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4)
2023(5014)
2022(4235)
2021(3977)
2020(3393)
2019(7407)
2018(7089)
2017(13777)
2016(7777)
2015(8490)
2014(8363)
2013(8300)
2012(7994)
2011(7300)
2010(7292)
2009(6599)
2008(6467)
2007(5639)
2006(4995)
2005(4609)
作者
(25933)
(21559)
(21348)
(20292)
(13788)
(10573)
(9648)
(8367)
(8197)
(7767)
(7499)
(7336)
(7146)
(7143)
(6917)
(6702)
(6446)
(6433)
(6405)
(6205)
(5642)
(5394)
(5207)
(5040)
(4972)
(4895)
(4673)
(4662)
(4527)
(4435)
学科
(27012)
经济(26971)
管理(20022)
(19051)
(15449)
企业(15449)
方法(12497)
数学(10871)
数学方法(10673)
(9964)
(8250)
中国(7559)
(6737)
(6336)
(5309)
财务(5303)
财务管理(5288)
业经(5271)
企业财务(5106)
(5030)
(5018)
金融(5018)
银行(4992)
(4931)
贸易(4929)
(4814)
(4780)
理论(4568)
农业(4557)
地方(4438)
机构
大学(111382)
学院(108974)
研究(46687)
(40177)
经济(39148)
管理(35573)
中国(33963)
科学(32567)
理学(30621)
理学院(30065)
管理学(29245)
管理学院(29048)
(27371)
(26261)
(26007)
研究所(24249)
农业(22238)
业大(20935)
中心(19993)
(19236)
(17718)
(17073)
北京(16408)
(15633)
财经(15139)
(14901)
科学院(14813)
(14440)
师范(14140)
研究院(14071)
基金
项目(77821)
科学(59971)
基金(57483)
(54881)
国家(54497)
研究(48561)
科学基金(44166)
自然(32421)
自然科(31690)
自然科学(31674)
自然科学基金(31129)
基金项目(29785)
社会(29434)
(29014)
社会科(27801)
社会科学(27791)
(27311)
资助(24565)
教育(21975)
重点(18845)
计划(17947)
编号(17240)
(16909)
(16545)
科研(15979)
科技(15874)
(15528)
创新(14681)
成果(14048)
(13886)
期刊
(42463)
经济(42463)
研究(32009)
学报(27347)
中国(24721)
(23898)
科学(23058)
大学(19032)
学学(18234)
农业(16260)
(15402)
管理(14083)
教育(10881)
(10284)
金融(10284)
(9388)
业大(7856)
财经(7768)
经济研究(7405)
技术(7167)
(6793)
(6718)
资源(6493)
农业大学(6453)
林业(5819)
科技(5733)
业经(5524)
问题(5480)
自然(4994)
中国农业(4981)
共检索到16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仲仁  路庆昌  
鉴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事件的适应性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首先,总结了国外尤其是美国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研究的现状及其政府规划部门采取的适应性规划和措施。其次,讨论了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内容和整体框架,概括了国外适应性规划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从理论方法、方案实施和法律规章等方面分析了适应性规划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框架,以引起学术、政府和民间对适应性规划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打下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是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技术和低碳理念的推广,这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项长期而必要的举措。但是全球变暖已经不可逆转,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及极端天气现象,如极值温度、干旱、暴雨、强台风等,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近在眼前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城市规划、设计、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虹  王晓鸣  
讨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类型,介绍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要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亮平  华翔  蔡志磊  
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从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极端气候和适应地域气候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政策、措施和工具。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讨论了各层次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编制技术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允芳  Eckart Lange  石铁矛  李莉  
通过分析当今国际上以英国等国为例的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发展方法与策略,论述城市规划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专业工具,需要在规划的政策管理体系、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场地规划的基础设施适应设计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适应发展战略,以提高城市系统的恢复能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月琴  汪淅锋  朱臻  吕秋菊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危害,全世界不得不去适应气候系统的改变。在概述气候变化和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背景下,综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并着重从经济社会视角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回顾,包括:①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②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③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研究等。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鸣  张德顺  
