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6)
2023(7766)
2022(5799)
2021(5340)
2020(4156)
2019(9233)
2018(9430)
2017(16275)
2016(10247)
2015(11514)
2014(11845)
2013(10562)
2012(9556)
2011(8873)
2010(9154)
2009(8498)
2008(8319)
2007(7538)
2006(6939)
2005(6553)
作者
(27158)
(22482)
(22327)
(21472)
(14469)
(10448)
(10274)
(8825)
(8517)
(8230)
(7746)
(7657)
(7242)
(7216)
(7168)
(7091)
(6790)
(6758)
(6646)
(6530)
(5928)
(5586)
(5496)
(5322)
(5149)
(5143)
(5089)
(4951)
(4633)
(4457)
学科
(31919)
经济(31880)
管理(21850)
(20519)
教育(19946)
中国(17056)
(16411)
企业(16411)
(10761)
(10504)
理论(10236)
方法(10024)
业经(9272)
(8531)
(7828)
数学(7632)
发展(7599)
(7477)
数学方法(7461)
教学(7044)
农业(7031)
地方(6290)
(6005)
技术(5525)
(5330)
金融(5329)
(5201)
(5188)
贸易(5186)
(5149)
机构
大学(140738)
学院(135885)
研究(53423)
(45505)
经济(44270)
管理(41745)
理学(35631)
理学院(35013)
管理学(34029)
管理学院(33751)
中国(33259)
(32377)
科学(32334)
教育(30903)
(30510)
师范(30325)
(27255)
师范大学(25068)
研究所(24954)
(23033)
(21914)
中心(21797)
(21296)
北京(21193)
(19258)
技术(18453)
业大(18099)
(17665)
财经(17362)
农业(16588)
基金
项目(86387)
研究(70130)
科学(69376)
基金(59346)
(51780)
国家(51200)
科学基金(42430)
社会(42230)
教育(40098)
社会科(39525)
社会科学(39515)
(34439)
(31592)
编号(31100)
基金项目(30024)
成果(28872)
自然(25281)
课题(25078)
自然科(24680)
自然科学(24670)
自然科学基金(24239)
资助(22762)
重点(21674)
(21159)
(20355)
(20239)
规划(18974)
(18754)
项目编号(18445)
教育部(17965)
期刊
(53277)
经济(53277)
教育(50945)
研究(50832)
中国(37463)
学报(21581)
(20102)
科学(19677)
大学(17388)
(16957)
管理(15342)
学学(14568)
技术(14335)
农业(13848)
职业(12424)
(10241)
金融(10241)
财经(8691)
业经(8526)
经济研究(8329)
(8173)
论坛(8173)
技术教育(8035)
职业技术(8035)
职业技术教育(8035)
(7676)
图书(7556)
(7552)
(7339)
问题(7017)
共检索到216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价值始点问题是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 ,有待于伦理学与教育学的生态整合。道德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情感和践履道德法则的职责意识 ;道德教育的历史价值始点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实然”与“应然”的悖论 ,是内在于这两个价值始点的源始性资源性难题。超越难题的出路 ,在于回归实践理性的人文本性 ,回归家庭的伦理本位的人文地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科  
高等学校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改革课程结构,结合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命的高等院校,应该把传统文化精神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坚强  杜苏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四大困境:德育模式与品德形成规律的断裂;道德教育与智力开发的断裂;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断裂;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的断裂。提出要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推进德育理论、德育途径、德育技术创新等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郭秉文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杰出的育人成就享誉海内外,他认为:通识教育是"个体参与日常生活之准备",而非"为官员生活预备";学校教育变革应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传承本民族教育精华,更新道德教育内涵;大学教育是双向的国际文化教育,而非单一的西方或中国文化教育。其教育实践表明:通识教育是学习者通向成功之路;推进通识教育需融合中西教育之长;大学教育应通专结合;教学课程需保持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王严淞  
在我国即将迈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之际,有必要对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前瞻性地指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多样性、个性化和社会化四大特点,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包括平民教育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包容教育理念和开放教育理念。为更好地迎接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到来,我国应在遵循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的同时,构建面向全体国民的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并建立社会化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此实现向普及化阶段的顺利过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彩平  
诺丁斯所倡导的关怀伦理与关心道德教育模式 ,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 :引导学生在道德关系建构过程中生成德性。这一理念与国内敏锐的道德教育研究者间存在共识。本人从哲学层面分析其对以往道德教育研究的超越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广芬  
近代商人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近代商人在对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审思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基、启民智必由教育、教育是传承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在以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近代商人的办学特色突出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感、浓厚的传统伦理道德色彩、追求实学实能的教育功效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朔冰  
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城镇化进程为职业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又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撑。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和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性分析,指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新的选择与转型,需要重新准确定位;进而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城镇化进程,在涅磐中实现重生的基本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  
认清高等教育全球化具有趋同化、求异性以及不平衡性等特征,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前提。高等教育与市场接轨、实现创新性发展以及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现实要求。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独具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秉持科技优先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全球化背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更新的可行性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目前,我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立场,把知识视为道德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走的是一种通过知识教学促进道德提升的知识化路径。庄子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一种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针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差异,老庄提出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被奉为经典的由简·奈特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存在着重大方法论缺陷。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支配下,由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国际化行动而产生的一种世界性高等教育现象。迄今以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是一种基于地理疆域思维和国家竞争的国家主义理念,严重威胁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确立基于全球化时空思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主义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