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8)
2023(10667)
2022(9640)
2021(9219)
2020(7771)
2019(18350)
2018(18330)
2017(35825)
2016(19703)
2015(22181)
2014(22391)
2013(22073)
2012(20200)
2011(17885)
2010(17803)
2009(16201)
2008(15730)
2007(13681)
2006(11823)
2005(10192)
作者
(58576)
(48286)
(48277)
(45992)
(30960)
(23547)
(21998)
(19369)
(18620)
(17353)
(16746)
(16432)
(15497)
(15416)
(15066)
(15012)
(14688)
(14448)
(13881)
(13823)
(12203)
(12030)
(11696)
(11012)
(10990)
(10885)
(10874)
(10695)
(9982)
(9700)
学科
(78415)
经济(78340)
管理(54078)
(51201)
(42753)
企业(42753)
方法(40597)
数学(35569)
数学方法(34961)
(20041)
(19156)
(18473)
中国(17970)
地方(16253)
业经(15831)
理论(13615)
农业(13253)
(12776)
(12424)
贸易(12417)
(12049)
财务(11980)
环境(11977)
财务管理(11953)
(11920)
技术(11792)
(11513)
企业财务(11212)
(10524)
教育(10051)
机构
大学(277259)
学院(275072)
管理(110811)
(103075)
经济(100666)
理学(96752)
理学院(95634)
管理学(93594)
管理学院(93132)
研究(92467)
中国(66499)
科学(62179)
(59806)
(48047)
(47989)
(45659)
业大(45368)
研究所(44377)
中心(41252)
(39500)
农业(37932)
北京(37848)
财经(37269)
(35880)
师范(35438)
(34598)
(33791)
(32298)
技术(31115)
经济学(29665)
基金
项目(195612)
科学(151356)
基金(139751)
研究(138305)
(123605)
国家(122632)
科学基金(104122)
社会(83690)
社会科(79256)
社会科学(79233)
(77599)
基金项目(74369)
自然(70695)
自然科(69049)
自然科学(69028)
自然科学基金(67725)
(65379)
教育(63466)
资助(59958)
编号(56029)
成果(44940)
重点(43753)
(42223)
(40817)
(39751)
课题(38904)
科研(38345)
计划(37331)
创新(37126)
大学(35792)
期刊
(107256)
经济(107256)
研究(76435)
学报(48988)
中国(48774)
科学(43644)
(41222)
管理(39241)
大学(35897)
(34234)
学学(33860)
教育(30154)
农业(29411)
技术(25428)
(17725)
金融(17725)
业经(16954)
经济研究(16904)
财经(16823)
图书(15918)
(15106)
统计(14462)
技术经济(14373)
科技(14333)
(14205)
问题(13560)
理论(13559)
(13120)
业大(13019)
(12752)
共检索到388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柯懋  简生龙  王国杰  贾银涛  冯秀  关弘弢  高桂香  陈静影  张秀茜  李得康  李英钦  龙存敏  
为探讨适应高原鱼类规模化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标记方法,本研究选取黄河上游典型的规模化放流品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为试验对象,对比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标记花斑裸鲤的效果。结果显示:可见植入荧光标记的保持率是100%,死亡率3%,金属线码标记的保持率是85%,死亡率17%;单人标记速度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法大约是金属线码标记法的3倍;两种方法标记鱼类与未标记鱼类的体长体重均没有显著差异。3年的回捕监测显示,两种标记均可长期保留。鉴于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较金属线码标记保持率高,标记更为快捷,且检出率高,建议对高原鱼类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胥贤  黄晋  舒旗林  李洪泽  谢蕊霞  李红涛  
为了探明适宜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流域增殖放流鱼类标志的方法,在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使用T-tag锚标法(T-tag)、金属线码标法(CWT)和荧光胶体标记法(VIE)分别对四种放流鱼苗(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唇■Hemibarbus labeo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标记。每种鱼苗选择大、小两种规格进行试验。在标记后40 d分别统计了鱼苗的存活率、标记保持率和生长等数据。结果表明:(1)40 d短期标记条件下,CWT和VIE对四种鱼苗的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小,T-tag对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大。其中,CWT和VIE对体长50~110 mm小规格放流鱼苗的存活无显著影响,而T-tag导致小规格放流鱼苗存活率显著下降;(2)四种放流鱼苗CWT和VIE标记保持率均显著高于T-tag,其中,除50~80 mm的小规格长薄鳅VIE组标记保持率略低于CWT外,其它各实验组均表现出VIE组大于CWT组;(3)CWT和T-tag标记保持率与标记鱼类生活习性相关性较大,胭脂鱼、长薄鳅标记保持率相对高于唇■、黄颡鱼;(4)三种标记对鱼苗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但与对照组相比标记组存活的鱼苗生长状况均不受影响,其中,四种鱼苗相比唇■的生长速度最快。(5)考虑到T-tag标记具备操作简单、标记快、易辨认等特点,建议使用T-tag标记时鱼苗的全长应大于170 m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伟  林群  王俊  孙坚强  陈瑞盛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戈志强  沈其璋  吉林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杨渡远  胡佐楚  黄国光  
探讨恢复业已衰退的大亚湾对虾资源的可行性。1992至1994年在大亚湾放流体长10~57mm的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共为2947万尾,标志放流体长51~109mm以上的三种对虾14688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日本对虾的回捕率为9.3%,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的回捕率为5.0%。大亚湾内放流的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日本对虾的标志放流在国内尚属首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叶少文  林明利  苑晶  李钟杰  张堂林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佟广香  匡友谊  张永泉  尹家胜  
为了研究微卫星标记在哲罗鱼增殖放流中的应用,采用18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哲罗鱼放流回捕群体(JC)、塔河群体(TH)及放流亲本群体(HT、YZ)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对回捕个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Na、Ne、I、He和H均是HT>JC>TH>YZ,Ho是YZ群体最高,TH群体最低,这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aMoVa分析表明,4个群体内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遗传距离分析显示YZ群体和HT群体的相似度最大为0.718 3,JC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处于中等水平在0.566 5~0.689 5,YZ群体和TH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最小为0.495 9。结果显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成为为  汪登强  危起伟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李雷  
