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6)
2023(3172)
2022(2785)
2021(2724)
2020(2223)
2019(4943)
2018(4747)
2017(8294)
2016(4869)
2015(5488)
2014(5629)
2013(5376)
2012(4887)
2011(4286)
2010(4520)
2009(4071)
2008(4048)
2007(3657)
2006(3225)
2005(2817)
作者
(16133)
(13509)
(13400)
(12555)
(8436)
(6474)
(5969)
(5234)
(4840)
(4801)
(4789)
(4478)
(4455)
(4329)
(4301)
(4118)
(4042)
(3997)
(3972)
(3854)
(3374)
(3351)
(3270)
(3164)
(3117)
(3034)
(2971)
(2904)
(2888)
(2802)
学科
(15936)
经济(15930)
管理(11247)
(10066)
(8595)
企业(8595)
方法(7994)
(5654)
理论(5577)
数学(5546)
数学方法(5317)
地方(4553)
(4527)
教学(4396)
业经(4255)
农业(3548)
技术(3129)
(2942)
中国(2803)
环境(2744)
学法(2585)
教学法(2585)
经济理论(2507)
(2466)
(2465)
学理(2162)
学理论(2162)
水产(2135)
(2065)
(2022)
机构
学院(70756)
大学(66374)
研究(23648)
管理(23341)
理学(19752)
理学院(19437)
科学(19222)
管理学(18624)
管理学院(18509)
(17702)
中国(17275)
经济(17003)
(14622)
(13316)
(13118)
研究所(12281)
(12060)
业大(11933)
师范(11782)
(11057)
技术(10791)
中心(10783)
农业(10735)
(9931)
(9805)
(9758)
北京(9694)
旅游(9689)
(9544)
(9458)
基金
项目(48622)
科学(36279)
研究(32792)
基金(32025)
(29591)
国家(29327)
科学基金(24146)
(21883)
自然(17595)
(17568)
基金项目(17531)
社会(17352)
自然科(17134)
自然科学(17123)
自然科学基金(16780)
社会科(16412)
社会科学(16410)
教育(15467)
资助(14706)
编号(12772)
重点(11539)
(11470)
计划(10891)
课题(10350)
科技(9972)
成果(9717)
科研(9624)
(9603)
(8971)
创新(8916)
期刊
(22692)
经济(22692)
研究(14532)
中国(14447)
学报(14126)
科学(12405)
(10963)
大学(9991)
教育(9673)
学学(9571)
管理(9065)
技术(8399)
农业(8117)
(6909)
(6312)
(6232)
旅游(6232)
(6232)
资源(5053)
学刊(5017)
旅游学(5012)
游学(5012)
业经(4526)
(4196)
林业(4146)
科技(4139)
业大(3993)
(3959)
(3590)
职业(3539)
共检索到101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雷青松  涂志英  石迅雷  李志敏  谭均军  柯森繁  石小涛  
为了探究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设计和鱼类游泳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木扎提河野生斑重唇鱼(全长TL=12 ~ 1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16.6±1.6)℃水温下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及持续与耐久游泳能力。结果显示,斑重唇鱼感应流速为(0.18±0.02)m/s,相对感应流速为(1.40±0.23)BL/s(BL为体长);临界游泳速度为(1.02±0.15)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8.58±1.65)BL/s;爆发游泳速度为(1.39±0.17)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为(10.92±1.86)BL/s;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为0.87 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为1.37 m/s,与平均爆发游泳速度相近。其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负相关(lgT=-5.136X+8.504(R~(2)=0.681,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露  涂志英  袁喜  刘国勇  刘德富  石小涛  黄应平  
利用自制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研究了鳙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鳙标准代谢率SMR实际测定值为187.27±5.45mgO2/(kg.h),方程拟合值为182.81mgO2/(kg.h),实测值与拟合值接近;鳙耗氧率MO2与游泳速度U的拟合方程为MO2=182.81+39.83 U1.30,耗氧率幂函数方程中U的幂值为1.30,U的幂值越小游泳效率越高,说明鳙游泳效率较高;鳙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4.57±0.56BL/s,与青鱼近似;鳙疲劳后的耗氧率迅速降低,在疲劳后45~60min时耗氧率恢复到标准代谢率。鳙EPOC值为107.16mgO2/kg,说明鳙运动疲劳后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沙龙  侯轶群  王龙涛  乔晔  王伟  任泷  张家波  
鱼类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是成功设计过鱼设施的关键。为了探究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长丝裂腹鱼(110.56 g±35.88 g)为对象,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并记录了测定过程中的游泳行为。研究表明:(1)临界游泳速度为3.04~4.93 BL/s;(2)运动耗氧率与游泳速度呈幂函数关系MO2=129.67+15.63U2.34(R2=0.983,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涛   陈鹏   沙文军   王冉旋   何力   牛建功   甘金华  
