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8)
2023(15506)
2022(13158)
2021(12513)
2020(10555)
2019(24522)
2018(24066)
2017(46666)
2016(25202)
2015(28118)
2014(28076)
2013(27780)
2012(25608)
2011(22966)
2010(23006)
2009(21272)
2008(21225)
2007(19297)
2006(16810)
2005(14726)
作者
(72334)
(61212)
(60681)
(57730)
(38610)
(29546)
(27623)
(23748)
(23103)
(21957)
(20794)
(20534)
(19323)
(19101)
(18789)
(18709)
(18684)
(17734)
(17686)
(17599)
(15067)
(14888)
(14881)
(14120)
(13877)
(13807)
(13548)
(13527)
(12405)
(12399)
学科
(106378)
经济(106273)
(76532)
管理(67261)
(53106)
(52955)
企业(52955)
方法(47095)
数学(41076)
数学方法(40522)
农业(35656)
(26552)
业经(26514)
中国(25601)
地方(24785)
(20936)
(20468)
(19310)
贸易(19302)
(18789)
(16046)
财务(15981)
财务管理(15941)
(15698)
银行(15664)
理论(15212)
技术(15158)
企业财务(15132)
(14917)
(14871)
机构
学院(359558)
大学(353327)
(143897)
经济(140835)
管理(139545)
理学(120812)
理学院(119469)
研究(118646)
管理学(117257)
管理学院(116589)
中国(90535)
(77155)
科学(74905)
(73290)
(64669)
(59867)
农业(59459)
业大(59091)
(57931)
中心(57461)
研究所(54596)
财经(51612)
(48131)
师范(47626)
(46833)
北京(44437)
(44049)
经济学(42630)
(42290)
(38839)
基金
项目(244713)
科学(192669)
基金(177659)
研究(177252)
(155621)
国家(154265)
科学基金(132248)
社会(112433)
社会科(106261)
社会科学(106231)
(97778)
基金项目(94723)
自然(86479)
自然科(84402)
自然科学(84378)
自然科学基金(82873)
(81002)
教育(80721)
编号(72800)
资助(72482)
成果(57896)
重点(55093)
(53879)
(53681)
(50381)
课题(49397)
科研(47304)
创新(47114)
国家社会(46247)
教育部(45379)
期刊
(159985)
经济(159985)
研究(94947)
(77251)
中国(67163)
学报(58292)
科学(54325)
农业(52326)
(49970)
管理(46113)
大学(44423)
学学(42416)
(33862)
金融(33862)
业经(32842)
教育(32731)
技术(30661)
(25870)
财经(24476)
经济研究(22977)
问题(22659)
(20934)
(20167)
资源(17986)
技术经济(17101)
统计(16734)
世界(16267)
图书(16141)
农村(15929)
(15929)
共检索到521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思妤  黄婉婷  
长江上游库区移民贫困问题成因复杂,资源贫困与能力贫困交织、静态贫困与动态贫困并存,而在这纷繁复杂的贫困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脆弱性根源。本文在对库区移民贫困脆弱性解构的基础上,采用期望效用的脆弱性测量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与健康风险普遍增加了库区移民农户的脆弱性,而且农业本身的风险性与脆弱性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移民农户的教育水平、增加家庭劳动力人口数和家庭耕地面积等减少脆弱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将反贫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以降低库区移民脆弱性为切入点,从四个层面重构库区移民精准脱贫方略,以期提高库区反贫困效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思妤  
基于家庭结构视角,测量了库区移民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值,并分析了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移民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生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后期扶持益贫性特征不显著。建议在后期扶持的益贫性策略选择上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农户实行差异化政策;在宏观产业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发展库区特色产业;地方政府要建立后期扶持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思妤  崔丹蕾  陈相伸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区域性经济社会系统的重大重建活动,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其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的重中之重,其成效如何对于维护地方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后期扶持政策相关指标与移民农户家庭特征相结合,分析发现移民对库区与安置区生态环境、直发直补资金和移民农户生产发展能力的评价是后期扶持政策满意度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且少数民族库区移民对后期扶持满意度评价较汉族移民低。因此,对于提高移民满意度,提升后期扶持政策绩效,后期扶持满意度分析具有更丰富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成  何思妤  陈相伸  赵倩  
[目的]探究微观家庭视角下长江上游库区移民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移民适应的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移民适应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统计分析法,分析影响移民适应的因素与移民适应状况及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异质性。[结果]发现户主特征(户主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移民适应没有显著关系;家庭特征(是否负债、是否受灾),经济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土地面积),政治因素(是否有党员干部、意见受重视程度、政策满意度、政治参与度),文化因素(语言异同、身份认同)与库区移民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长江上游库区移民的总体适应比仅68%,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比分别为71.0%,68.3%,65.8%;适应的移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分别比不适应的移民家庭多1 815.01元、0.24hm~2。[结论]长江上游库区移民总体适应状况不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三大支流适应状况存在差异,不同适应状况的移民特征也存在显著异质性。移民适应的状况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移民适应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家军  朱乾宇  
本文基于三峡湖北库区4区县444户农村移民家庭2006年和2010年的入户监测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并比较了迁移初期和迁移后期农村移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研究表明:从迁移初期到迁移后期,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但相对贫困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迁移初期,移民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都对移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状态有显著影响,但到了迁移后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总和成为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家军  朱乾宇  
