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
- 2023(1893)
- 2022(1637)
- 2021(1591)
- 2020(1421)
- 2019(3216)
- 2018(3127)
- 2017(5650)
- 2016(3360)
- 2015(3666)
- 2014(3862)
- 2013(3871)
- 2012(3695)
- 2011(3292)
- 2010(3584)
- 2009(3566)
- 2008(3710)
- 2007(3575)
- 2006(3322)
- 2005(3238)
- 学科
- 管理(10230)
- 济(9965)
- 经济(9936)
- 业(9392)
- 企(7281)
- 企业(7281)
- 制(4658)
- 财(4598)
- 农(4272)
- 中国(4167)
- 银(3952)
- 银行(3947)
- 行(3709)
- 方法(3040)
- 融(2990)
- 金融(2988)
- 农业(2987)
- 务(2842)
- 财务(2825)
- 财务管理(2814)
- 学(2767)
- 度(2752)
- 制度(2751)
- 企业财务(2674)
- 教育(2606)
- 地方(2510)
- 业经(2499)
- 体(2457)
- 数学(2382)
- 税(2340)
- 机构
- 大学(45013)
- 学院(43738)
- 济(16053)
- 中国(15638)
- 经济(15507)
- 管理(15434)
- 研究(15344)
- 理学(11905)
- 理学院(11772)
- 管理学(11513)
- 管理学院(11423)
- 财(11390)
- 京(9988)
- 江(9966)
- 中心(9025)
- 科学(8491)
- 银(8315)
- 农(8094)
- 银行(8037)
- 所(7803)
- 财经(7777)
- 行(7620)
- 省(7600)
- 州(7570)
- 经(6872)
- 人民(6860)
- 北京(6737)
- 范(6535)
- 师范(6477)
- 研究所(6462)
共检索到87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静
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将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的改变,提高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度,对于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动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法人金融机构为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辖内20家法人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总体趋势以2015年9月为节点,从逐渐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静
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将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的改变,提高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度,对于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动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法人金融机构为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辖内20家法人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总体趋势以2015年9月为节点,从逐渐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作为中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乃至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客户提取现金以及资金清算等方面的需求而持有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率,即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分为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红缨
为了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而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对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缴存由现行的时点考核法改为平均考核法。而后,2016年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存款准备金的交存基数也采用平均法计算,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基数由每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时点数调整为每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算术平均值,由此实现了准备金计算和考核上的"双平均"。
关键词:
双平均法 调查研究 创新监管 灵活运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惟德
对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近年来调整准备金制度情况的研究表明,其调整的目的都是促进央行和市场主体更好地管理流动性,同时尽可能避免调整对市场产生不必要的波动。因此,本文从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角度,分析了我国将准备金计提考核机制由时点法调整为平均法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姊媛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自2015年9月15日将存款准备金考核方法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以来,新的考核方法在释放短期流动性、平滑市场利率波动、激励金融机构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基层央行工作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 平均法 ACS系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张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流动性风险和宏观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货币市场基金实施准备金管理应以其存入银行的存款为对象拙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盛松成、张璇:《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时报》,2014.3.19,02版)提出,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银行存款应受存款准备金管理,以缩小监管套利的空间,让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合理,让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顺畅有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任凤泽 薄永清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正致力于将货币政策操作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但是,由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正处于转换时期,货币政策作用的难度和传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存款准备金制度,如何加强其传导力度、修补传导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高传导功效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货币政策工具首要是通过准备金作用于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如何透过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并不能直接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发生作用,在它们之间要插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淑萍
本文主要从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等角度,对当前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基层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层央行 存款准备金 核算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冰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1998年3月21日,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了一次深度改革,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基础货币,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向间接调控转型,开启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新纪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田
文章围绕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各要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论证,对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改革方案,建议在我国建立平均法时差准备金制度,允许准备金维持期透支;但仍坚持采用统一比率,准备金付息制度,不允许准备金结转,中央银行存款作为准备金唯一合格资产等制度不变,以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国情;加快改革财政存款全额缴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ABRR制度,设计存款准备金付息资金转为信贷贴息使用的机制,克服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局限性,切实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适应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职能转变。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 改革 方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作者对此问题从理论上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述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具体运用上,作者提出了应建立法定二级准备制度、实行差别利率和运用精确化等方法,使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市场型货币工具。此文对如何发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从理论和实务上均进行了探讨,望此问题能引起理论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巴曙松在实行部分准备制度和二级银行制度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宏观金融调控的传统工具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准备金水平及其调整,主要指中央银行对准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伟 赵辉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人民银行根据需要为银行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但不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透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存款准备金账户透支现象。准备金账户透支现象严重影响了支付结算秩序,影响了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也为地方金融稳定带来隐患,应引起人民银行的高度重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翔
央行于2006年7月起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政策实施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结构以及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