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9)
2023(7362)
2022(6154)
2021(5896)
2020(5033)
2019(11496)
2018(11548)
2017(22353)
2016(12247)
2015(13601)
2014(13772)
2013(13245)
2012(11982)
2011(10799)
2010(11228)
2009(10198)
2008(10117)
2007(8664)
2006(7413)
2005(6519)
作者
(36013)
(29870)
(29737)
(28592)
(19299)
(14344)
(13528)
(11663)
(11289)
(10880)
(10240)
(10156)
(9636)
(9410)
(9334)
(9279)
(8806)
(8761)
(8736)
(8480)
(7503)
(7326)
(7208)
(6842)
(6796)
(6731)
(6618)
(6525)
(6157)
(5938)
学科
(50562)
经济(50518)
管理(33430)
(30522)
方法(26544)
(25475)
企业(25475)
数学(24089)
数学方法(23490)
中国(14477)
(10855)
(10623)
(10173)
理论(9712)
地方(9573)
业经(8964)
(7823)
(7586)
贸易(7582)
技术(7440)
(7340)
(7201)
财务(7161)
财务管理(7143)
环境(7072)
(7044)
银行(7036)
城市(6962)
企业财务(6733)
农业(6676)
机构
学院(171239)
大学(170194)
管理(65371)
(64814)
经济(63128)
研究(57515)
理学(56964)
理学院(56229)
管理学(54568)
管理学院(54248)
中国(42169)
科学(38357)
(37087)
(29503)
(28876)
(28779)
研究所(27086)
业大(26988)
中心(26419)
(24917)
财经(23636)
北京(23155)
农业(22892)
(22277)
师范(22012)
(21597)
(21534)
(20615)
经济学(19814)
技术(19618)
基金
项目(120499)
科学(94775)
基金(87772)
研究(82397)
(78552)
国家(77989)
科学基金(66977)
社会(51310)
社会科(48778)
社会科学(48762)
(47231)
自然(46326)
基金项目(45840)
自然科(45358)
自然科学(45349)
自然科学基金(44474)
(40730)
教育(39137)
资助(37671)
编号(32071)
重点(27536)
(25704)
成果(25084)
(24935)
(24693)
计划(23665)
科研(23390)
课题(23114)
创新(23106)
大学(21733)
期刊
(64945)
经济(64945)
研究(46281)
中国(32246)
学报(28694)
科学(26736)
(24759)
管理(24002)
(22288)
大学(21484)
学学(20439)
教育(18709)
农业(16931)
技术(16854)
(13248)
金融(13248)
统计(11794)
财经(11104)
经济研究(10882)
(10658)
业经(9982)
(9797)
问题(9719)
决策(9577)
(9537)
技术经济(8706)
(8254)
资源(8241)
科技(8221)
(7953)
共检索到24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正兆  傅大放  王君娴  闵克东  张骏彧  
传统的防灾减灾理念下,内涝风险评估通常只考虑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和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随着系统韧性理论的发展,政府和市民的防控意识、应急处理和灾后恢复等方面均需要纳入到风险评估和对策之中.该文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包含13个方面共41个基础指标,并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韧性评估模型;以内涝风险较高的圩区城市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进行了韧性评估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昆山市高新区韧性最高,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最强.结合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对韧性较差区域提出了针对性提升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五三  吴蓉  丁小俊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合肥市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历史内涝灾情数据,基于二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开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根据城市内涝预警业务需求,综合暴雨强度公式和广义极值分布两种方法,推算出合肥市1、3、6、12、24 h下5、10、20、30、50、100 a一遇的降水量,应用FloodArea模型模拟得到不同历时下多个重现期的淹没水深图谱,耦合精细化的承灾体信息及脆弱性曲线,完成合肥市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再结合强降水预报,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业务应用;由典型内涝过程的效果检验可知,风险评估结果与灾情调查数据较为吻合、可靠度高,进而建立了降水预报→淹没模拟→风险评估→预警发布→效果检验一套较为完备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流程,可用于城市内涝实时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雨晨   张梦琳   毛义华   张若雪  
试图将韧性理论在多种灾害情境下进行拓展应用,并提出一种新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传统的线性组合不同,将韧性按损失和恢复速率进行区分,并基于工程韧性理论模型,构建了城市韧性的评估体系和详细流程。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评估结果显示:省内各个城市的韧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尤其体现于洪水和风灾中;在空间上以粤中地区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为高韧性集聚点,向东、西和北部呈现大幅下降;根据其自身风险高低灵活选择进行多灾害韧性评估,相比于无差别在各类灾害下的评估结果,差异较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为广东省各市的韧性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鑫   黄弘   于富才   吴爱枝   时德轶   张鹏  
社区韧性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韧性压力测试的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该文基于韧性曲线提出了通用的社区韧性压力测试分析框架,以暴雨内涝灾害为例,构建了12种压力测试暴雨情景,基于水动力学方法建立暴雨内涝模型,提出了融合管网排水能力与淹没时空特征的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压力测试方法。以某社区为例,结合实验监测数据,开展了社区暴雨内涝韧性压力测试。结果发现,暴雨内涝灾害时社区韧性受降雨历时影响不大但与小时雨强呈正相关,在200.0 mm/h的极端降雨情景下该社区约44%区域被淹,管网排水能力完全恢复需5.7 h。基于测试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提升建议。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可为社区韧性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丽梅  周月华  向华  牛奔  高伟  周羽  
