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2)
- 2023(3237)
- 2022(2840)
- 2021(2709)
- 2020(2403)
- 2019(5516)
- 2018(5446)
- 2017(9393)
- 2016(5795)
- 2015(6466)
- 2014(6472)
- 2013(6381)
- 2012(6156)
- 2011(5704)
- 2010(5888)
- 2009(5300)
- 2008(5533)
- 2007(4982)
- 2006(4456)
- 2005(3846)
- 学科
- 济(18998)
- 经济(18974)
- 管理(11908)
- 业(11795)
- 学(10262)
- 方法(9499)
- 企(9434)
- 企业(9434)
- 数学(8185)
- 数学方法(7993)
- 农(5606)
- 财(4158)
- 和(4089)
- 中国(4040)
- 地方(3972)
- 农业(3928)
- 环境(3919)
- 壤(3909)
- 土壤(3895)
- 业经(3860)
- 生态(3848)
- 理论(3526)
- 制(3347)
- 森(3255)
- 森林(3255)
- 林(3168)
- 资源(2825)
- 技术(2746)
- 划(2740)
- 物(2674)
- 机构
- 大学(90068)
- 学院(88737)
- 研究(38014)
- 科学(30901)
- 农(29013)
- 管理(28218)
- 济(26257)
- 经济(25529)
- 中国(25306)
- 理学(24296)
- 理学院(23847)
- 农业(23114)
- 所(23112)
- 管理学(22985)
- 管理学院(22859)
- 业大(22527)
- 研究所(21954)
- 京(21504)
- 中心(15674)
- 农业大学(15047)
- 省(14930)
- 室(14652)
- 江(14652)
- 院(13857)
- 实验(13772)
- 北京(13711)
- 科学院(13516)
- 实验室(13228)
- 范(12885)
- 师范(12656)
- 基金
- 项目(67152)
- 科学(49551)
- 基金(46228)
- 家(45652)
- 国家(45357)
- 研究(39165)
- 科学基金(35099)
- 省(27873)
- 自然(26918)
- 自然科(26210)
- 自然科学(26190)
- 自然科学基金(25662)
- 划(24848)
- 基金项目(24581)
- 社会(21279)
- 社会科(19963)
- 社会科学(19947)
- 资助(19716)
- 教育(17752)
- 科技(17697)
- 计划(17546)
- 重点(16885)
- 发(14409)
- 编号(14158)
- 科研(13890)
- 部(13218)
- 专项(13178)
- 创(12985)
- 创新(12390)
- 农(12345)
共检索到126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评价森林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的维护经营以及森林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分别从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森林土壤特性中进行筛选,包括物种多样性系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 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磷酸酶活性等指标,基于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应用合适的土壤健康评分函数,将测得的指标值转换为对应指标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其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土壤特性 土壤健康指数 庐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是表征土壤碳库变化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土壤的碳库变化和碳库质量。选取庐山8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碳库管理指数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急剧下降;在0~60 CM土层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下SOC含量的平均值排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黄山松林<落叶阔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随着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森林过度采伐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与涵养水源功能的量化及机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生态学家、林学家、水土保持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6种主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郁闭度、丰富度指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稳渗速率、枯落物储量、枯落物分解强度、海拔、坡度等15个指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线型评分函数求出各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即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玉山竹林>常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国飞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为了探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海拔的关系,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兰河上游河谷不同海拔下草地、灌木地和森林地的表层(0-10 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度随海拔的增加而趋于细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自然含水率差异明显,与其相应的海拔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草地土壤中的变异系数(CV)>1.0,属强变异;森林土壤中全盐的CV≤0.1,为弱变异;其它所有样地的盐分离子的CV均在0.11.0,为中等变异。灌木地土壤中Na Cl和K++Na+及森林地土壤中Cl-和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徐庆 姜培坤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 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 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亮中 谢宝元 肖文发 黄志霖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特征。研究发现,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以杉木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达16.0 kg/m~2,温性松林下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7.9 kg/m~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也不同,以灌木林和柏木林土壤碳贮量在土层间的差异最大。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平均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张乐华 黄明星 石盛莉 李玉红 董小卫