本文基于三峡湖北库区4区县444户农村移民家庭2006年和2010年的入户监测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并比较了迁移初期和迁移后期农村移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研究表明:从迁移初期到迁移后期,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但相对贫困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迁移初期,移民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都对移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状态有显著影响,但到了迁移后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总和成为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云彦  徐映梅  胡静  黄瑞芹  
社会变迁对个体生活历程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中普遍存在着因为工程建设而形成的大量非自愿移民,包括水库移民、生态移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城市拆迁失地移民等,他们都经历着直接的职业、环境等多方位的改变,并承受着因为社会政策和外来力量的介入导致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库区湖北和河南三县的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描述了库区移民贫困的基本状况,以此为案例,将介入型贫困作为一个新分析框架,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移民的贫困问题,认为社会变迁通过影响正规和非正规人力资本失效、致使移民人群能力受损、进而导致介入型贫困。相应的,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应该高度注意影响人群的能力再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聪  
通过构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指数,测度了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并实证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与非搬迁户之间以及不同搬迁特征农户之间的贫困脆弱性差异显著;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不同的搬迁特征对搬迁户贫困脆弱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相较于扶贫、生态和避灾原因的搬迁农户,工程类搬迁农户更易陷入贫困,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搬迁户陷入贫困的概率,新阶段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莉  李录堂  贾蕊  
基于陕西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方法测度生态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测量受访移民户社会资本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资本对生态移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会资本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邻里互助和亲友互惠,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邻里互助对高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而亲友互惠对中等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第二,户主健康状况、外出务工人数和家庭拥有的物质资产都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正向影响。第三,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负向影响,女性户主比男性户主的脆弱性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源源  张艳  
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是特殊的贫困人群。对五强溪库区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的实地调研表明,其生存空间狭小,可资利用的资源窘迫,权利难以伸张。目前,我国大部分移民资源的贫乏导致其权利无法伸张,进而产生普遍的移民贫困;因此,必须由政府介入,通过政策手段来推动移民权利的实现及其能力的提升,帮助其摆脱资源贫乏状态,进而促进安置区经济发展、消除移民贫困。具体来说,需要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公平交易和自主发展,加强教育培训以提升移民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以利于移民权利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勇智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将动迁33万移民。为了实现和谐搬迁,有必要了解待迁移民对搬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丹江口库区农村待迁移民194例入户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得到结论:目前农业收入比重、偏远村、较远村、成员平均年龄、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忙是否换工、户主受教育年限每变化一个单位,相应的愿意搬迁的发生比分别是26.6,8.7,3.1,0.9,0.7,0.5,0.2和0.1;其中,后5个变量是负向影响。由此可知,目前较高的非农收入比重,较好的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会显著降低搬迁意愿。因此,选择经济水平较高的安置地是提高搬迁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应针对各群体的不同预期,采用分步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远新  吴炳方  张华忠  张春艳  
库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然不足,饮用水不安全,化肥施用量过度,生物、环保防虫技术很少被采用,移民缺乏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仅具备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环保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经济能力和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饮用水安全状况,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教育,促进移民脱贫致富,提高三峡库区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子宁  郑伟  贾若  景鹏  
医疗保险能否有效减少贫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基于资产度量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即陷贫概率),实证分析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及其保障水平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医疗保险和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减贫效果都存在健康异质性,对健康状况差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而对健康状况好的群体减贫效果不显著。此外,本文证实了改善劳动供给是医疗保险减贫的重要中介渠道之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珞  骆永菊  王顺克  
基于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方法分析了移民家庭决策者(即户主)个人特征、移民家庭特征、移民安置地社会关系和移民政策等相关因素对移民安置地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家庭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迁出人口数量、主要收入来源和人均收入等家庭特征,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程度、与当地人通婚情况等社会关系特征,安置地区、安置区位、安置方式、后期扶持、职业培训等移民政策因素是影响移民适应性的显著因素。未来移民安稳政策的调整方向可以从优先加强对移民家庭户主的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实现移民家庭的整体搬迁、积极引导移民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融,把优于迁出地社会经济水平的地区或区位作为移...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倪瑛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基于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现状,在分析西部地区贫困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贫困的形成机理,最终提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的可行方案——生态移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