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6)
- 2023(13929)
- 2022(11591)
- 2021(10456)
- 2020(8605)
- 2019(19981)
- 2018(19861)
- 2017(37742)
- 2016(20536)
- 2015(23116)
- 2014(22903)
- 2013(22871)
- 2012(20707)
- 2011(18555)
- 2010(18564)
- 2009(16970)
- 2008(16743)
- 2007(14623)
- 2006(13082)
- 2005(11519)
- 学科
- 济(84879)
- 经济(84797)
- 管理(67974)
- 业(58818)
- 企(51326)
- 企业(51326)
- 方法(36166)
- 数学(30416)
- 数学方法(30025)
- 中国(23817)
- 业经(22340)
- 财(21964)
- 农(19808)
- 地方(18297)
- 学(17470)
- 理论(15081)
- 制(14724)
- 务(14642)
- 财务(14565)
- 财务管理(14531)
- 和(13801)
- 企业财务(13765)
- 贸(13547)
- 贸易(13538)
- 农业(13374)
- 划(13147)
- 易(13064)
- 产业(12949)
- 银(12857)
- 银行(12821)
- 机构
- 大学(288844)
- 学院(284903)
- 管理(119879)
- 济(109310)
- 经济(106516)
- 理学(102335)
- 理学院(101176)
- 管理学(99556)
- 管理学院(98983)
- 研究(93255)
- 中国(71005)
- 京(63095)
- 科学(58371)
- 财(51701)
- 所(45702)
- 中心(42725)
- 江(42230)
- 农(41922)
- 业大(41490)
- 研究所(41474)
- 财经(40560)
- 北京(39998)
- 范(38445)
- 师范(38140)
- 经(36870)
- 州(34958)
- 院(34730)
- 农业(32581)
- 经济学(31322)
- 师范大学(31022)
- 基金
- 项目(197050)
- 科学(155212)
- 研究(145152)
- 基金(142819)
- 家(123593)
- 国家(122583)
- 科学基金(106485)
- 社会(90902)
- 社会科(86211)
- 社会科学(86186)
- 省(76516)
- 基金项目(76284)
- 自然(69337)
- 自然科(67720)
- 自然科学(67708)
- 自然科学基金(66420)
- 教育(65527)
- 划(64279)
- 编号(59573)
- 资助(57730)
- 成果(48121)
- 重点(43239)
- 部(42256)
- 发(41324)
- 创(40873)
- 课题(40521)
- 创新(38060)
- 科研(37255)
- 项目编号(37099)
- 国家社会(37085)
- 期刊
- 济(121422)
- 经济(121422)
- 研究(85930)
- 中国(57363)
- 管理(46572)
- 学报(43301)
- 科学(40670)
- 财(40478)
- 农(36763)
- 教育(33165)
- 大学(32997)
- 学学(30399)
- 技术(25669)
- 农业(25458)
- 融(23613)
- 金融(23613)
- 图书(19436)
- 业经(19243)
- 财经(19166)
- 经济研究(18262)
- 问题(16740)
- 经(16313)
- 业(14937)
- 理论(14645)
- 技术经济(14161)
- 科技(14058)
- 现代(13880)
- 实践(13636)
- 践(13636)
- 书馆(13133)
共检索到42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亦琛 樊博
应急管理是多方协同应对突发事件以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管理活动,然而政府条块间的信息与资源壁垒成为制约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政府条块协同水平是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中政府应急管理条块协同行为的衍生逻辑和发展路径,选取我国超大城市S市进行案例研究,分析目标、初始条件、驱动力、结构、过程等关键理论组件,构建应急管理数字协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在内外部驱动力双向驱动下,初始“软硬件”直接影响数字协同的初期效果和发展速率。(2)数据、制度与技术三要素的交互支撑能够削弱协同结构的复杂、僵化并促进协同模式多样化。(3)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应急管理数字协同体系有赖于机制的灵活性、结构的稳健性和过程的动态适应性3个重要特征。在实践层面,结合S市的实践探索,提炼出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协同过程的关键对策组合(赋能+服务、问责+共识、合规+自主)。研究成果对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跨部门协同形成理论深化,并为我国其他省市应急管理突破数字壁垒实现数字协同提供管理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晖 王泯之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挑战,也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考验。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特征,基于"全周期管理"视角,分析我国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事前应急体系的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事中的物资储备与信息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在借鉴上海、广州两座超大城市应急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技术支持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全流程应急预案、建立超大城市专属"小汤山"医院,以及破除数据藩篱、实现卫生领域数据互联互通等全周期管理方案,为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全周期管理 公共卫生 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晓勇 尚赞娣
人口与各种资源逐步向特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愈益明显,特大城市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引擎。与此同时,人口过分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基础设施发达、人员流动速度加快,财富迅速集聚等特点也为特大城市不断积聚着各种风险,各种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文章选取国内外几个典型特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述评,以期为加强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大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 特大城市 国际经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竞
行政区划作为空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在当前空间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城发展中发挥制度效能,既是一个理论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借助尺度、协同、治理等概念和理论构建了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的三尺度分析框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通过田野调查、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政区治理通过空间关系调整来助力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建设,而这一助力机制则是由市域、城域、区域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嵌套的尺度构成并展开的,三尺度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政区治理的政策效能。同时,新城的政区治理也还存在工具创新和精准操作等挑战。
