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
2023(1216)
2022(1018)
2021(1184)
2020(932)
2019(2155)
2018(2145)
2017(3222)
2016(2505)
2015(3247)
2014(3357)
2013(2690)
2012(2546)
2011(2393)
2010(2581)
2009(2193)
2008(2083)
2007(1938)
2006(1792)
2005(1660)
作者
(6017)
(4881)
(4825)
(4796)
(3063)
(2350)
(2324)
(1961)
(1946)
(1831)
(1706)
(1699)
(1675)
(1623)
(1588)
(1531)
(1469)
(1452)
(1382)
(1376)
(1309)
(1289)
(1288)
(1202)
(1173)
(1142)
(1119)
(1110)
(1080)
(1037)
学科
教育(6193)
管理(3880)
教学(3819)
中国(3354)
(3013)
经济(3008)
理论(2863)
政治(2775)
思想(2770)
思想政治(2719)
政治教育(2719)
治教(2719)
德育(2703)
学校(2381)
学法(2110)
教学法(2110)
(1840)
研究(1719)
高等(1513)
工作(1450)
学理(1404)
学理论(1404)
(1302)
(1296)
企业(1296)
(1209)
高等教育(1070)
地方(1069)
(1023)
(1021)
机构
大学(30790)
学院(25373)
研究(10255)
教育(8759)
(7613)
师范(7574)
(7469)
科学(6722)
师范大学(6119)
中国(5927)
管理(5719)
(5401)
(5377)
北京(5219)
(5118)
经济(5031)
(4850)
研究所(4608)
理学(4551)
中心(4509)
(4423)
理学院(4383)
技术(4301)
业大(4161)
管理学(4002)
(3979)
管理学院(3956)
农业(3786)
(3712)
职业(3637)
基金
项目(15161)
研究(13870)
科学(11642)
教育(9616)
基金(8487)
成果(7442)
(7213)
(6851)
国家(6732)
编号(6677)
社会(6629)
(6626)
课题(6364)
社会科(6074)
社会科学(6072)
大学(5922)
(5689)
科学基金(5389)
规划(4392)
研究成果(4316)
基金项目(4244)
项目编号(4013)
重点(3932)
(3902)
(3797)
高校(3777)
(3641)
(3576)
学生(3528)
资助(3524)
期刊
教育(20303)
中国(14069)
研究(14025)
(7378)
经济(7378)
大学(5708)
学报(5604)
高等(4739)
(4530)
高等教育(4048)
职业(3872)
科学(3601)
学学(3540)
图书(3475)
农业(3244)
(3094)
技术(2722)
书馆(2716)
图书馆(2716)
成人(2705)
成人教育(2705)
管理(2431)
教研(2047)
高教(2047)
(2043)
(2005)
金融(2005)
(1946)
(1736)
论坛(1736)
共检索到52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孟宪东  
应加强对大学生“严肃音乐热”现象进行积极引导吴倬孟宪东一、“严肃音乐热”的喜与忧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严肃音乐热”现象。这是指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欣赏严肃音乐,并形成了一股热潮。他们欣赏的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有时也包括中国的近现代音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邵辉  史国栋  席海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其核心就是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将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机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从人才培养来说,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积极思想体现了以生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庆心  
高等教育应注重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也是应用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教育重任。作为应用基础学科的大学英语(即本科公共英语)学习实质就是文化学习,其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依托于英语原版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宇文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为党和人民工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为更好地适应当代国情、社情和生存发展状况,有效解决大学生在人格养成方面出现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品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晶晶  杨熙  
我国高校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当其时,须与时俱进地肩负起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提供积极精神支柱的特殊教育使命。总体上看,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向好,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包括宗旨目标、教育原则、内容体系、过程方法、评价反馈等。高校力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升站位,聚焦立德树人,最大范围凝聚共识;要牵住当下"牛鼻子",发挥好撬动大学素质教育的杠杆支点作用和实效;要大力营造浓郁的积极心理文化,形成共育共享的合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新生  尹如海  张丽丽  
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而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提升又有赖于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积极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加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将激励和约束、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莼芳  陈宏  刘吉山  
总结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中针对残疾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以回归主流的一体化教育为方向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以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积极推进专业技能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融合的成功经验 ,以及取得的丰硕教育成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岩  佟秀莲  魏沧波  周丽娟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然而,随处可见的不文明现象,与大学厚重、高雅、宁静的氛围极不相符。文章分析了造成不文明现象的原因,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基础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北群  储杨  
受积极福利理念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社区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社区就业的潜力巨大,政府可以通过推行积极福利政策、提升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培养社区组织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大学生则应转变就业观念,认同并参与社区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孝群  徐莹  苟亚春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转变问题取向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力量、注重正向教学情境创设、以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等探索,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祥专  
采用Park和Peterson等人编制的成人版人格力量测量量表对我国五个省七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24项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六大美德力量发展不平衡:智慧的发展水平最低;人性、正义和卓越三类美德力量的发展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大学生因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文理科、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等的不同,其在六大美德的发展上也各有不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芬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成义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学生是我国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而大学生党员更是这一群体中的骨干力量,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积极维护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洁  王春凤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