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0)
- 2023(4405)
- 2022(3522)
- 2021(3590)
- 2020(2832)
- 2019(6443)
- 2018(6463)
- 2017(12686)
- 2016(7147)
- 2015(8326)
- 2014(8359)
- 2013(8452)
- 2012(8132)
- 2011(6988)
- 2010(7418)
- 2009(7087)
- 2008(7311)
- 2007(6393)
- 2006(5831)
- 2005(5405)
- 学科
- 济(24335)
- 经济(24302)
- 管理(23464)
- 财(22348)
- 业(19552)
- 企(15335)
- 企业(15335)
- 中国(12627)
- 财政(12295)
- 方法(10606)
- 制(10312)
- 政(9887)
- 数学(9654)
- 数学方法(9605)
- 务(9020)
- 财务(9018)
- 财务管理(8975)
- 农(8729)
- 企业财务(8529)
- 银(7242)
- 银行(7240)
- 行(6818)
- 制度(6723)
- 度(6723)
- 体(6712)
- 体制(5813)
- 贸(5454)
- 贸易(5447)
- 税(5409)
- 策(5384)
- 机构
- 学院(98598)
- 大学(98324)
- 济(41127)
- 经济(40144)
- 管理(33996)
- 财(32561)
- 研究(31447)
- 理学(27969)
- 理学院(27706)
- 中国(27675)
- 管理学(27410)
- 管理学院(27223)
- 财经(20948)
- 京(20796)
- 经(18731)
- 科学(16159)
- 江(16055)
- 所(15756)
- 财经大学(15090)
- 中心(14246)
- 北京(14097)
- 经济学(13280)
- 研究所(13146)
- 州(12736)
- 范(12650)
- 师范(12548)
- 经济学院(12150)
- 农(11251)
- 院(11250)
- 财政(10462)
- 基金
- 项目(51984)
- 研究(44107)
- 科学(38988)
- 基金(34998)
- 家(28542)
- 国家(28236)
- 社会(26544)
- 社会科(25035)
- 社会科学(25030)
- 科学基金(23259)
- 教育(21722)
- 编号(20103)
- 省(19957)
- 成果(18465)
- 基金项目(17712)
- 划(16359)
- 资助(14571)
- 课题(14259)
- 性(12907)
- 项目编号(12529)
- 部(12432)
- 年(12371)
- 重点(11680)
- 自然(11592)
- 制(11215)
- 自然科(11210)
- 自然科学(11205)
- 教育部(11053)
- 自然科学基金(10982)
- 国家社会(10900)
共检索到168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龚浩 田粟源 任致伟
我国古代在高度认识财政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财政是实现"善政"的基础且以实现"善政"为目的,将实现"善政"作为财政的逻辑起点,提出"富民"、"养民"与"中央集权"的"应然"主张。但是,由于我国古代财政的"私人"属性背离了财政的"公共性"原则,使得财政实践多与其主张相背离:财政收入上主张"富民"却践行"聚敛";财政支出上主张"养民"却践行"养君";财政体制上实现"中央集权"的同时造成了"皇权不下县"的困境。这种背离导致的结果是:财政"应然"实现国家的"善政",但财政"实然"不利于"善政"的达成,形成了历史上的治乱循环。我国古代对财政的认识及其财政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财政学 基础理论 古代财政 善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斌 邹吉权 刘晓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以职业教育三个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之态,厘清产教融合的内涵,界定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职业教育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过程中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对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教育资源要素与产业资源要素融合,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是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制定"教育职业标准"的必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文文 闫广芬
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现,职业教育从其产生与发展之初就注定了它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促使职业教育在很长时期被异化为"职业训练",进而遮蔽了其应然发展逻辑。因此,一方面,需反思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异化的实然路向及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必须把"职业教育"置于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职业生活中进行淬炼,厘清教育与训练的不同指向,明确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涵育自觉的"个体人",其核心价值是基于个体职业志趣对人的技术潜能的释放和职业智慧的启沃,其终极关怀是教给学生审美的智慧和境界,并基于这种对于职业的美好体验进而创造美好生活,使人在职业劳动与美好生活中不断调和,最终获得作为人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实然 应然 逻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烜 吴颖敏 陈玲 周晶
社区公共财政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物质保障,对提升治理效能至关重要。但仅靠政府无限投入财政资金难以实现社区长效治理。根据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和Giraud的“弹性模型”,本文认为社区公共财政具备经济资本属性,能够通过特定途径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进而对社区治理效能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深入剖析社区公共财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经济资本提供直接的物质保障、促进社区产业发展;社会资本以构建社区共同体的方式减少治理中的阻碍,从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文化资本为社区治理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方法,挖掘社区居民本身的治理潜力,促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长效保证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本文用成都市的三个典型社区治理案例,验证了逻辑框架的合理性。建议在社区公共财政的管理上跳出经济资本的局限,关注应用过程中培育的社区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将外部输入的经济资本内化为社区内生动力,发挥社区公共财政的“造血”功能,最终长效、高效地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炜 张妍彦 周佳音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经济改革 实践逻辑 国家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平 莫丹华
以话语的文化性和文化的话语化为观照,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演绎层次,表现为内在相关、高度联动、差异对等的逻辑现实,党性蕴含红色、文化性指向话语化、话语权体现人民性的逻辑生成,进而指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进路。把握实然、必然、应然之三重逻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是叙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 话语体系 建构 三重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教育。逻辑是对主张认识的规范,从产业、社会、教育三个视角阐述主张的逻辑意蕴;概念是主张的思维工具,从"技""艺"和"道"三个层级界定主张的基本内涵;学理是主张理论上的解释,从哲学、技术、科学三个维度诠释主张的学理要义;模式是主张的实践行动"范型",从导向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实践三个路径总结出主张的实践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微 陶文娟
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大国的内在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进阶需要,其内在属性是以高水平院校群体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水平教学体系为重点、高水平社会服务为标志、高水平治理体系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理路是要强化政策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决策引导职能;强化诊改把脉,提升院校的专业优化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的结构优化和内生能力;强化评价保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在逻辑 应然理路 职教20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工作,历经革命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到现代财政的治理变迁,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玲玲 冯健身
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新型社会制度。人民主权不仅是财政体制设计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体制设计的逻辑起点。中国26年的改革开放,尤其今天进行的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宗旨在于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政府体制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政治的基石正是人民主权原则。财政体制设计如果不能将这一根本原则内化为政府活动的基本制度规则,中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中国公共财政建立的根本标志是从体制和具体制度上实现了人民主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构建"人—知"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把知识引入学生生命,实现知识内蕴的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确立发展取向的知识观,促进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达到学科知识结构化、学科思想体系化、学科能力表现化和学科经验连续化,既是学科育人的价值向度,也是学科育人的内在条件。超越对象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科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的科学认知、社会理解、文化认同、生命感悟的过程,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实践诉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燕萍
青少年社会实践应是学习者学用融合、品格生成、素养涵育的文化之旅。文化实践课程化,是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优质化考量的重要标准。境脉学习,是一种基于境脉主义哲学观和全域学习理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范式,讲求在实践境遇中学习、用批判性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一种适用于所有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江苏省苏州市完成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以"境脉学习"为青少年社会实践课程化的逻辑起点,研制数百个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具体介绍"境脉学习"指导青少年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组织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境脉学习 课程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