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8)
2023(4283)
2022(3629)
2021(3298)
2020(2717)
2019(6643)
2018(6599)
2017(11664)
2016(7173)
2015(8020)
2014(8169)
2013(8256)
2012(7608)
2011(6812)
2010(6767)
2009(5911)
2008(6104)
2007(5730)
2006(5207)
2005(4633)
作者
(23772)
(19904)
(19736)
(18462)
(12351)
(9776)
(8822)
(8164)
(7469)
(7247)
(6951)
(6885)
(6446)
(6405)
(6368)
(6360)
(5984)
(5911)
(5850)
(5805)
(5344)
(4998)
(4969)
(4761)
(4566)
(4496)
(4383)
(4353)
(4215)
(4180)
学科
管理(31940)
(21784)
经济(21772)
(21245)
(20373)
企业(20373)
方法(10883)
环境(10647)
(10628)
(9218)
数学(8907)
数学方法(8748)
(7832)
(6988)
财务(6958)
财务管理(6934)
(6828)
企业财务(6561)
生态(5646)
资源(5340)
(5310)
业经(5046)
(4841)
经营(4694)
(4688)
中国(4301)
理论(4243)
(4077)
地方(4052)
银行(4046)
机构
学院(95942)
大学(95937)
管理(38938)
研究(34575)
理学(30916)
理学院(30539)
(30151)
管理学(29939)
管理学院(29756)
经济(29121)
中国(28217)
科学(26836)
(24497)
(23002)
业大(20839)
(19934)
农业(19224)
研究所(18501)
中心(16941)
(16827)
(15948)
(15896)
北京(14829)
(13083)
(13038)
技术(12520)
(12424)
农业大学(12175)
科学院(11844)
实验(11330)
基金
项目(67057)
科学(49608)
基金(45720)
(43529)
国家(43251)
研究(41921)
科学基金(34775)
(28108)
自然(26268)
自然科(25505)
自然科学(25493)
自然科学基金(24954)
基金项目(24467)
(24294)
社会(22706)
社会科(21465)
社会科学(21450)
资助(19472)
教育(18339)
计划(16413)
重点(16054)
科技(16052)
编号(15913)
(14278)
科研(13913)
(13027)
(12895)
创新(12425)
课题(12079)
成果(11929)
期刊
(36326)
经济(36326)
学报(24170)
中国(22450)
研究(22252)
(20506)
科学(19470)
大学(16653)
管理(16313)
学学(15870)
(15345)
农业(13695)
(10857)
技术(9506)
林业(8497)
(7822)
金融(7822)
资源(7776)
教育(7670)
业大(6802)
科技(6533)
(6215)
会计(5908)
图书(5891)
财会(5871)
业经(5637)
技术经济(5327)
统计(5059)
财经(5054)
农业大学(4854)
共检索到15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是表征土壤碳库变化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土壤的碳库变化和碳库质量。选取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碳库管理指数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急剧下降;在0~60 CM土层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的平均值排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黄山松林<落叶阔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评价森林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的维护经营以及森林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分别从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森林土壤特性中进行筛选,包括物种多样性系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基于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应用合适的土壤健康评分函数,将测得的指标值转换为对应指标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其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随着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森林过度采伐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与涵养水源功能的量化及机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生态学家、林学家、水土保持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6种主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郁闭度、丰富度指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稳渗速率、枯落物储量、枯落物分解强度、海拔、坡度等15个指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线型评分函数求出各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即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玉山竹林>常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亮中  谢宝元  肖文发  黄志霖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特征。研究发现,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以杉木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达16.0 kg/m~2,温性松林下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7.9 kg/m~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也不同,以灌木林和柏木林土壤碳贮量在土层间的差异最大。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平均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徐庆  姜培坤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 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 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张乐华  黄明星  石盛莉  李玉红  董小卫  
采用 8 羟基喹啉络合比色法测定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植被下以及根圈与非根圈剖面土壤溶液中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变异。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酸溶性铝、单核铝和多核铝的含量分别变化于 0 6~ 3 8mg/kg ,0 3~2 8mg/kg和 0 1~ 1 1mg/kg范围内。土壤溶液中溶解铝明显受植物类型和根系活动的影响 ,所测定的 3种形态铝含量均表现为随剖面深度而减少 ,针叶林植被下高于阔叶林 ,而非根圈土与根圈土差异不大。溶解铝的形态与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异 ,秋、冬季铝含量偏高且单核铝 /多核铝比值较高 ,而春、夏季偏低。结果还表明酸沉降影响下的土壤酸化促进了森林土壤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阳  程丽华  糜新宇  谭一波  徐庆玲  冯建强  胡觉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时样地328个,利用地统计学、Moran’s I、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的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平均值为46.82 t/hm~2,森林植被碳密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全局Moran’s I值为0.366,森林植被碳密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P <0.01),在空间分布上呈聚集分布;3)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球状模型(Spherical)、指数模型(Exponential)、高斯模型(Gaussian)、圆形模型(Circular)理论模型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进行了拟合,指数模型的平均标准差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最接近于1,表明指数模型为最优模型。