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5)
2023(15381)
2022(13715)
2021(12897)
2020(10934)
2019(25434)
2018(25532)
2017(49373)
2016(27139)
2015(31012)
2014(31566)
2013(31216)
2012(28899)
2011(25968)
2010(26022)
2009(23957)
2008(23661)
2007(21014)
2006(18060)
2005(15792)
作者
(79814)
(66312)
(66133)
(63026)
(42191)
(32015)
(30276)
(26296)
(25059)
(23916)
(22641)
(22232)
(21094)
(20849)
(20664)
(20418)
(20381)
(19675)
(19089)
(18933)
(16575)
(16300)
(16212)
(15086)
(15082)
(14926)
(14741)
(14688)
(13437)
(13249)
学科
(107574)
经济(107450)
管理(77942)
(73558)
(60975)
企业(60975)
方法(52005)
数学(45099)
数学方法(44608)
(29391)
(28134)
中国(27064)
(24817)
业经(23231)
地方(22488)
(20986)
贸易(20978)
(20312)
农业(19544)
(19363)
理论(18868)
(18190)
财务(18111)
财务管理(18061)
(17654)
企业财务(16995)
环境(16793)
技术(16171)
(16032)
银行(15963)
机构
学院(388693)
大学(388641)
管理(152037)
(149414)
经济(145879)
理学(131846)
理学院(130291)
管理学(127924)
管理学院(127230)
研究(127008)
中国(94390)
(82854)
科学(82187)
(68512)
(65566)
(65506)
业大(60348)
研究所(59790)
中心(58148)
(57555)
财经(55308)
北京(52239)
(52128)
农业(51694)
师范(51646)
(50044)
(47111)
(46049)
经济学(44252)
技术(42347)
基金
项目(263650)
科学(204859)
研究(192547)
基金(188182)
(163907)
国家(162511)
科学基金(138299)
社会(117177)
社会科(110750)
社会科学(110719)
(104322)
基金项目(100896)
自然(91282)
教育(89074)
自然科(89060)
自然科学(89037)
(87781)
自然科学基金(87401)
编号(80752)
资助(77784)
成果(65472)
重点(59098)
(57583)
(56157)
课题(55471)
(54239)
科研(50728)
创新(50539)
大学(49175)
项目编号(49119)
期刊
(162901)
经济(162901)
研究(110192)
中国(72178)
学报(63812)
(58702)
科学(57319)
(53152)
管理(52201)
大学(47039)
教育(45039)
学学(44086)
农业(40276)
技术(34342)
(30247)
金融(30247)
业经(28171)
财经(26048)
经济研究(25400)
(22135)
图书(21797)
问题(21578)
(20848)
技术经济(19149)
理论(18903)
(18753)
科技(18457)
商业(18255)
资源(17803)
实践(17520)
共检索到558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崇辉  郑艳  王文军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具有交互关系,发现和挖掘具有协同关系的行动有利于低成本应对气候变化。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后发现,减缓和适应行动存在协同关系且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主要发生在区域和部门层面,但由于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较为滞后,减缓和适应行动协同关系研究面临样本不足、研究工具有待开拓等问题,研究边界也有待确定。能源系统受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减缓和适应行动之间存在大量自发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具备进一步挖掘协同关系的条件。建议从能源系统入手,增加能源系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为协同关系研究补充适应行动样本;借助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协同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开拓适宜的定量分析工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相昭  王敏  吴良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应在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予以综合考虑。文章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出发,从协同基础、协同内容、协同进展和协同做法等方面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协同性,提出协同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有助于以更具成本效益以及更可持续的方式缓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具体建议如下:(1)提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逐步将其决策主流化;(2)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协作管理,引导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过程;(3)加强相关国际公约协同履约意识,寻求创新性资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博  陈国谦  陈彬  
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72倍(20年水平),但其在大气中的寿命短于二氧化碳,可以作为优先减排对象。中国的甲烷排放十分突出,甲烷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然而在政策研究中,甲烷受到的关注程度远低于二氧化碳。本文基于甲烷排放研究的相关进展,首次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国甲烷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甲烷排放的有效控制和减缓可以成为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减排战略要用"系统减排"思路替代传统的"末端减排"思路;甲烷系统减排的策略和实施措施不仅需要重视主要排放部门(如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农业)的直接末端减排,更需要突出强调建设活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温亚利  潘家华  郑艳  
当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世人瞩目。本文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森林、林业与就业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归纳出林业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介绍了中国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能源林业的具体实践;进而定性分析了中国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的正负面影响,并以广西碳汇试点项目为例加以佐证,最后阐明了中国林业发展及就业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通过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三种主要途径和系列行动,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林业行动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康晓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气候治理的本质是发展治理,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同时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实现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中国和沙特阿拉伯都是发展中大国,各自又是化石能源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具有强烈的低碳转型意愿以及较好的科技和资本基础,属于全球气候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关键国家。中沙两国基于双赢动力开展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同时也存在问题。在两国“双碳”目标约束下,更加符合各自资源和技术禀赋特点的提升化石能源能效、氢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将成为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伴随两国合作从产能向联合研发核心技术等关键领域拓展,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也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领域发挥示范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金甲  曲建升  李恒吉  张洪芬  徐丽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正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挑战。相关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文章以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为视角,横向梳理了相关学科对气候变化问题介入的原因、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综合分析和探讨了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学科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以学科间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观点,进行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与探讨,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虹  王晓鸣  
讨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类型,介绍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要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莉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关键时期,各国纷纷通过国内立法来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美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利益攸关,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应探析他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经验,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律制度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素莲、祝春在《全球教育展望》第9期中撰文,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探析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能作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发挥1+1>2的整体效应。协同是指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观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协同论主要有两个观点:1.协同效应,指的是在复杂性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当外界控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国浩  杨毅  郝奇彦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视角,运用协同学理论对能源投融资的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具有胁迫效应,气候环境对能源投融资具有约束效应。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的情况下,能源投融资之间的交互作用逐年减弱。在考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通过统计分组发现,能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地区的能源投融资耦合性相对较低,协调性相对较差;能源开发建设仅是区域性复合式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候与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投资的约束性不强,但对能源融资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各地区能源投融资发展不均衡、耦合程度不高、协调程度较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王东  
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已经开展了积极的磋商与合作,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偏差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目前气候谈判还没有达成各方满意一致的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对未来中国气候外交坚持的原则、任务、策略做了进一步有益的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清  郭沛阳  
首先介绍了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存在使新技术难以取代原有技术,以及导致新技术投资量不足的原因,进而说明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实施技术政策的必要性;再次,按照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技术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等政策的实施要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蓝煜昕  杨丽  曾少军  
本文以美国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为例,重点关注NGO以影响气候公共政策和私人部门行为为目的的策略和工作方式。依NGO与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的关系模式及发挥影响的过程两个维度,将NGO采取的策略区分为直接-合作、间接-合作、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四种类型。以此策略分析框架为基础,文章以个体NGO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及其活动案例,之后从整体角度阐释美国NGO参与气候变化的行动特征及其晚近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丽  蓝煜昕  曾少军  
美国气候变化领域到底有多少NGO?它们是谁?相互之间呈现什么样的关系?在美国,气候变化从一开始就是环境议题的一个分支,因此不存在专门针对这一领域NGO的定量统计与网络分析。美国气候变化领域NGO的重要特征正是其多样性,且组织之间通过各种网络和互动呈现出复杂的组织生态。中国NGO要想在气候领域有所作为,首先要做的也是完善与提升自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冬梅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