为了解新疆裸重唇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借助聚丙烯胺凝胶对新疆裸重唇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LDH、MDH和EST同工酶系统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同工酶位点表达及其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可能受遗传和代谢双重调控,与各组织执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表达,酶谱图上靠近阴极附近,为典型“肝带”。新疆裸重唇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新疆裸重唇鱼心脏中上清液型苹果酸脱氢酶(s-MDH)最多表达出6条酶带,可能是新疆裸重唇鱼在进化过程中四倍体化使基因重复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敏  蔡露  高勇  涂志英  王从锋  黄应平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cm,体重9.6~13.4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7.11±0.60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BL/s,临界游泳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涂志英  李丽萍  袁喜  王从锋  黄应平  
以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测定了4个温度(10,15,20和25℃)下圆口铜鱼幼鱼游泳速度达到临界游速过程中及运动疲劳后耗氧率的变化情况;在自然水温条件下,测定了5个不同流速下的可持续游泳时间,并通过摄像记录分析了不同游泳速度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圆口铜鱼幼鱼在运动疲劳前耗氧率随流速的增加显著上升(P<0.01),在1.31倍临界游速的固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新丹  肖新平  周卫国  罗江  周杨浩  荣义峰  祁洪芳  史建全  杜浩  
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野生洄游群体和人工养殖 1龄、2龄群体的临界游泳速度进行测试,采用固定流速法和人工模拟鱼梯对野生群体的克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野生洄游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35.73±6.56) cm·s~(–1)与养殖1龄组(31.66±9.97) cm·s~(–1)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养殖2龄组(57.77±10.25) cm·s~(–1) (P0.05)。(4)青海湖裸鲤野生群体在高流速100 cm·s~(–1)下的持续游泳时间极短(27.67±5.67) s,持续游泳时间与水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5)野生洄游群体在3级不同鱼梯的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最低通过率仅为36%。本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作为高海拔、高盐碱环境的典型冷水性鱼类,其游泳能力相对较弱,在洄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水坝等障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鱼梯设计和优化,青海湖裸鲤洄游群体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小菊   俞立雄   吴池杰   王敏   田辉伍   王珂   刘明典   段辛斌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幼鱼在禁食胁迫下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 8种幼鱼为对象,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禁食时间(0 d、2 d、5 d、10 d、15 d)条件下8种鱼类的感应流速(U_(ind))、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爆发游泳速度(U_(burst))。结果表明:8种鱼类游泳能力均为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感应流速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在(6.12~12.78) cm/s,其中草鱼、鲢和鳙的感应流速较接近且对流速的感应较敏感,感应流速为4.75~7.75 cm/s。8种实验鱼的游泳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鱼和长薄鳅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最高,分别为(121.65±3.19) cm/s、(143.48±5.77) cm/s、(85.08±3.23) cm/s、(132.68±8.52) cm/s,游泳能力较差的为台湾泥鳅[(19.28±1.90) cm/s、(31.53±2.14) cm/s]。禁食对感应流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随禁食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其中临界游泳速度的下降幅度较爆发游泳速度更为显著(P<0.05)。在禁食0 d和2 d时,实验鱼的临界和爆发游速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5 d时,两者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禁食5 d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13%~51%和9%~39%。禁食10 d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29%~70%和20%~55%,其中10 d禁食期间的游泳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因此,禁食10 d是影响鱼类游泳能力的关键时期。禁食对幼鱼的感应流速无显著影响,但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受禁食时间影响明显,且禁食时间越长,游泳能力下降越显著。此外,临界游泳速度与爆发游泳速度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游泳方式在能量消耗方面的差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超  王珂  黄福江  刘明典  刘绍平  王琪  汤滔  
