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
- 2023(1944)
- 2022(1751)
- 2021(1670)
- 2020(1659)
- 2019(3646)
- 2018(3823)
- 2017(8448)
- 2016(4500)
- 2015(5331)
- 2014(5313)
- 2013(5623)
- 2012(5418)
- 2011(5000)
- 2010(5235)
- 2009(5327)
- 2008(5193)
- 2007(4672)
- 2006(4466)
- 2005(4197)
- 学科
- 济(19318)
- 经济(19290)
- 管理(11362)
- 业(10919)
- 中国(10686)
- 方法(8602)
- 数学(8070)
- 数学方法(8042)
- 企(6923)
- 企业(6923)
- 制(6591)
- 农(6181)
- 贸(5728)
- 贸易(5724)
- 银(5685)
- 银行(5683)
- 易(5660)
- 行(5524)
- 财(5107)
- 人口(4661)
- 融(4193)
- 金融(4193)
- 税(4073)
- 税收(3845)
- 收(3819)
- 制度(3799)
- 度(3799)
- 农业(3585)
- 体(3581)
- 业经(3362)
- 机构
- 大学(72583)
- 学院(71083)
- 济(33593)
- 经济(32865)
- 管理(25595)
- 研究(25232)
- 中国(21447)
- 理学(21207)
- 理学院(20985)
- 管理学(20775)
- 管理学院(20641)
- 财(18520)
- 京(16071)
- 财经(14283)
- 所(13208)
- 经(12813)
- 科学(12393)
- 研究所(11399)
- 北京(11138)
- 经济学(10998)
- 中心(10714)
- 财经大学(10516)
- 经济学院(10092)
- 江(10062)
- 范(9103)
- 师范(9061)
- 院(8561)
- 州(8410)
- 农(8134)
- 贸(7716)
- 基金
- 项目(36250)
- 研究(29297)
- 科学(27851)
- 基金(25976)
- 家(21552)
- 国家(21361)
- 社会(18821)
- 社会科(17763)
- 社会科学(17760)
- 科学基金(17258)
- 基金项目(13360)
- 教育(13287)
- 编号(12991)
- 省(12579)
- 成果(11821)
- 资助(11115)
- 划(11111)
- 自然(9105)
- 部(8994)
- 自然科(8821)
- 自然科学(8817)
- 课题(8746)
- 自然科学基金(8667)
- 性(8172)
- 发(8155)
- 社科(7913)
- 教育部(7875)
- 重点(7797)
- 项目编号(7753)
- 国家社会(7673)
共检索到115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士年 李震海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抚养比 未富先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士年 李震海
1.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支入不敷出。过去10多年来,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使政府有能力更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并在基础建设与社会福利方面开支较大。当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会导致经济增速减缓,使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和竞争力下降,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迁往成本更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国家和地区。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口红利的消失密切相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福兵 郭强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转折点,这预示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将很快到来。面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型短缺并存、老龄化和失业并存、高资产价格、国内分配体制失衡、国际分配体系不利等问题的挑战,急需制订战略性政策措施。通过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改善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教育投入,减少结构性失业;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需求、多渠道加大劳动力供给,进而消除和降低阻碍人口红利实现和取得的障碍,充分实现未来人口红利的目的。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后红利时代 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益 李萌 张力
促进人口红利开发,需要对居民收入、消费、政府转移支付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和不同世代之间的流动及相互影响有“全景”式的认识和判断。基于国民转移账户的理论架构和国民经济资金流量表,定量分析财富资源在生命周期的配置现状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在60岁以后显著下降,老年期经济在低水平状态下盈余;制度性的二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足,提供的老年保障不充分;每个有效劳动力能够支持的有效消费者的数量下降。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已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老年收入和消费约束是中国重构人口红利的重要挑战。加强制度化的老年保障以提升老年期经济盈余是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抓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艳丽 柏淳
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退,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态势明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在这一重要转折期内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主要是:调整职业教育招生形式,保证生源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第一次人口红利 新人口红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金花
人口红利是支持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人口红利可以分为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从横向国际比较看,我国人口数量优势仍在;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虽在减弱,但质量红利则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多年人力资本的积累,正进入质量红利释放周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优势仍有新的发展空间。政策着力点应通过"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双管齐下,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人口红利数量红利 质量红利人力资本提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东民
西方"印度因人口红利将超越中国"说,无限夸大老龄化问题,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最终变成了"人口红利"。文章评论这一思潮依据的若干西方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增长27%由人口红利贡献的国内研究存在严重瑕疵。分析指出,因"未富先老"中国老龄化效应必远弱于西方。迄今西方老龄化与增生失业而非劳动力短缺相伴随,这是经济转型期我国应真正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从多方面看,随经济规模扩大,我国人口问题滞后效应明显进入充分展现期,人口政策如转向鼓励增加人口,将会是一次重大失误。
关键词:
人口红利 老龄化 人口增长滞后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红利出现并被有效利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地掌握人口红利的发展态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红利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表现得不平衡,差异显著。中国抚养负担低的比较优势终将消失。2039年,中国将发生由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重要转变。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及时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趋势,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通过提高人口质量来应对人口红利日益衰微的趋势。
关键词:
抚养比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人口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的过程呈现出转折速度快、出门即低点、未发达先转负的特征,且中国未来的人口负增长将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发展速度快、缩减规模大、回弹难度大”的演变趋势。未来长期型、快速型人口负增长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提高人口质量,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有效激发消费增长活力,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主动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生育水平 政策应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刚 林曼
2004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稀缺性增强,人口红利下降趋势明显。本文认为这将放大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需求,倒逼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改变企业会计信息供给倾向,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制度环境改善,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深入应用创造机遇。
关键词:
人口红利下降 人力资源会计 应用 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燕
老龄化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包括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提高高龄劳动者比重;降低国民储蓄率,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使养老保障需求压力大增,医疗保障支出加大。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利用好老龄化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老龄化红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彦立
人口红利概述人口红利译自"Demographic DiviDenD",最早由mason在其1997年发表的文章"population anD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中被提出。翌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unFpa1998)中正式使用该词,并逐渐成为经济学和人口学的术语。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带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上升,并且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色 郭凯明 杭静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力资源、推动结构转型提供中国经验。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投资结构和市场摩擦等中国经济特征,展示了劳动力和人口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显著,平均降低了农业就业比重7.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20%左右的农业劳动转移成本。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口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