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4)
- 2023(4070)
- 2022(3492)
- 2021(3324)
- 2020(2674)
- 2019(5868)
- 2018(5884)
- 2017(10297)
- 2016(5801)
- 2015(6637)
- 2014(6866)
- 2013(6397)
- 2012(6065)
- 2011(5270)
- 2010(5430)
- 2009(4873)
- 2008(5046)
- 2007(4722)
- 2006(4076)
- 2005(3809)
- 学科
- 济(19171)
- 经济(19147)
- 管理(14620)
- 业(11945)
- 企(10661)
- 企业(10661)
- 中国(6676)
- 理论(6656)
- 农(6160)
- 教育(5973)
- 业经(5773)
- 方法(5649)
- 学(5156)
- 财(5029)
- 教学(4534)
- 地方(4383)
- 制(4353)
- 和(4330)
- 农业(4092)
- 贸(3851)
- 贸易(3847)
- 文化(3809)
- 易(3728)
- 银(3719)
- 银行(3716)
- 行(3545)
- 融(3398)
- 金融(3396)
- 务(3305)
- 财务(3295)
- 机构
- 学院(77663)
- 大学(73949)
- 研究(25519)
- 济(24909)
- 经济(24057)
- 管理(23732)
- 中国(20170)
- 理学(18964)
- 理学院(18660)
- 管理学(18171)
- 管理学院(18008)
- 京(16719)
- 科学(15643)
- 江(14238)
- 财(13643)
- 范(13324)
- 师范(13206)
- 所(13049)
- 中心(12085)
- 州(11543)
- 研究所(11356)
- 北京(10944)
- 技术(10808)
- 农(10614)
- 职业(10385)
- 师范大学(10203)
- 财经(10049)
- 院(9493)
- 业大(9336)
- 经(8928)
- 基金
- 项目(44083)
- 研究(36847)
- 科学(33146)
- 基金(27961)
- 家(23528)
- 国家(23204)
- 社会(20603)
- 科学基金(19293)
- 社会科(19193)
- 社会科学(19191)
- 省(18956)
- 教育(18272)
- 编号(17829)
- 成果(15515)
- 划(15181)
- 基金项目(14384)
- 课题(13075)
- 年(11925)
- 资助(11371)
- 自然(11296)
- 自然科(10960)
- 自然科学(10958)
- 自然科学基金(10743)
- 项目编号(10643)
- 重点(10246)
- 性(10125)
- 发(9986)
- 规划(9301)
- 创(9017)
- 大学(9005)
共检索到130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聪荣 张朝枝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原真性 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鹏宇 冯文勇 张慧 王选娃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携程旅行网上游客发表的有关五台山景区的176篇游记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8大积极感知因素,分别为佛教圣地、静心拜佛、建筑精湛、艺术精美、清凉胜地、许愿还愿、朝台揽胜、典故传说,此外还有景色优美、佛缘之地、民风淳朴、红色旅游之地;游客对五台山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可分为6个核心类属,分别为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安全、旅游供给。因此应从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设施等方面提升五台山的旅游形象。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网络文本 五台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松志
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庐山—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以九江为中心的庐山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态性特征,而这些文化特性正是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建设 庐山—鄱阳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志强 王琬萱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具有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和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因而以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所形成的独特的人地关系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所具有的突出属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社会性、非社会性两大属性和核心层、战略层、外围层三个层次,同时也存在政府主导的激励机制和多方互动的反馈机制。在适应性管理模式下,本文结合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构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内核心利益循环与外动态利益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适应性管理的动态管理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应对策略以适应外部的复杂情况,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适应性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昼
以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表现形式出发,从规范设计、优化设计、创造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阐释;接着就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体系构成进行描述,指出了理性化设计方法、文化性设计方法和综合性设计方法是其三大构成方式;进而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时代演变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指出设计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去组建新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荣慧芳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_(i)和典型景观指数L_(i),并考察各历史时期中景观系统的发展情况,运用Ripley’s K函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景观多尺度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发现:(1)诗词中典型景观增长呈迂回式上升发展,出现频数的密集分布情况与区域集群的分布规模较为一致。(2)诗词中典型景观整体上显著集聚,各类景观分别呈现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规律,与诗词构景的景观多样化需求有关;建筑与水文类型景观特征空间尺度大,山岳和生物类相对较小;(3)典型景观出现频数主要受到区域因子和类型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两两交互解释力显著提升。诗词中的诗性精神,通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历史感营造在现代旅游中进行呈现,对于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俊 张青萍
文化景观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形态的城市空间结构和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城市复杂的文化景观生态,关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演变发展的动态过程,使文化景观的分层结构更加清楚、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也为其作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供了契机。综合运用层积认知的方法,对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各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文化景观形态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钟山历史文化景观在层积叠加过程中所产生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掘单体文化景观的价值、构建整体"叙事结构"和有效控制演进过程等保护与利用策略,旨在实现钟山历史文化景观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鹤年 张力仁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政区地名 景观特征 分布规律 陕西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新宇
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是景观与文化高度的、有机的互动与结合,而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没有文化性或牵强于文化性的景观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景观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探讨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以期解决当前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对即将到来的城市化浪潮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理论准备。
关键词:
景观 文化 文化景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北坪
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文化的产物,赏心悦目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体征,高品位的大学物质文化景观可谓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之必须。而当前,一些大学的物质文化景观出现了一些偏离,内容形式苍白,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黎 韩锋
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三大类型引导下,立足中国风景名胜区杰出的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借用文化景观分类办法及其价值阐释途径剖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中文化景观类型、价值及其与世界遗产杰出普遍价值标准的关联性,进而提炼出中国风景名胜体系潜在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贡献,将为未来遗产提名申报及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目标导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黄义雄
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演变。受城市功能转变和发展理念影响,城市道路发展迅速,决定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并逐渐取代街区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背景。街区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大,逐渐转变为斑块。同时休憩绿地和生态绿地等的大量出现导致斑块多样化,提高了城市景观异质性。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分担了廊道的部分功能,地表廊道以承担生态功能为主。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景观格局 景观要素 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