为了摸清雅鲁藏布江特有种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鱼种为实验对象,通过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环形试验水槽测试了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续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加,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其临界游泳速度与体长的关系为Y1=-39.369+13.23X-0.371X2+0.004X3(Y1是绝对临界游泳速度,X为体长)。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递增趋势,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在三个固定流速(60cm/s、80 cm/s、100 cm/s)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泉  吕为群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首先从躯体形态和繁殖能力上对6月龄与30月龄斑马鱼的特征进行了区分,而后分别比较了6月龄和30月龄斑马鱼在昼夜节律、应激行为和呼吸代谢方面的差异,研究衰老对斑马鱼代谢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30月龄斑马鱼脊柱弯曲,并且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等方面均低于6月龄斑马鱼,显示出明显的衰老特征。6月龄斑马鱼昼夜间的游泳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与30月龄斑马鱼相比,其白天活动量大,夜晚静息,昼夜间游泳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当遭受驱逐刺激后,6月龄斑马鱼的快速游泳距离、快速游泳时间和平均游泳速度均高于30月龄斑马鱼(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应平  徐勐  蒋清  涂志英  袁喜  
为了研究流场扰动对鱼类游泳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单、双圆柱(平行)扰动条件下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耗氧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杂交鲟幼鱼U_(crit)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71%和40.41%。游泳过程中,耗氧率和速度呈线性关系,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速度系数b值显著小于对照组,上溯运动中能量利用效率较高。圆柱设置形成的流场环境有利于提高杂交鲟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效率。湍动能为1.960×10~(-4)~46.92×10~(-4) m~2/s~2时,杂交鲟幼鱼游泳效率较高,上溯所需的能耗减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晓明  崔闻达  陈雷  邢彬彬  任恒  张国胜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志英  袁喜  韩京成  石小涛  刘国勇  刘德富  黄应平  
对鱼类游泳能力及其游泳状态下的生态行为研究,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过鱼、拦鱼和诱鱼等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其水电工程储能设施能够发挥较大的功能。对鱼类的游泳类型及游泳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鱼类游泳能力及行为的研究方法,并和自行设计的鱼类游泳能力装置进行了比较;从洄游鱼道设计的角度,综述了国外已有的鱼类游泳能力评价模型,主要包括最优游泳速度模型,最大游泳速度模型,跳跃高度模型及游泳耐力模型,可为鱼道设计提供关键参数。最后简述了鱼类游泳能力在鱼道设计的应用及主要的研究趋势,旨在为鱼类游泳能力相关研究及水利水电过鱼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基础资料,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福坤  王萍  吴常文  
以续航时间作为鱼类游泳能力的评测指标,就适应流速、适应时间、加速时间等适应条件以及测试流速4种因素对美国红鱼及黑鲷续航游泳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其中美国红鱼采用4因素8水平试验方案,黑鲷采用4因素7水平试验方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加速时间对大流速条件下的续航时间有较大影响,而对小流速条件下的续航时间影响可以忽略,具体影响大小与鱼类的品种和规格、流速大小、加速时间等有关;适应流速建议控制在1.5BL/s以内,以避免测试前鱼类过多的能量损失。尽管较长的适应时间更有利于鱼进行充分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但适应时间仍建议控制在60min以内;测试流速对鱼类的续航时间有极为显著的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龙艳  付世建  付成  凌鸿  李秀明  
为考察背鳍缺失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游泳能力和反捕食能力的影响,将胭脂鱼幼鱼(2.30 g±0.12 g, 4.59 cm±0.09 c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处理组(剪去背鳍),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及相关代谢参数、最大匀加速速度(U_(cat))、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以及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的U_(crit)、最大代谢率(MMR)、U_(cat)、快速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V_(max))、最大加速度(A_(max))以及旋转角度与旋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在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背鳍缺失对胭脂鱼幼鱼的游泳能力没有明显影响,背鳍的存在可能是胭脂鱼幼鱼针对捕食者口裂限制的反捕食形态适应策略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