关键词:
超大特大城市 新城 尺度协同 政区治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姜玉宏 姜大立 颜华
主要研究了应急物流中的军民协同管理问题,分析了基于Multi-agent的应急物流军民协同管理系统设计的思路,系统的协作过程、系统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及体系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胜柏
在货物装卸管理问题中,货运车和仓库有下列相互制约关系:有n辆货运车在时刻0同时到达同一仓库装卸货物,并且都希望尽快地完成任务。但是假如某货运车的货物不能如期装卸完而延误了该车离开,或者货物提前装卸完而使该车提前投入运输,仓库需要重新安排一个装卸顺序使总费用最少。对这一类应急管理问题,文章给出了领域搜索算法设计和算例。
关键词:
货物装卸 应急管理 领域搜索算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华 汪洋
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国,对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再次敲响警钟。事实证明,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可以帮助政府有条理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将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如:完善法律体系及问责机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事前预防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教育等。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美国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马燕坤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全域。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河北省环绕京津,既拱卫京畿,又为京津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还是京津的生态屏障。从历史上看,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有着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度。但由于行政的分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宇 殷成志
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超大城市已经进入空间治理新阶段,推动科技新城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是引领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之一,当前,怀柔科学城建设和老城区城市更新都处于起步阶段,提高新老城协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分析怀柔科学城主要特质、老城区城市更新及新老城区协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之上,构建科技新城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从突出协同发展理念、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强化创新空间共建共享、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清 李亦涵 王磊
过去5年各大城市都在经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事件,如热浪、洪水和病毒,这些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有恶化趋势,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政治文化影响深远,建立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体系是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紧迫任务。以我国城市应对新冠疫情应急物流实践为背景,在系统梳理城市应急物流体系面临主要难点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基点,按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模式,设计了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多个保障”为核心的城市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架构,该体系既是对现有城市应急物流经验的总结,也对突发事件下各城市推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清 李亦涵 王磊
过去5年各大城市都在经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事件,如热浪、洪水和病毒,这些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有恶化趋势,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政治文化影响深远,建立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体系是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紧迫任务。以我国城市应对新冠疫情应急物流实践为背景,在系统梳理城市应急物流体系面临主要难点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基点,按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模式,设计了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多个保障”为核心的城市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架构,该体系既是对现有城市应急物流经验的总结,也对突发事件下各城市推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李华清 林剑艺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李华清 林剑艺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巩灿娟 张晓青 徐成龙
利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动态面板的差分GMM估计方法定量分析了2011—2018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差距逐年加剧,表明协同提升能力较弱。(2)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呈现出“中心城市最高、地理相邻城市次之,边缘城市最低”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未来中国三大城市群也应注重城市间经济韧性的协同提升。(3)整体来看,交通区位、信息沟通以及市场潜力对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分城市群来看,交通区位、信息沟通、市场潜力以及城市建设等因素在未来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协同提升的过程中应给予重点关注。未来中国三大城市群应从缩小城市群间差距、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等方面制定经济韧性的协同提升对策。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协同提升 三大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