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2)
2023(7228)
2022(5996)
2021(5400)
2020(4452)
2019(9527)
2018(9468)
2017(17712)
2016(9526)
2015(10536)
2014(10420)
2013(9745)
2012(9019)
2011(8247)
2010(8160)
2009(7732)
2008(7388)
2007(6691)
2006(6034)
2005(5482)
作者
(28111)
(23516)
(23198)
(22248)
(14612)
(10999)
(10573)
(9037)
(8926)
(8427)
(7868)
(7824)
(7448)
(7393)
(7286)
(7058)
(6982)
(6850)
(6737)
(6685)
(5826)
(5763)
(5575)
(5376)
(5243)
(5166)
(5130)
(5084)
(4740)
(4681)
学科
管理(34868)
(33787)
经济(33742)
(27017)
(23691)
企业(23691)
方法(13442)
(12384)
环境(11057)
数学(10768)
数学方法(10640)
中国(9827)
(9668)
(9423)
业经(9338)
(9190)
(8343)
(8335)
财务(8309)
财务管理(8294)
企业财务(7977)
(7967)
理论(7626)
地方(6360)
(6297)
(6288)
银行(6283)
(6222)
金融(6215)
(6019)
机构
大学(136481)
学院(135641)
管理(52932)
(50879)
经济(49672)
研究(45696)
理学(45387)
理学院(44933)
管理学(44185)
管理学院(43940)
中国(34221)
(28766)
科学(28203)
(26288)
(22443)
(22345)
中心(21716)
财经(20827)
(20653)
研究所(20346)
业大(19834)
(18902)
(17867)
北京(17681)
师范(17638)
农业(17636)
(17153)
(16498)
财经大学(15434)
经济学(15356)
基金
项目(94947)
科学(75228)
研究(69808)
基金(69625)
(61646)
国家(61156)
科学基金(52602)
社会(45100)
社会科(42693)
社会科学(42680)
(36764)
基金项目(36610)
自然(33353)
自然科(32559)
自然科学(32549)
自然科学基金(31990)
教育(31380)
(30998)
编号(28765)
资助(27129)
成果(24359)
重点(21352)
(20501)
(19699)
国家社会(19571)
(19389)
课题(19205)
项目编号(18605)
创新(18151)
(18131)
期刊
(54957)
经济(54957)
研究(37130)
中国(28393)
学报(24506)
(22051)
科学(20351)
(20238)
管理(18637)
大学(18054)
学学(16782)
教育(15574)
农业(13526)
图书(11155)
(11052)
金融(11052)
技术(10648)
财经(10329)
业经(9416)
经济研究(9174)
(8913)
情报(7944)
书馆(7520)
图书馆(7520)
(7452)
问题(6902)
理论(6791)
(6783)
科技(6559)
财会(6413)
共检索到202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彭小兵  谢虹  
【目的/意义】揭示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内在机理是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方法/过程】基于"演变机理→治理机制"的论证路径及案例的对比分析,呈现这种转化的演进轨迹及其治理逻辑。【结果/结论】"邻避效应"是否会引爆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取决于"政府处置模式"和"大数据网络平台"这两个主要引致变量的相互作用,即政府与民众的信息应对策略;因此,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逻辑是阻断邻避效应,将社区民众与基层政府置于一种信息完全博弈的环境下,构建政府与公众合作监管的治理机制。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彭小兵  邹晓韵  
[目的/意义]互联网情境下的邻避效应容易发酵、激荡而失序,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有助于应对环境集体抗争可能引发的暴力冲突事态。[方法/过程]基于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构建"宁波镇海反PX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的双阶段传染病模型,对环境集体抗争两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处置不当、衍生议题的引入以及微博、意见领袖与网民的非理性介入,促使以居民环境利益诉求为动因的邻避效应,转化为包含有多元主体与官民冲突议题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抗争的治理,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通过线上线下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赵玉林  
[目的/意义]探究微信条件下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理、主要特点,为基层政府合理地应对此类事件以及建设良性政民关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按照扎根分析的研究流程,基于7个典型案例,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与理论饱和度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微信条件下群体性事件的“故事线”。[结果/结论]微信群体性事件具有的鲜明特征:高效的参与风险控制、同质群体的利益驱动、以制造“政治压力”为直接目标、高度的组织化。建议基层政府:构建长效冲突化解路径,应对“高参与引起冲突VS低参与酝酿冲突”困境;培育“微信公民”,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雁军  马存利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俊弛  马永驰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矛盾问题尖锐,妥善解决困难的特征,且近些年来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数量以每年29%的速度增长,处理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成为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多从概念的构建、事件特点分析、冲突原因的探索、治理策略进行分析,鲜有事件动态分析难以建立分析框架。本研究引入公共价值管理作为分析工具,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危机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动态过程诠释,建立并验证"价值-过程"分析框架,演绎此类事件的发生机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成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参与不足导致的环境决策异化。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平等参与,在理性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环境决策,增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信,在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协商民主的方式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推动政府从"统治型"向"治理型"的转变,加强协商平台建设,公开环境信息,培育和引导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协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金全  魏玉嫔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类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根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阈值特征和类型特征,运用KermacK-mcKendricK传染病模型,构建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了信息传播(尤其是谣言传播)的特征,以及政府采取信息控制措施如何影响事态演化规律,最后,结合"杞人忧钴"事件进行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谣言的自身传播过程中,谣言传播者的人数先单调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单调减少并趋于零;地方政府对谣言传播施加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降低谣言传播的最大阈值,促使事态尽快收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蓉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集聚,在现实中爆发并对高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行为事件。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主要由大学生利益受损和社会问题引发。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是推动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同,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会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不同的模式演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皇平平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虽然来源于传统社会冲突,但表现为瞬间爆发性,参与者也具有匿名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社会的弱控制力及其他种种触发因素,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和蔓延。因此,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创新化和法治化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搭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规制和监管,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思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闻效仪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人权利意识发育的背景下,工人群体性事件随着参与主体的改变正在发生转型,并呈现了利益增进诉求、破坏生产秩序和非组织化等新特征。这给政府的应对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体性冲突,政府需要转换治理模式,转变对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判断,让企业工会独立于雇主,积极发展行业自治组织,构建新的劳资冲突消解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缪金祥  
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都是长期积累或者是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引起的,表现为政府引进来的高污染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令群众不满而形成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加上群众的维权时常得不到保障,于是想采取极端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预防,建设美丽中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美灵  
当前我国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其生成机理呈现出"怨恨唤起—怨恨动员—怨恨感染—怨恨发泄"的现实逻辑。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已经难以为继,协同治理为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依据。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的困境在于理念滞后造成协同治理的缺失;制度不完善难以为协同治理提供有效保障;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不畅使协同治理难以展开。因此,要克服协同治理的困境,必须要转变观念,提升协同治理的意识;切实完善农村居民环境权相关法律体系,为协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构建主体间良好的合作机制,大力发挥媒体与社会组织参与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