利用已经发表的11对胭脂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个胭脂鱼养殖场内所有的149尾繁殖亲本和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鱼中共观测到140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771(0.519~0.906)和0.759(0.469~0.894),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726(0.392~0.882)。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得到,11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98 3%,并且在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个样本中,11个样本与养殖场内繁殖亲本确定存在亲子关系,据此确定这11尾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树华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汪登强  
为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亲本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对2011和2012年在长江中游增殖放流的4个草鱼亲本群体和当年草鱼早期资源调查的2个野生群体共182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和Cytb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2 046 bp的DNA片段中共发现65个多态位点,22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3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 00,表明六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群体间无差异。群体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FST=0.010 12,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晓婷  杨习文  杨雪军  刘熠  周彦锋  方弟安  徐东坡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刘尊雷  袁兴伟  李圣法  程家骅  
以回捕渔获重量和对繁殖群体的补充能力为评价指标,借助标志放流-回捕实验,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浙江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增殖放流效果;同时,结合其增殖目标定位,探索构建生态高效的增殖群体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31,在该捕捞强度下,11055尾增殖放流鱼苗可产生737 kg回捕渔获收益,同时还向增殖水域补充了554尾初次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捕捞强度过大是制约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功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捕捞死亡系数应降至0.46,同批次黄姑鱼增殖放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军红  姜伟  唐锡良  黄涛  陈磊  高勇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66万尾,标记回捕率分别是0.046 5%、0、0.011 4%。通过监测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每年100万~125万尾的放流规模对鱼类增殖具有一定的效果,2010—2012年7—8月家鱼渔获物的产量分别约为3.0 kg/(船·d)、7.3 kg/(船·d)、4.3 kg/(船·d),较放流前有所提高。同步网箱散养放流家鱼试验的成活率在2010—2012年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剑飞  曾志南  宁岳  巫旗生  
为了评价底栖动物增殖放流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对5种增殖放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西施舌、紫海胆、韩国文蛤和泥东风螺为"中"风险等级;波纹巴非蛤为"低"风险等级。本研究可为今后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海琛  许保可  阿琳林  马清花  高强  田文根  俞录贤  梁健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机体中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因子,在免疫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青海湖裸鲤中该基因可能发挥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基因和伴侣基因Ii全长cDNA序列以及花斑裸鲤MHCⅡα/β和Ii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鱼中该基因的序列特性基本一致。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两种鱼的MHCⅡ与鲤科鱼类在进化地位上更接近,聚为一支。两种鱼中MHCⅡα/β氨基酸序列均包括信号肽、两个功能区、跨膜区和胞质区,且均在跨膜区发现一个不同物种中的保守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MHCⅡ主要在肾脏、脑、鳃、肝脏、臀皮中表达较高,而花斑裸鲤主要在脑、肌肉、眼、鳃中高表达。对比正常状态和感染水霉后青海湖裸鲤鳃、肾脏、肝脏、肠组织中MHCⅡ 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MHCⅡ 3个基因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α, β基因在鳃、肝脏、肠组织中均显著上调。对青海湖裸鲤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后,检测到鳃、肾脏组织中MHCⅡ 基因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对两种鱼中MHCⅡα, 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分别获得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MHCⅡα 8种、12种等位基因型,编码23、24种氨基酸序列,且这种序列多态性主要集中在α1功能区;MHCⅡβ 分别获得12、14种等位基因型,编码22、23种氨基酸序列。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 的多态性均低于花斑裸鲤,暗示其与青海湖裸鲤的盐碱耐受过程联系不紧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多样性在两个物种中均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接近1,且核苷酸多样性之间的差异较小。花斑裸鲤MHCⅡ 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略高于青海湖裸鲤,反映了青海湖裸鲤种群稳定性略低于花斑裸鲤。研究表明,MHCⅡ 分子不仅在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免疫防御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了青海湖裸鲤的盐碱耐受过程,而基因多态性与盐碱耐受的关联度不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