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指数模型的块基比(块金值与基台值)为52.78%,表明森林植被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受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形、地貌趋于一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植被碳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舒德远  侯贻菊  丁访军  杨文斌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本群落、灌木灌丛群落、乔林群落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等演替阶段为研究对象,每个演替阶段各设置3个固定样地,样地内根据不同小生境随机布设12个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研究区土壤的SOC、TN、TP和TK含量均值分别为54.72、4.67、0.73和8.53 g/kg,且SOC、TP和TN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5、79.16、6.50、6.64、0.550 1和0.085 2;从变异系数来看,除TK含量和C:N属弱变异性以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中等变异性。随植被的正向演替,不同演替阶段的SOC、TN和TP含量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而TK含量则呈倒"V"字型变化,表现为:乔林阶段>顶极阶段>灌木灌丛阶段>草本阶段;各演替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而TK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随演替的进展其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演替阶段除C:N不同土层深度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也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和群落演替是调控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32.82%和32.19%。【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氮、磷养分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受氮(或磷)素限制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性偏低所致;减少人为干扰、加之适当的保护,促进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研究初步揭示了众多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解释程度,对喀斯特森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瑶  王旭  朱美玲  王文蕾  梁卿雅  邹耀进  李超  唐鹏  任浩天  
基于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2008—2011),本文以海南省八种主要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类型的碳贮量、碳密度及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海南森林总碳贮量为3 489.122 5万t,碳贮量按龄级分布状况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按龄级分布状况为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主要森林类型平均总经济价值2 174 857万元。天然阔叶混交林是海南面积最大、碳贮量最大,碳汇价值最高的林种;而作为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橡胶树与桉树类人工林对海南森林碳汇贡献不可低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冬林  李荣锦  王宝松  王希华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江苏虞山森林植被进行了研究,划分了5个植被类型和10个森林群落。常熟虞山地区共有木本植物61科124属227种(变种)。对虞山木本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虞山木本植物科的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同时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南北过渡交汇的特征。就属的分布区类型而言,温带分布类型最多(68属),占总属数的54.85%,是木本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其次是热带分布(49属),占总属数的39.52%。表3参1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贺红早  张玉武  刘盈盈  何云松  黄丽华  
为喀斯特森林植被恢复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喀斯特地区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雷公山不同植被类型(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林下土壤剖面(0~60 cm)的养分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POM-C)、黑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植被和农用地的土壤均呈较强的酸性,土壤pH值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趋势,各植被类型下土层0~15 cm的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层,土层0~55 cm的养分含量逐渐减少。总体上灌草丛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宗胜  符裕红  喻理飞  杨瑞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恢复阶段的同一土层中1 2 mm、0.5 1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4.74%52.37%)与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贡献率(2.87%59.98%)均高于0.25 0.5 mm、20 cm土层14.36 36.80 g·kg-1)与其质量百分比有机碳含量(0 10 cm土层1.34 22.12 g·kg-1,>20 cm土层0.57 11.93 g·kg-1)均随植被自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文发  雷静品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传艳  周国逸  王春林  王旭  
该研究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及广东省1994—200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量化10年间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储量动态变化.其中OBPA是指疏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林.研究结果如下:1994—2003年广东省森林植被共固定碳41.67 Tg,碳密度增加了1.58 Mg/hm2;林下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38%~44%,凋落物层碳储量略大于林下层;不同类型森林的碳储量排列如下:针叶林>阔叶林>OBPA>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储量在11种林型中最大,南洋楹林最小;10年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皆有增长,幼龄林碳储量大幅度减少,中龄林碳储量小幅度波动,其碳储量始终高于其他4个龄级;阔叶林固碳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