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8)
2023(14060)
2022(11693)
2021(11067)
2020(8620)
2019(19726)
2018(19240)
2017(36334)
2016(19956)
2015(22017)
2014(21879)
2013(21564)
2012(20358)
2011(18549)
2010(18822)
2009(17281)
2008(16972)
2007(15330)
2006(13904)
2005(12902)
作者
(58023)
(48483)
(47824)
(45670)
(30985)
(23176)
(21864)
(18513)
(18425)
(17574)
(16477)
(16202)
(15761)
(15330)
(15324)
(14726)
(14234)
(14165)
(13971)
(13943)
(12187)
(12003)
(11769)
(11050)
(10963)
(10868)
(10824)
(10811)
(9885)
(9562)
学科
(80031)
经济(79949)
管理(50570)
(49691)
(37089)
企业(37089)
中国(27101)
(26153)
地方(26018)
方法(25676)
(23960)
银行(23815)
(22501)
数学(22173)
(21905)
数学方法(21842)
业经(19167)
(19140)
(18690)
金融(18686)
农业(17966)
(16698)
(14817)
贸易(14798)
(14228)
地方经济(13419)
(13388)
制度(13379)
(12981)
环境(12925)
机构
学院(274340)
大学(270049)
(110223)
经济(107522)
研究(102452)
管理(97356)
中国(83898)
理学(81365)
理学院(80235)
管理学(78758)
管理学院(78222)
科学(62803)
(59438)
(54468)
(52735)
(51327)
中心(47918)
研究所(47488)
(45055)
财经(40995)
农业(40072)
业大(39733)
(39656)
师范(39225)
北京(38007)
(37257)
(37045)
(36873)
(33556)
经济学(33225)
基金
项目(176588)
科学(138722)
研究(131698)
基金(125346)
(109595)
国家(108568)
科学基金(91942)
社会(81552)
社会科(77116)
社会科学(77098)
(70727)
基金项目(65381)
教育(60092)
(59962)
自然(58552)
自然科(57136)
自然科学(57124)
自然科学基金(56061)
编号(54144)
资助(50651)
成果(45420)
(43889)
重点(40549)
课题(39699)
(37896)
(36877)
发展(35202)
(34986)
(34619)
创新(34418)
期刊
(133932)
经济(133932)
研究(90049)
中国(65018)
(49601)
(44702)
金融(44702)
学报(42891)
(41115)
科学(40296)
管理(37365)
教育(36118)
农业(32191)
大学(32139)
学学(30084)
技术(23415)
业经(23157)
经济研究(20869)
财经(20087)
(17256)
问题(17149)
(16751)
(14308)
国际(13494)
(13320)
论坛(13320)
(13104)
图书(12972)
(12934)
资源(12765)
共检索到447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吕慧娜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掣肘,区域金融失衡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现实中,欠发达地区通过财政和金融两个渠道产生的"资金外流"诱发区域金融失衡:在市场调节层面,"资金外流"导致欠发达地区融资权"有权而无利";在政策调节层面,"区域差异"引致欠发达地区融资权"实质不公平"。矫正区域金融失衡急需兼具财政和金融双重功能的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在我国当前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时机并不成熟的背景下,可以通过设置区域政策性银行,对欠发达地区的融资权进行"补强",发挥其区域协调的政策性功能,重构其社会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遂川县支行课题组  胡晓农  
本文通过对国定贫困县——江西遂川县农发行非政策性贷款业务情况的调查,阐述了该行非政策性贷款业务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发行非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银行业务主要为实现政府的产业开发政策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服务,经营政策性信贷业务活动的专业银行称为政策性银行(Policy Bank)。政策性银行也可以说是政府为指导和干预国家经济而设置的专业信用机构。如日本的开发银行是日本政府全资设立的银行,其业务发展宗旨,是向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重点发展的产业提供优惠贷款,并对民间金融机构贷款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子赫  黄楠楠  
韩国产业银行已经历了政策性金融从建立到异化再到异化后回归的过程。本文从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出发,以韩国产业银行为案例,分析政策性金融的异化与回归,探讨政策性金融的定位问题,从而为深化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张雅博  
通过对日本和韩国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与回归演进的比较分析,发现其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止步回归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性金融特有的功能作用、与商业银行的不公平竞争、强位弱势群体对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需求等,导火索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长远目标,而是始终不能推行;通过不断开辟新的政策性金融业务领域,减少同商业性金融的摩擦与竞争;建立稳定成熟的资本筹集机制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本管理;还要有相应法律的保障作为前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万存知  
政策性银行应该体现其政策性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万存知近来,政策性银行提出开办一般存贷款业务和直接向中央银行融资,笔者认为,从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两个方面权衡,政策性银行不仅不能开办一般存贷款业务,而且也不能直接向小灾银行融资。一、国家设立政策性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彦坤  
农发行将服务农业现代化作为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基本构建了全面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信贷产品体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是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也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蓝海,更是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彦坤  
农发行将服务农业现代化作为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基本构建了全面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信贷产品体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是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也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蓝海,更是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亢聪怀  周全  张宝基  周洪刚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涛  
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 ,WTO对政策性金融的影响成为一个受到瞩目的课题。本文就当前制约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入世”对政策性银行经营的主要影响做了阐述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性银行立马“关”前的应对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法兴  
政策性银行特性初探周法兴一、政策性项目范围的确定性商业银行选择贷款项目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投向那些产品市场大、资金增值高、本息清偿快的项目,使信贷资金始终跟着市场走,围绕效益转。但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投向是确定的,这是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体现得比较充分的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雪菲  
近日,中国国务院宣布,由中国央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此轮深化改革,任重道远。三家机构改革的获批,标志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批复中,明确三家政策性银行定位。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那么为什么会改革?首先要回顾一下政策性银行"前世今生"。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春力  
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挑战1994年,国家为了实现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了相应的政策性业务。三家政策性银行以国家信用作为保障,弥补了市场信用在某些领域难以配置金融资源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银行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平  郑建库  
2015年,国务院陆续公布了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总体改革方案。随着"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深化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是提升社会资金配置总体效率、有效推进"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政策性银行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从目前政策性银行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看,理论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内涵和外延并未取得统一认识,对政策性银行的属性和理论基础分歧较大。从我国实践看,政策性银行更多依然具有计划经济时代专业银行的"影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建库  谢平  
深化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是提升社会资金配置总深化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是推进"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政策性银行的本质属性和其产生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对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