【目的】近几年,关于城市树木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前沿和热点,然而,我国开展园林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则较少。本文通过对上海1961—2015年55年间40种园林树种气候适应性的定量化评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生长产生的潜在影响,为适应未来气候的园林树种选择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从世界范围内对目标树种的自然地理分布进行广泛而全面的信息收集,提取其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气候因子数据,构建树种气候因子数据库,确定树种最适气候幅度,最后采用欧式距离计算各树种最适气候因子与上海气候的差异,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结果】近55年来,上海年均温度由15.5℃上升至16.6℃,市区温差上升趋势最为突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均降水量由1 086.0 mm上升至1 198.9 mm,湿季全市平均降水、郊区之间、市区与郊区之间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按年均生物温度和干湿指数可将目标树种分为4类:炎热干燥气候型、温暖湿润气候型、温凉干燥气候型和温凉湿润气候型;前30年,上海郊区气候条件最适宜温凉干燥的落叶树种生长,温凉湿润型树种次之,温暖湿润型树种再次,炎热干燥气候型树种居末;近30年,市区气候出现新变化,温暖湿润型树种适应性排名已占据绝对优势,温凉湿润型和温凉干燥型树种适应性依次下降。【结论】上海近55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温度的普遍升高和湿季降水的显著增加为特征。上海气候变化对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产生了潜在影响,改变了园林树种选择的优先序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  李克让  陶波  徐明  
开展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及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分析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气候与植被关系为基础,采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滞性,模拟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地理分布实际发生和潜在的转变情况来定量表达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间的适应关系,评价植被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1961—1990年),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总体较好,适应性较差的地方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草地—荒漠的交界处,植被的地理分布已经有所改变,约占5%;在华东地区森林—灌丛过渡带、内蒙古地区的灌丛—草地过渡带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的草地生态系统等对气候的适应性也较差,约占35%,这些地区的植被有退化的倾向,植被的地理分布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植被对未来气候变化(IPCC-SRES-A2情景2071-2100)的适应性总体较好,84%的植被变化表现为正向的变化,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未来气候条件将有所改善,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可能会有所提高。植被潜在的变化中约79%的植被可以适应未来的气候,但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内蒙古地区及西北的部分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有退化的倾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在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中,获取和分配适应性资金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适应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变化自然影响、国家的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应按照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表征脆弱性)以及执行力(表征适应性效率)进行分组,建立一系列指标以实现适应性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越是脆弱性国家对适应性资金的要求越强烈,如非洲诸国,这些国家需要适应性援助(包括资金、项目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艳  
气候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即:通过人口、土地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本文从"城市发展如何考虑气候变化与风险管理需求"这一核心问题出发,探讨了气候风险、气候风险管理及适应型城市的概念和内容,指出在中国城市化提升阶段,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基于国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将适应与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城市规划,提出构建适应型城市的几个要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正辉  刘斌  延晓冬  孟春雷  徐宪立  刘宇  秦佩华  贾炳浩  谢瑾博  李锐超  王龙欢  王妍  陈思  
伴随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超大城市与城市群高温、暴雨、雾霾极端灾害事件频繁,生态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是缓解与适应极端事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和生态绿化,减缓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影响。论文总结了城市规划实施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其实施效应的评估方法,由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问题归结为极端事件指标、经济可行性、区域适用性等多被控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为此亟需基于气候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作用,开展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改进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评估手段,构建包含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和多尺度综合评估体系,以实现气候环境最优及社会经济代价最小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潇  李杨帆  尹荣尧  孙翔  朱晓东  
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日趋严重,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环境规划必要且适时。在分析行为效益、实施成本、适应性排放和国际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同时考虑"减缓"和"适应"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并权衡二者优先次序,采用以适应为主的"单效"方案,将自然承载力、生产系统、社会人居环境三个层次和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灾害与风险、低碳经济、敏感部门、城市化环境效应、海岸带等7个相关主要问题作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长松  
编制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规划,对低碳试点地区实现碳强度目标下降以及控制碳排放总量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强调规划内容要具有综合性,重点突出与区域特点相结合;要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兼顾战略性和操作性;完善规划编制程序,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贤金  郧文聚  
气候变化是影响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极端气候带来的气象灾害已严重威胁国土空间安全。国土空间规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的政策工具。在比较分析国家、区域、省市等多层级尺度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白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