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4)
2023(6686)
2022(5462)
2021(4924)
2020(4107)
2019(8975)
2018(8504)
2017(15856)
2016(9069)
2015(9676)
2014(9346)
2013(9027)
2012(8336)
2011(7554)
2010(7595)
2009(6926)
2008(6740)
2007(5835)
2006(5104)
2005(4283)
作者
(29278)
(24599)
(24521)
(22979)
(15643)
(11950)
(10768)
(9686)
(9383)
(8697)
(8600)
(8205)
(7989)
(7724)
(7695)
(7581)
(7421)
(7246)
(7181)
(7041)
(6493)
(5967)
(5963)
(5625)
(5623)
(5426)
(5421)
(5252)
(5028)
(4971)
学科
(32583)
经济(32536)
(23609)
管理(23575)
(17633)
企业(17633)
方法(15391)
数学(13686)
数学方法(13538)
(10418)
中国(10089)
(9887)
(8611)
(8235)
贸易(8235)
(8036)
业经(7546)
农业(7454)
环境(6205)
技术(5563)
(5449)
(5257)
财务(5253)
财务管理(5245)
地方(5003)
(4994)
企业财务(4992)
(4953)
金融(4952)
银行(4942)
机构
大学(132653)
学院(131297)
(51221)
经济(50378)
研究(48966)
管理(47584)
理学(42651)
理学院(42038)
管理学(41112)
管理学院(40895)
科学(34828)
中国(34451)
(33486)
(28518)
业大(27279)
农业(26998)
(26975)
研究所(25466)
(21200)
中心(21029)
(18706)
农业大学(18260)
财经(17930)
(17506)
北京(17361)
(17291)
师范(16954)
(16531)
科学院(15977)
经济学(15817)
基金
项目(98325)
科学(76605)
基金(73120)
(68476)
国家(67918)
研究(62392)
科学基金(56088)
社会(40715)
自然(39511)
基金项目(39447)
自然科(38637)
自然科学(38618)
社会科(38531)
社会科学(38520)
自然科学基金(37959)
(37802)
(33507)
资助(28692)
教育(28205)
重点(23000)
编号(22745)
计划(21424)
(21072)
(20621)
(20606)
科研(19941)
创新(19290)
科技(19116)
(18183)
国家社会(17548)
期刊
(49988)
经济(49988)
学报(32159)
研究(31677)
(28861)
科学(27117)
大学(22587)
中国(22510)
学学(21903)
农业(19529)
(14797)
管理(14781)
(10565)
教育(10047)
业大(9669)
业经(9550)
(9011)
金融(9011)
经济研究(8649)
(8626)
财经(8479)
农业大学(8071)
资源(7779)
林业(7770)
技术(7670)
问题(7517)
科技(7328)
(7247)
商业(6096)
(5998)
共检索到178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温亚利  潘家华  郑艳  
当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世人瞩目。本文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森林、林业与就业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归纳出林业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介绍了中国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能源林业的具体实践;进而定性分析了中国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的正负面影响,并以广西碳汇试点项目为例加以佐证,最后阐明了中国林业发展及就业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通过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三种主要途径和系列行动,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林业行动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冬梅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帅  
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行动有"他助"和"自助"之分,其中尤以"他助"为主。鉴于其发展中国家性质,我国通常扮演着能力建设行动受援助一方的角色。近年来,作为发达国家阵营之主要代表和全球气候治理的两股重要力量,欧、美的能力建设行动已逐渐偏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宗旨,并对我国能力建设行动方式、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立法体系等带来诸多挑战。对此,我国应分别从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来积极应对,提前拟定我国能力建设之未来策略,亦即在坚守并适时发展CBDR原则、强化本国气候话语权和加强并逐渐引导国际气候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气候资金援助和气候技术支持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上的有效衔接,并对现有国内立法体系予以跟进,以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法治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维军  向焱  
文章基于3 527份中国天气网的调查数据,在分析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支持度的基础上,运用PLS回归方法,分析了公众气候变化认知与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支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目前公众对于政府应对行动支持度较高,不同属性公众支持度有一定差异;(2)气候变化原因认知、影响认知、行动认知都会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应对行动的支持度;(3)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知度、气候变化与环境恶化关系的认知度和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认知度对政府应对行动支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钦池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角度无法真正认识气候变化的本质。人口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除了人口规模之外,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性别结构、人口城市化等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深刻认识人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重视和发挥人口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人口应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视角,应该把人口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发挥城市化在减排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针对小型家庭能源节约引导政策,重视年龄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王东  
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已经开展了积极的磋商与合作,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偏差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目前气候谈判还没有达成各方满意一致的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对未来中国气候外交坚持的原则、任务、策略做了进一步有益的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崇辉  郑艳  王文军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具有交互关系,发现和挖掘具有协同关系的行动有利于低成本应对气候变化。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后发现,减缓和适应行动存在协同关系且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主要发生在区域和部门层面,但由于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较为滞后,减缓和适应行动协同关系研究面临样本不足、研究工具有待开拓等问题,研究边界也有待确定。能源系统受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减缓和适应行动之间存在大量自发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具备进一步挖掘协同关系的条件。建议从能源系统入手,增加能源系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为协同关系研究补充适应行动样本;借助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协同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开拓适宜的定量分析工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训芳  
国家已将《气候变化应对法》纳入立法计划,并将林业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森林法》应当为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法律保障,参考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同时,还应针对林业的特殊性,建立森林碳汇教育制度和林业建设志愿者服务制度,并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改造为志愿者行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宏佐  
文章利用江苏、山东和安徽省30个县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人口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意愿分布,分析了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农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性别、气候变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国内外气候变化行动了解程度、国际节能减排期待、国内政府实施和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期待对农村人口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政府因势利导,帮助农村人口适应气候变化,促进农业生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涛  谢宏佐  
了解影响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非常重要。在对6643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因素、对气候变化了解和关注程度、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的认知程度、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认知程度对大学生行动意愿有显著影响。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注,提升对于气候变化影响认知、国际社会应对行动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宏佐  陈涛  
本文利用3489份国内网民的有效调查问卷,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对气候变化引起粮食危机、环境污染以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相信程度、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京都议定书》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努力程度的态度因素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促进公众行动意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白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鼎新  郑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有必要加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在减排方面,欧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欧盟最先引入碳交易机制和提出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还公布了《欧盟气候法》并获欧洲议会通过,将实现减排目标纳入法律范畴。但随着气候变化现象频繁发生和欧盟减排力度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相关风险和减排的大量资金需求并探索应对之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献华  倪娟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教育已经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联合国各组织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目标设定、课程设计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和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阐明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发展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气候变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应该关注气候变化的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