在求取襄阳中心城区重现期雨量与可抽排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GIS暴雨洪涝淹没模型计算不同重现期致灾雨量的淹没水深和范围;依据城市内涝对道路的实际影响,制作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研究区域内不同雨量阈值的内涝灾害淹没风险分布,定量评估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同时给出了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合城市道路信息,准确定位高风险易涝街区,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文慧  王强  
洪涝灾害危害面广大,为预见城市文化遗产的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广州市文化遗产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对灾害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遗产级别与综合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且以越秀、海珠中心城区及白云区遗产综合洪涝风险最大,花都区和白云区遗产致灾风险最高,越秀区、黄浦区和从化区遗产抗灾力最差。构建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增加对未来遗产风险的掌握,提高对遗产的应急防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振国  温家洪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地区为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开展了城市社区尺度的4种排水条件下8种重现期暴雨的32个内涝灾害危险性情景模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各种情景的暴雨内涝危险性均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金沙新村和解放村,但危险性程度和影响范围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在4种排水情景下均呈增大趋势,中危险性面积除在0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外,其余均呈持续增大的趋势,低危险性面积在18mm/h和36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趋势,在0mm/h和50mm/h排水情景下分别呈持续增大和先增后减的趋势;③随着排水量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秉德  庞晓波  黄妙棋  
文章采用北京市1950~2010年间的降水数据,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及自助法计算出立交桥底的内涝风险概率值及阻碍交通时间。模拟结果表明:排水管网并不适应重现期较大的降雨,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率可以降低中等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内涝风险,针对低洼处应配套排水设施。文章创新性将蒙特卡罗方法和城市内涝模型相结合,得出了符合现实意义的内涝风险概率值,对于完善城市内涝模型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梁爽  吴绍洪  郭浩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  李宁  吴吉东  刘雪琴  解伟  
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的时间长短与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大小直接相关,因而影响灾害造成的总损失。因此评估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灾后制定减灾政策的重要内容。投入产出模型是灾害经济影响评估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状况和救灾政策,以月为时间间隔,模拟了1998年湖南省经济在洪涝灾害后的恢复情况,并用建筑业灾后恢复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78.46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39%。不同部门灾后恢复模拟结果有利于制定减灾战略、优化救灾和重建资源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尽管该模拟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投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吉中会  李宁  吴吉东  刘雪琴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逐级提取出了造成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7月降水量、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9月降水量以及人口密度。同时确定了影响阈值,当农作物受灾面积不超过56.8×103hm2,且受灾人口少于158.2万人时,预测损失级别为1,属于微灾;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1.1×103hm2,7月降水量少于343 mm,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94.5%时,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亚宁,杨思全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的量度。本文基于计算自然灾害损失评价指标的参考序列U0和其比较序列Ui之间的关联度这一思路,建立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害灾情评估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灾害等级的归属及其等级序列。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进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既避免了人为的主观任意性,又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相吻和。因而,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评价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军  杨海林  刘阳  
为帮助城市有关管理部门与组织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并进行改进与提升,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提出一个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模型构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要素框架,筛选并确定能力成熟度指标体系,建立评估过程。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个评估模型可以合理评价城市当前的应急能力成熟度水平,可为城市持续增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利敏  原伟麒  
韧性城市是一种前瞻性、以目标为导向的灾害治理模式,可理解为四个面向:城市韧性是城市脆弱性的另一面、一种动态过程、不同系统韧性组合及多种稳定状态,这一范式具有克服脆弱性视角不足、打造"不怕灾害"的城市、克服结果导向性思维局限和灵活的治理形态等优势,也存在"韧性"概念过于宽泛、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和实践中推广不易等局限。文章强调城市管理者需要创新与运用诸如"韧性城市运动指南"、"韧性城市清单要素"、"地方政府领导手册"、"政府自我评估工具"和"城市韧性记分卡"等措施推动韧性城市深入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利敏  原伟麒  
韧性城市是一种前瞻性、以目标为导向的灾害治理模式,可理解为四个面向:城市韧性是城市脆弱性的另一面、一种动态过程、不同系统韧性组合及多种稳定状态,这一范式具有克服脆弱性视角不足、打造"不怕灾害"的城市、克服结果导向性思维局限和灵活的治理形态等优势,也存在"韧性"概念过于宽泛、评估指标难以量化和实践中推广不易等局限。文章强调城市管理者需要创新与运用诸如"韧性城市运动指南"、"韧性城市清单要素"、"地方政府领导手册"、"政府自我评估工具"和"城市韧性记分卡"等措施推动韧性城市深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