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2689)
- 2022(10858)
- 2021(10071)
- 2020(8478)
- 2019(19901)
- 2018(19510)
- 2017(37079)
- 2016(19985)
- 2015(23176)
- 2014(23295)
- 2013(23572)
- 2012(22605)
- 2011(20953)
- 2010(21225)
- 2009(19840)
- 2008(19832)
- 2007(17771)
- 2006(15736)
- 2005(14635)
- 学科
- 济(98469)
- 经济(98383)
- 管理(52211)
- 业(51734)
- 方法(40321)
- 企(39324)
- 企业(39324)
- 数学(35161)
- 数学方法(34924)
- 中国(30667)
- 农(26496)
- 贸(26309)
- 贸易(26289)
- 易(25507)
- 地方(24938)
- 财(20312)
- 业经(20066)
- 学(18381)
- 农业(17661)
- 制(17235)
- 银(16007)
- 银行(15973)
- 融(15605)
- 金融(15603)
- 行(15494)
- 环境(14457)
- 和(14179)
- 发(14156)
- 地方经济(13702)
- 技术(12689)
- 机构
- 大学(302006)
- 学院(300931)
- 济(136209)
- 经济(133631)
- 研究(113842)
- 管理(109804)
- 理学(93239)
- 理学院(92041)
- 管理学(90610)
- 管理学院(90043)
- 中国(87464)
- 科学(67295)
- 京(65991)
- 财(59810)
- 所(59217)
- 研究所(53560)
- 农(52742)
- 中心(50227)
- 财经(47075)
- 江(45823)
- 经济学(43178)
- 北京(42917)
- 经(42802)
- 业大(42514)
- 农业(41408)
- 范(41164)
- 师范(40792)
- 院(40524)
- 经济学院(39021)
- 州(36442)
- 基金
- 项目(190904)
- 科学(149770)
- 研究(140424)
- 基金(138393)
- 家(120846)
- 国家(119832)
- 科学基金(100711)
- 社会(90520)
- 社会科(85872)
- 社会科学(85850)
- 省(72649)
- 基金项目(72231)
- 教育(63647)
- 自然(62448)
- 划(62149)
- 自然科(61014)
- 自然科学(60994)
- 自然科学基金(59941)
- 资助(57767)
- 编号(55996)
- 发(46907)
- 成果(46654)
- 重点(43794)
- 部(43638)
- 课题(39826)
- 创(39101)
- 发展(38182)
- 国家社会(37999)
- 展(37581)
- 教育部(37240)
- 期刊
- 济(155623)
- 经济(155623)
- 研究(95339)
- 中国(64216)
- 农(49137)
- 学报(46636)
- 财(44438)
- 科学(43980)
- 管理(40889)
- 大学(34950)
- 农业(33606)
- 学学(32722)
- 教育(31888)
- 融(31229)
- 金融(31229)
- 经济研究(26437)
- 技术(25165)
- 业经(25002)
- 财经(23712)
- 贸(22839)
- 问题(21944)
- 经(20563)
- 国际(20492)
- 业(19097)
- 世界(17515)
- 技术经济(15887)
- 商业(14968)
- 统计(14337)
- 资源(13673)
- 版(13522)
共检索到47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文
中国与南亚的大国印度是近邻,又都是文明古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还是与我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两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但是中印建交52年来,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一直不很稳定,所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多年来也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直到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步伐才有所加快。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姚铃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发展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第一,中国与欧盟在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领域合作逐步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存在进一步增长空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贸易国,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1995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文卿 刘晓锋
文章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中国与挪威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关系,对中国与挪威建立自贸区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挪威各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互不重合,双边货物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中挪贸易不仅具有产业间的互补性,在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类别中,还具有产业内的贸易互补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中国与挪威的贸易潜力,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与挪威的贸易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空间非常广阔。
关键词:
中国 挪威 贸易互补 自贸区 贸易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天华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潜力仍然很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21世纪初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及促进中印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经贸关系 发展 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在对外贸易和吸收国际投资等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贸易大国之一,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叶德利
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正处于历史性的良好发展阶段。从中印贸易和产业结构比较来看,两国明显在许多领域拥有非常大的贸易发展潜力。虽然中印两国在某些外贸程序和政策法规上存在差异,但通过对中国贸易政策的不断修正,两国今后将能够在贸易和产业合作方面创造更大的贸易发展前景,而其对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也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双边经济合作典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2002年以后,中、美、印、日、韩、澳6国相继提出与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预期至 2010年左右,亚太地区将形成多个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区。本丈首先描述了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及其诱因,分析了东盟与区外6国的经贸格局和加深合作的五大差异性,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东盟 差异性 战略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登峰 朱金鹤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国与俄罗斯(以下简称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贸易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08年年底,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已升至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崔艳新 王拓
金砖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近十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由2007年的12%上升到2016年的23%,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服务贸易领域,金砖五国发展差异较大,中国已成为位居全球第二的服务贸易大国,"中国服务"与"中国建造"正走向世界;印度服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崔艳新 王拓
金砖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近十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由2007年的12%上升到2016年的23%,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服务贸易领域,金砖五国发展差异较大,中国已成为位居全球第二的服务贸易大国,"中国服务"与"中国建造"正走向世界;印度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亢升
新世纪以来,印度希望借助国际市场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与经济地位逐年提高的非洲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关系,成为印度经贸战略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印度经贸政策的深刻调整,对非洲市场、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迫切需求,印度通过充分利用其地缘经济优势、中小企业强项、与非洲地区组织特殊关系以及"软实力"等资源与手段,与非洲的良性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国际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窥和客观评析印度对非洲的经贸策略,裨益于我们对印度与非洲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的准确判断,亦裨益于新世纪中非"双赢"经贸关系的构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鸿 刘玥
早在2019年欧盟就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中欧贸易是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中欧贸易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比较中欧、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与产业关联度,结果发现,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出口方面,中国向欧盟、美国的出口结构相似,欧盟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在进口方面,中欧与中美贸易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对欧盟、美国产生最大辐射效应的中国行业均为航空运输,且绝大部分的欧盟行业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推动力要普遍高于美国。本文针对中国与欧盟在中美经贸冲突下的贸易合作,提出了充分利用政策加持、优化与欧盟的进出口结构以及采取针对性协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文富德
印度经济发展潜力与阻力文富德一、印度具有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潜力。1.自然环境。印度幅员辽阔,居世界第七位。盛产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黄麻、甘庶、茶叶、烟草、油菜籽、香料及热带水果,其产量居世界前列。矿产品种齐全。2.人力资源。印度人口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念利 黄宁
中俄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非对称性发展的核心是双边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远无法匹配双边政治合作的密切程度。经贸关系发展迟缓的直接原因在于几个重要领域的贸易潜力无法转化为现实,而全球生产链的兴起使得国家间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进一步脱离、中俄在关键领域缺乏战略互信以及两国当前的贸易互补性与俄罗斯自身发展战略存在矛盾,阻碍了中俄关系从"政热"向"经热"的传导。在客观看待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非对称性现实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以实质性合作促进战略互信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与替代伙伴的接洽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同时做好应对俄罗斯入世后贸易摩擦加剧的充分准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燕 徐建华 曾刚 胡青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GIS技术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2000年和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性规律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皆整体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再到西部的阶梯递减的趋势;②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均表现出全局性显著的相似省区间"趋同"的集聚特征,即发展潜力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发展潜力较低地区则集聚于西部;东北、东部沿海,中部和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到提高且趋于集聚,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的省区集聚于西北;③结合迭代聚类结果与空间聚类结果将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5种类型区域,划分结果发现各个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