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8)
2023(5343)
2022(4469)
2021(4390)
2020(3605)
2019(8404)
2018(8089)
2017(15125)
2016(8018)
2015(9357)
2014(8948)
2013(9049)
2012(8717)
2011(8193)
2010(8031)
2009(7414)
2008(7246)
2007(6245)
2006(5586)
2005(5169)
作者
(22444)
(18775)
(18685)
(17905)
(12086)
(8990)
(8408)
(7380)
(7216)
(6617)
(6564)
(6189)
(6150)
(6122)
(5916)
(5832)
(5731)
(5352)
(5299)
(5049)
(4794)
(4583)
(4475)
(4254)
(4219)
(4179)
(4149)
(3821)
(3780)
(3678)
学科
(38456)
经济(38423)
管理(21353)
(20792)
(16525)
企业(16525)
方法(16070)
数学(14535)
数学方法(14456)
中国(13863)
(11051)
贸易(11044)
(10923)
(9094)
(6986)
业经(6927)
(6785)
关系(6684)
(6356)
银行(6344)
(6244)
(6217)
(6209)
环境(6209)
(5996)
(5878)
(5832)
农业(5786)
(5752)
金融(5752)
机构
大学(119556)
学院(117130)
(60311)
经济(59531)
研究(49673)
管理(43206)
中国(39459)
理学(37019)
理学院(36515)
管理学(36160)
管理学院(35902)
科学(27032)
(27025)
(25105)
(24034)
研究所(23039)
中心(20293)
经济学(19928)
财经(19727)
(18338)
北京(18102)
(17996)
经济学院(17898)
(16499)
科学院(15975)
(15490)
师范(15395)
(15136)
财经大学(14886)
研究中心(13815)
基金
项目(76816)
科学(61915)
基金(59453)
研究(56339)
(52742)
国家(52418)
科学基金(44091)
社会(38447)
社会科(36656)
社会科学(36650)
基金项目(30185)
自然(27190)
自然科(26603)
自然科学(26598)
自然科学基金(26174)
教育(25204)
资助(25115)
(24609)
(23122)
编号(20836)
中国(19478)
(19181)
重点(17936)
国家社会(17506)
(17392)
成果(17033)
教育部(16642)
(15648)
人文(15206)
创新(14814)
期刊
(64424)
经济(64424)
研究(39369)
中国(23809)
管理(18145)
科学(17878)
(16716)
学报(16051)
(15107)
大学(12436)
经济研究(11938)
学学(11556)
(11430)
金融(11430)
(10964)
农业(10911)
教育(10459)
世界(10450)
国际(10444)
财经(10393)
(9162)
技术(8641)
问题(8622)
业经(7980)
(7593)
资源(6933)
技术经济(6082)
(5374)
论坛(5374)
现代(5359)
共检索到183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在全面分析国情世情新趋势和世界能源新格局的基础上,提炼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能源战略——"五指合拳",即"节能、绿色、结构、安全、改革"。五个子战略都服从国际博弈的需要,都服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五指"能"合拳",可以协调。能源总战略与子战略,均是以中长期为考虑的基点,但总战略更强调通盘布局的大思路;而子战略重在以解决能源的重大实际问题为目标来设计;总体战略中含有战略目的内容,而子战略中多突出的是战略手段。总战略力求要明确对手,有"打仗"和博弈准备,要立足博斗;力求明确博弈前的关键配置,如能源战略的管理,战略科学家、战略企业家和战略管理者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晓西  张亮亮  
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2050年的亚洲》一书指出:亚洲当前正经历着历史性转变。2000年以来亚洲一直占据着世界能源消费的20%,2007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7%。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五国能源消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劳承玉  张序  
为实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约束性目标,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将进行重大调整。本文将中国碳减排目标与能源发展转型相结合,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形势,探索碳排放约束下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等金融市场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巧生  王华  成金华  
全球化和加入WTO ,有助于中国从更大范围内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从中国能源战略评价的角度来讲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石油安全战略 ;能源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 ,必将融入到开放型经济体系中 ,市场化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未来能源政策的走向是国际化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调整能源结构 ,协调全球和本国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 ,恰当地处理多种社会集团和人群利益主体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之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郝晓伟  陈侠  
奥巴马政府强调将发展经贸和解决国内就业列为其工作的中心,美国的对外经贸战略也随之转型,通过采取推动以"两洋战略"为代表的区域自贸协定谈判,打造新一代制造业革命等措施,以更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在对华经贸战略方面,美国借助"公平贸易",加强了对贸易制度性力量的利用,以倡导地区性自贸协定等多个手段增强美国对华出口,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弱化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经贸话语权。对于美国经贸战略的新变化,中国一方面应积极应对,加强对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应以落实"一带一路"等经贸新战略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提升中国在全球经贸领域的话语权及应变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金东  
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缺油少气;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却在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的交通运输部门,近年来其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能源效率偏低,须实施交通节能战略。可选择从促进技术进步、调整运输结构、促使制度变迁等三重路径来实施交通节能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定寰  
90年代至下世纪初,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平低并以煤炭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以提高能源开发与利用效率为重点,同时加强环境无害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婷  鲁成军  
作为能源消费第二大国,中国能源的国际安全问题给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自由制度主义无法解释强者往往选择"背叛"战略的现象,无力面对安全领域缺乏合作的挑战。而现实主义对博弈最优合作给予了最悲观的认识,因而无法解释日益增多的合作现象,这就决定了寻求建立适合的博弈模型来解决能源安全困境的迫切性。为了解除中国能源国际安全的现实困境,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视角,建立博弈模型,得出中国能源的国际安全战略应是冲突与合作共存。博弈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博弈方采取的策略选择和博弈阶段的变化。建议加快中俄能源合作、加强同中东国家的能源产业一体化、应突出周边甚至大周边外交、参与和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梅  江可申  米传民  
本文从介绍中国能源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提出了粗放型经济条件下中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最后给出了在“十一五”规划新的指导思想下的中国的能源新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庚申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必亮  周晔馨  范莎  
本文重点对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地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基本思路。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新七国集团"经济总量赶超"七国集团",世界经济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以及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等几个方面。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不断显现、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红利效应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中国应相应地实施经济发展新战略,即确立面向全球的、更加开放的经济大循环战略。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努力加深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合作,积极实施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燕  
在历经数年不尽人意的增长后,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适度加速之势。受周期性经济回升影响,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部分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有所提振。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这一趋强走势。在短期经济前景变得更加光明的同时,不容忽视世界经济依然存在的深层次不确定性和长期挑战。这需要我们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把握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调整及其相互作用,趋利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