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
- 2023(2136)
- 2022(1843)
- 2021(1670)
- 2020(1604)
- 2019(3453)
- 2018(3440)
- 2017(6881)
- 2016(3969)
- 2015(4375)
- 2014(4533)
- 2013(4543)
- 2012(4484)
- 2011(3951)
- 2010(4236)
- 2009(4244)
- 2008(4007)
- 2007(3665)
- 2006(3503)
- 2005(3373)
- 学科
- 济(19276)
- 经济(19247)
- 管理(10081)
- 业(9553)
- 方法(7362)
- 数学(6743)
- 数学方法(6670)
- 企(6660)
- 企业(6660)
- 中国(5807)
- 地方(5716)
- 农(5416)
- 财(5018)
- 税(4634)
- 制(4529)
- 税收(4464)
- 收(4427)
- 银(4049)
- 银行(4044)
- 行(3872)
- 农业(3855)
- 地方经济(3790)
- 学(3677)
- 融(3451)
- 金融(3451)
- 贸(3399)
- 贸易(3393)
- 易(3298)
- 业经(3179)
- 教育(2698)
- 机构
- 大学(53003)
- 学院(52261)
- 济(25037)
- 经济(24496)
- 研究(19829)
- 管理(18211)
- 中国(17144)
- 理学(14582)
- 理学院(14433)
- 管理学(14182)
- 管理学院(14087)
- 财(13549)
- 京(11577)
- 江(10382)
- 科学(10131)
- 中心(10122)
- 所(9857)
- 财经(9744)
- 经(8742)
- 研究所(8454)
- 经济学(8226)
- 农(8077)
- 州(7898)
- 省(7796)
- 北京(7578)
- 经济学院(7460)
- 范(7273)
- 师范(7216)
- 院(7121)
- 银(7022)
共检索到9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鲁
在当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增长下行的局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考虑:1.目前增长下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失衡导致的必然结果,只有决心承受调整阵痛,尽快实现结构再平衡,才能走出下行通道。如果过度以货币刺激保短期增长,可能加剧结构失衡,扩大资产泡沫,使未来增长面临更大困难。应切实保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未来两三年应咬紧牙关接受较低的增长率,坚持推进结构调整,换取长期健康持续发展。2.积极财政政策是必要的,政府需要继续实施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避免扩大产业领域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也必须用在确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连庆 戴伟星 张恒
本文假设公共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把公共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分析了经济达均衡时税收,政府投资,个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还求出了最优的增长率和个人资本与财富比,消费和财富比。
关键词:
随机增长 社会福利 公共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要通盘考虑——我国外贸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李健外贸增长速度偏低的隐忧199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的“滑坡”逐月趋缓,全年比上一年略有增长。但是,外贸发展的一些问题却不容掉以轻心。首先,世界经济贸易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1996年世界出口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慧媛 吴开尧
本文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环境技术效率,使用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区域经济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产出没有出现环境无效率,而由能源投入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2202,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1.82%;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始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纯技术进步仍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最大贡献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全胜 陈现军
在关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以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起点,确定单位根,发现协整,并以误差纠正模型展开二者之间Granger因果分析的做法见于2000年后多篇文献。聚焦1979到2008年间30年数据,本文在允许结构断点的条件下展开平稳性检验,发现能源消费不是单位根而是趋势平稳过程,由此,协整关系的分析框架不再适用。本文转而采用不依赖协整关系的Toda-Yamamoto一类方法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仍然成立,而能源消费中结构断点的发现则值得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结构断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炳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7.6%,这是自2008年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第二次下降到8%以下,个别省区的经济速度甚至下降到7%以下。从市场信息反馈来看,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一种悲观看法,认为现在的局势又回到了2008年的状况。对待目前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或趋势,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就经济增速下行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增长速度 城镇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本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宏观层面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及无形资本存量,并将其引入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各类要素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2003—2021年,我国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快速,高于同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结构看,无形资产投资中创新资产占比最高,但其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还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化资产和经济竞争力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尤其是经济竞争力资产中的员工人力资本和企业组织资本投资支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贡献率看,无形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率显著上升,近10年来贡献率上升近10个百分点;TFP对经济增长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考虑无形资产要素后,TFP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这表明以往TFP的测算可能被高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申 曾罡 庄子罐
传统的增长核算方法建立在封闭经济框架下,主要关注的是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忽略了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事实上贸易条件改善的效应与技术进步类似,都是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能够获得的产品。本文应用一个建立在超越对数GDP函数基础上的指数方法,将名义GDP的增长分解为非贸易价格变动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要素投入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并考察了中国1993年至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该期间的名义经济增长的来源为:非贸易价格效应的贡献份额为34.13%,贸易条件效应的贡献份额为-4.50%,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为31.54%,劳动投入的贡献份额为4.40%,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为34.39%。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 增长核算 贸易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文章把金融发展细分为金融规模扩大、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效率提高三项,运用2000-2013年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统一金融安排下各项内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检验不同金融安排下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区域实行不同金融政策,政府干预程度的加强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可能是金融效率没有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的结果。金融规模扩大的作用则具有两面性,针对不同的区域体现不同作用。金融结构优化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乃武 董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斌 靳军会
基于我国1991~2006年间数据,运用边限检验理论对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短期来看,上期GDP增量和本期企业R&D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从长期关系看,企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正,而政府R&D投入、金融机构的R&D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负。
关键词:
边限检验 研发投入 经济增长 分解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万峰
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要经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稳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切合点。但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相配合的动态调整,只有在这种"合理区间论"的高度上,认识"稳增长"所传达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切实采取恰当政策和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经济新阶段 转型升级 稳增长 合理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明亮
关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的宏观思考邵明亮一、经济快速增长中的隐忧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确实是好的。这不仅表现在一些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出台,运转基本正常,而且农业生产逐步升温,财政、金融、外汇等方面的情况都比去年好,特别是外贸出口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宋瑞礼
当前,经济放缓态势十分明显。二季度GDP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但同比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综合来看,经济虽然呈现小周期底部反弹迹象,但仍处于中周期甚至长周期放缓格局。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为确保经济"软着陆",提出以"稳增长"为前提的政策取向,从目前的政策力度看,仍有一定空间。但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体制改革和技术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