)
业经(29076)
(28379)
数学(24306)
数学方法(23870)
(23682)
(22527)
财务(22476)
财务管理(22445)
企业财务(21266)
中国(21085)
农业(19907)
(18498)
技术(17753)
(16974)
(16167)
理论(16140)
(15930)
体制(14697)
(14127)
银行(14108)
地方(13983)
(13775)
机构
学院(286114)
大学(279484)
(121444)
经济(118882)
管理(115639)
理学(97952)
理学院(97024)
管理学(95635)
管理学院(95070)
研究(91781)
中国(75302)
(62835)
(58971)
科学(52607)
财经(47733)
(46685)
(45881)
(45043)
(43054)
中心(42532)
研究所(40535)
业大(37994)
北京(37474)
(36370)
经济学(36065)
农业(34772)
财经大学(34766)
(33751)
(33118)
师范(32807)
基金
项目(178822)
科学(142549)
研究(134972)
基金(130020)
(111023)
国家(109982)
科学基金(96611)
社会(86586)
社会科(82202)
社会科学(82182)
(70890)
基金项目(67416)
自然(61390)
教育(61099)
自然科(59887)
自然科学(59873)
自然科学基金(58863)
(57635)
编号(54920)
资助(53982)
成果(45131)
(39785)
重点(39747)
(39662)
(38842)
(38747)
课题(38079)
(37806)
创新(36237)
国家社会(35492)
期刊
(146367)
经济(146367)
研究(86682)
中国(59529)
(53547)
管理(50150)
(42989)
科学(37114)
学报(36910)
(30920)
金融(30920)
大学(29402)
农业(29076)
学学(27779)
技术(27456)
教育(27246)
业经(25854)
财经(24425)
经济研究(22318)
(21050)
问题(18318)
(16933)
技术经济(16255)
财会(15089)
现代(14774)
(14483)
世界(13428)
商业(13310)
会计(13202)
经济管理(12906)
共检索到44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书华   杨学成   曹静   郭景   隋越   李昊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保持制造业劳动力资源优势所面临的挑战,开展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认为在智能化时代下,部分就业岗位产生机器替代效应,新技能的岗位需求和用工缺口形成,劳动力市场供给进入负增长常态化阶段,同时多种产业新业态的灵活就业渠道分流了部分高素质劳动力。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对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影响,基于对国内3家机构的调研与201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专利投入规模是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3个关键因素。为此,从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视角,提出强化统筹规划、推广新兴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多措并举,促进我国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保持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邓洲  
为加快实体经济复苏并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强相关战略部署,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的实践取得可观成效,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缓解人力成本上涨压力并弥补了人类劳动者的不足,提高生产柔性化程度从而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与匹配供需,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增强制造业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各国都面临人工智能标准化制定与实施、互联网技术攻克、信息安全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储备等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而我国还需面对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及引领全球融合发展趋势的制造业企业等缺乏问题。对此,我国应通过多方协同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行科学规划,并建立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实验室;产业层面,构建机器学习所需的工业大数据库,夯实大数据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企业层面,鼓励我国优势制造业企业进行逆向整合,掌握核心要素资源,加强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系;在配套方面,调整制造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制造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同时评估和防范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冠平   王琨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推进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同时,势必也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发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企业绿色专利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作用机制表明,成本节约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在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关系在东、中部地区、非重污染和低财政激励企业组表现的更加明显。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微观层面人工智能的绿色创新效应的文献,也能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改善绿色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苗翠芬  
本文通过匹配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IFR)与2016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相关数据,利用2000—2014年41个经济体14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考察人工智能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替换核心指标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数据要素密集度、改变生产和交付模式等途径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在岸服务化以及生产性服务化水平。此外,人工智能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特别是汽车运输、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以及光学产品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果   白云朴  
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应用为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突破。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了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综合测度指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企业技术研发领域的应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创新绩效,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动态能力在人工智能应用提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大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为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进  孟园园  
人工智能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创造和补偿效应,并且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影响劳动力结构,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2017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企业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促进作用的大小与企业自身规模无明显相关性;人工智能应用会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高技能员工比重增加,低技能员工比重减少,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产生了正向中介效应。本研究为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文章利用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公布的中国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机制以及国内大市场对人工智能影响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企业国内中间品种类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且国内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提升效应。该结果在更换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度指标、考虑样本极端值、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比较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不仅加强了人工智能自身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果,而且使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大市场对其影响效果的强化作用在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对于进一步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霞   李恒  
使用2009—2022年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人工智能集聚区、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以及“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等区域,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门槛模型的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质量跨越单一门槛值,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最大。对此,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人工智能区域布局以及强化人力资本质量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