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5)
- 2023(10995)
- 2022(9202)
- 2021(8471)
- 2020(6975)
- 2019(15213)
- 2018(14631)
- 2017(27731)
- 2016(15002)
- 2015(16663)
- 2014(16319)
- 2013(16197)
- 2012(15422)
- 2011(13933)
- 2010(14614)
- 2009(13892)
- 2008(13761)
- 2007(12489)
- 2006(11447)
- 2005(10405)
- 学科
- 济(77882)
- 经济(77819)
- 管理(52508)
- 业(45503)
- 企(38861)
- 企业(38861)
- 财(28064)
- 方法(23718)
- 地方(20963)
- 数学(20585)
- 中国(20511)
- 数学方法(20337)
- 农(16948)
- 制(15690)
- 学(15610)
- 业经(15310)
- 技术(14037)
- 财政(13780)
- 地方经济(13460)
- 务(12838)
- 财务(12821)
- 财务管理(12775)
- 企业财务(12177)
- 银(12085)
- 银行(12056)
- 策(11867)
- 行(11534)
- 融(11438)
- 金融(11436)
- 政(11307)
- 机构
- 学院(217571)
- 大学(216052)
- 济(101627)
- 经济(99640)
- 研究(82042)
- 管理(79178)
- 理学(66577)
- 理学院(65855)
- 管理学(64814)
- 管理学院(64403)
- 中国(63272)
- 财(53573)
- 科学(47469)
- 京(45389)
- 所(42452)
- 财经(37996)
- 研究所(37731)
- 中心(36019)
- 江(35769)
- 农(35217)
- 经(34278)
- 经济学(32415)
- 院(29549)
- 北京(29094)
- 业大(28806)
- 经济学院(28724)
- 财经大学(27574)
- 农业(27413)
- 州(27219)
- 省(26932)
- 基金
- 项目(134569)
- 科学(105981)
- 研究(98916)
- 基金(97262)
- 家(85118)
- 国家(84380)
- 科学基金(71715)
- 社会(64467)
- 社会科(61178)
- 社会科学(61161)
- 省(52898)
- 基金项目(49179)
- 自然(44601)
- 教育(44317)
- 划(43986)
- 自然科(43581)
- 自然科学(43564)
- 自然科学基金(42805)
- 资助(40561)
- 编号(38084)
- 成果(32696)
- 重点(30852)
- 发(30802)
- 创(30100)
- 部(29544)
- 创新(28471)
- 课题(28332)
- 国家社会(27133)
- 性(25819)
- 教育部(25441)
共检索到358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威
2020年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联合举办了"疫情对财政经济冲击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如何积极作为视频会"。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河北省财政厅、河南省财政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京东数字科技、阿里研究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隆国强、高培勇、樊丽明、陈昌盛等15位专家作了发言。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研判、抗击疫情的财政政策、疫情防范与财政改革、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疫情对中国财政经济形势的冲击及对策等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政策组合 确定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恢林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疫情冲击会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出、投资、消费和工资下降,然而疫情冲击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就业居民收入的影响,使得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第二,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破产概率、劳动边际产出和投资转换能力差异是造成此次疫情冲击对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收入影响的根本原因;第三,福利分析发现疫情冲击使得总福利下降,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居民福利损失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居民福利损失。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对低收入居民进行工资补贴或发放消费券和鼓励及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张璿璿 赵剑治
疫情冲击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了国家治理中的一些短板。针对疫情影响及暴露的问题,中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研究制定有力政策措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才能更加积极有为,要匹配怎样的财税体制才能确保政策行稳致远,需要深入探讨。结合财政功能和运行经验,本文建议,未来我国财政政策应明确以补短板为重心,敢于退、勇于进,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主体积极布局,着重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释放青年群体活力,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社区治理基础。相应地,财税体制要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落实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新方向的实质,是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稳增长和治理水平攀升良性循环。本研究丰富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政策工具选择。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积极财政政策 新内涵 新冠肺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徐悦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合理选择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包含异质性家庭和企业的非线性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中引入服务消费效用冲击,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比疫情冲击下各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方面作用于服务部门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起失业率上升导致家庭借贷违约率提升,进而加剧了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通过对比增加政府购买、减免税收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在稳定家庭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减税政策应对疫情冲击最有效,而在促进产出和就业方面,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更有效。研究结论为疫情防控的财政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QMM)课题组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波动 结构分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景辛辛
定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有利于政府有效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首先,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对市场投资者信心冲击遵循负面舆情路径;其次,建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检验疫情对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的大小与特征;最后,实证检验疫情冲击下,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投资者信心的稳定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境外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大;对境内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具有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疫情对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强。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显著降低疫情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且市场稳定效应具有前高后低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疫情恐慌 投资者信心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当下中国处于重要历史关口,一系列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但受疫情冲击,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重新归纳了财政职能与疫情冲击下财政政策应对方向,通过估算疫情对财政赤字率的冲击程度以及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本文认为疫情会导致我国财政形势更加严峻,但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较强。当前财政必须采取兼顾经济社会目标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双向兼顾"策略,为此,积极财政政策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增加收入来源,适当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二是提质增效,补短板和扩内需。同时,更要化危为机,要审时度势推进财政制度变革,包括建立中期预算框架、推动公共事业中政府与社会合作、合理定位税收功能并实施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改革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家昊 周铭浩 马春惠 邹确
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疫情防控任务需求、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诉求需要,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来选择两者的协调方式,进而分析其在相应的传导机制下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根据经济运行现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合理的研判,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实施给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梅梅 赵学军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SARS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第一季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韩阳 王大伟
本文通过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投入产出体系,将我国各省经济部门及部门间关系转化为宏观经济网络内的"节点"和"弧",从区域间、经济部门间"层层传导"的传播视角分析了疫情的经济冲击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湖北省具有较强的"内向型"特征,疫情对湖北省内带来的经济冲击大于省外。(2)江苏、广东、浙江、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与湖北省的经济依存度较高,面临较为直接的经济冲击风险。(3)在经济恢复发展中应对上下游影响力较大、或处于核心战略位置、或自身稳定性不强的3类行业给予特别关注,例如湖北省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结合疫情冲击路径特征,提出湖北省和相关省区经济恢复发展、通过改革激发新增长动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拴友
本文提出了评价公共部门可持续性的一般理论框架 ,指出与稳态国债负担率相一致的可持续赤字的时间路径 ,取决于经济增长、出口依存度、出口增长、汇率变动、内外债利率、基础货币、国内外通货膨胀等变量。并按财政风险矩阵估计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债务 ,测算发现目前公共部门只有很小的赤字扩张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负担率时间路径和财政偿债能力的影响显示 ,财政以后也必须及时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可持续性
关键词:
公共部门、基本赤字、可持续性、债务负担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高佳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了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中国宏观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也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经济及其高质量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经济韧性和企业发展的挑战。特别地,本文还诠释了经济韧性的内涵及其持续演进过程,解析了国民经济韧性体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影响经济韧性水平的各个关键因素,识别了提升经济韧性过程中需要特别权衡的几个重要关系,并围绕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消费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疫情冲击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