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6)
- 2023(14284)
- 2022(12247)
- 2021(11307)
- 2020(9670)
- 2019(22248)
- 2018(21622)
- 2017(42101)
- 2016(22695)
- 2015(25840)
- 2014(26078)
- 2013(25992)
- 2012(25019)
- 2011(22797)
- 2010(23607)
- 2009(22819)
- 2008(22331)
- 2007(20057)
- 2006(18105)
- 2005(16860)
- 学科
- 济(110660)
- 经济(110560)
- 管理(66506)
- 业(64636)
- 企(51940)
- 企业(51940)
- 方法(42208)
- 数学(37526)
- 数学方法(37167)
- 中国(35076)
- 财(30042)
- 融(29733)
- 金融(29731)
- 银(29104)
- 银行(29080)
- 行(28054)
- 农(27788)
- 地方(25796)
- 制(24504)
- 业经(21940)
- 贸(20774)
- 贸易(20755)
- 学(20398)
- 易(20167)
- 务(18723)
- 财务(18680)
- 财务管理(18634)
- 农业(18354)
- 企业财务(17736)
- 体(15660)
- 机构
- 学院(333573)
- 大学(333209)
- 济(151973)
- 经济(148743)
- 管理(124097)
- 研究(118714)
- 理学(104605)
- 理学院(103456)
- 管理学(101814)
- 管理学院(101184)
- 中国(98927)
- 财(74450)
- 京(70677)
- 科学(66677)
- 所(60722)
- 财经(57414)
- 中心(55675)
- 研究所(54081)
- 农(52305)
- 经(51818)
- 江(51606)
- 经济学(48098)
- 北京(45865)
- 业大(43730)
- 经济学院(43164)
- 范(42567)
- 财经大学(42230)
- 师范(42217)
- 院(41545)
- 州(41343)
- 基金
- 项目(201856)
- 科学(158618)
- 研究(151410)
- 基金(146192)
- 家(125173)
- 国家(124075)
- 科学基金(105705)
- 社会(97162)
- 社会科(92118)
- 社会科学(92092)
- 省(77893)
- 基金项目(75808)
- 教育(69053)
- 划(65351)
- 自然(65279)
- 自然科(63689)
- 自然科学(63671)
- 自然科学基金(62534)
- 编号(62170)
- 资助(61641)
- 成果(52795)
- 部(45884)
- 重点(45838)
- 发(45206)
- 课题(43212)
- 创(41351)
- 性(39831)
- 国家社会(39824)
- 教育部(39716)
- 人文(38765)
- 期刊
- 济(178317)
- 经济(178317)
- 研究(110502)
- 中国(68119)
- 财(58728)
- 融(50522)
- 金融(50522)
- 农(47990)
- 管理(47390)
- 学报(45774)
- 科学(43037)
- 大学(35397)
- 学学(33169)
- 教育(32468)
- 农业(31488)
- 经济研究(29784)
- 财经(29582)
- 技术(28522)
- 业经(26567)
- 经(25514)
- 问题(23180)
- 贸(21122)
- 国际(19493)
- 技术经济(18079)
- 理论(17868)
- 统计(17424)
- 世界(16704)
- 业(16371)
- 商业(16017)
- 实践(15759)
共检索到53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新立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全面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年。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回升态势,在应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中走出了一个V型的复苏之路。整个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的代价。当前我们的经济回升存在着脆弱性,存在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等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新的一年应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需要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创造出口需求、维持房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王罡
200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积极型转向稳健型,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主要动用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为信贷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连续收紧的货币政策调控下,信贷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有较大回落,取得了明显的调控效果,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这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
1998年夏季发生在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与东南亚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由于这场危机发生在实行私有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7年之久的脱胎于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俄罗斯,尤其引人注意。而且这场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包括财政、经济、金融在内的金融危机,与其政治危机也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笔者对这场危机从政治、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站在改革开放的立场上,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俄罗斯,金融危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银胜
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及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不同时点下我国宏观调控背景的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了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应该选择的宏观调控目标、着力点及相关调控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比较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崔斌 罗建国
1994年经济运行回顾与1995年宏观调控的建议崔斌,罗建国总体来说,1994年年初推出的几项经济改革措施进展顺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执行情况良好,在前两年经济高速运行的基础上,1994年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1993年由于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庆健
今年以来.浙江省的金融运行相对平稳,存款大量上升,贷款增加较多,货币继续回笼。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等等问题,金融运行中隐含着不稳定因素。文章提出,在严格控制信用总量的前提下,努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金融的稳定运行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杨洋
新中国7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佳绩,这得益于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根据新中国70年经济周期及五年计划(规划),总结回顾了新中国70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要基于国情和遵循经济运行客观规律,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要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财政政策灵活有度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重点是合理管控好投资和货币,难点是有效管控政府超前发展雄心和过度干预之手,目标是前瞻性地调控和引导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最后,结合新时代宏观调控政策的优化和完善问题,进一步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导向要前瞻性地推进和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政策核心目标应定位为"可持续均衡发展"、宏观调控政策靶向应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宏观投资回报率为着力点等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集中阐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中央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刺激内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以上。本文分析2010年,尽管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变数较多,关键是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继而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政策取向上应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同时不放弃外需,不失时机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健全市场机制,激活民间力量,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持续健康地保持下去。
关键词:
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程实 赵新杰 朱妮 李露 宋玮
2009年,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已成定局,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将显著放缓。受外需继续大幅收缩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实际投资增速及工业增长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中国的通缩既表现在信贷需求走低等金融层面,也表现在社会供求失衡导致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层面。2009年宏观调控将立足于扩大内需,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保八"成为第一要务。商业银行应在加强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防贷款质量大幅下滑,同时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09年,我国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局面,呈现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经勇
1998年以来,为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政府先后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其效果还不尽人意。为此,应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确定"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予以应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次宏观调控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的宏观调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外部冲击大小不同,调控的灵活性、预见性不同,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力度不同,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调控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英 倪月菊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产业政策在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产业政策由着眼于结构调节、技术进步、产业组织调节等方面的中长期政策,逐步进入经济运行宏观调节领域,成为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政府推动经济发展,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三大政策并用,成为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管理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对这一中国政府经济宏观调节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基于经验、历史与理论的分析,并且对中国政府这种调节方式的局限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