采用 8 羟基喹啉络合比色法测定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植被下以及根圈与非根圈剖面土壤溶液中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变异。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酸溶性铝、单核铝和多核铝的含量分别变化于 0 6~ 3 8mg/kg ,0 3~2 8mg/kg和 0 1~ 1 1mg/kg范围内。土壤溶液中溶解铝明显受植物类型和根系活动的影响 ,所测定的 3种形态铝含量均表现为随剖面深度而减少 ,针叶林植被下高于阔叶林 ,而非根圈土与根圈土差异不大。溶解铝的形态与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异 ,秋、冬季铝含量偏高且单核铝 /多核铝比值较高 ,而春、夏季偏低。结果还表明酸沉降影响下的土壤酸化促进了森林土壤中...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酸沉降 溶解铝 庐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舒德远 侯贻菊 丁访军 杨文斌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本群落、灌木灌丛群落、乔林群落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等演替阶段为研究对象,每个演替阶段各设置3个固定样地,样地内根据不同小生境随机布设12个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研究区土壤的SOC、TN、TP和TK含量均值分别为54.72、4.67、0.73和8.53 g/kg,且SOC、TP和TN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5、79.16、6.50、6.64、0.550 1和0.085 2;从变异系数来看,除TK含量和C:N属弱变异性以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中等变异性。随植被的正向演替,不同演替阶段的SOC、TN和TP含量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而TK含量则呈倒"V"字型变化,表现为:乔林阶段>顶极阶段>灌木灌丛阶段>草本阶段;各演替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而TK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随演替的进展其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演替阶段除C:N不同土层深度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也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和群落演替是调控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32.82%和32.19%。【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氮、磷养分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受氮(或磷)素限制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性偏低所致;减少人为干扰、加之适当的保护,促进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研究初步揭示了众多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解释程度,对喀斯特森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冬林 李荣锦 王宝松 王希华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江苏虞山森林植被进行了研究,划分了5个植被类型和10个森林群落。常熟虞山地区共有木本植物61科124属227种(变种)。对虞山木本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虞山木本植物科的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同时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南北过渡交汇的特征。就属的分布区类型而言,温带分布类型最多(68属),占总属数的54.85%,是木本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其次是热带分布(49属),占总属数的39.52%。表3参14
关键词:
植物学 虞山 植被类型 木本植物区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军泽 陈锡云 岳辉 冯冲
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与灌草层变化的阈值效应往往决定着生态恢复工程的成败,若忽视这一效应可能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建设,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研究了典型红壤区自然和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和灌草层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前沿的生态阈值评估框架,利用线性模型和三种阈值模型(包括分段回归模型、阶跃函数模型以及通用模型)评估了不同恢复模式下两种盖度指标之间的阈值效应。模型评估结果的后验分布形式表明:在人工恢复乔木层与灌草层盖度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而在自然恢复模式下则不存在;通过比较各个模型评估结果的精度可知,分段回归模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利用分段回归模型得出,当前人工恢复样地中乔木层盖度的阈值为42.85%(95%的置信区间为41.57%~44.13%),此时灌草盖度为58.75%,若超过乔木层盖度阈值会使得灌草层盖度开始降低。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红壤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平 郭颖 孙吉慧 刘晓 丁访军
通过对贵州9种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层养分含量(N、P、K)的调查,分析了养分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养分含量均高于乔木层,总体上草本层养分含量最高,灌木层和乔木层因群落不同而异。混交林养分含量高于纯林,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速生树种大于慢生树种。各种森林类型植被层中,N、K元素相对P元素含量较多,N含量是P含量的3.0~24.1倍,K含量是P含量的3.6~16.8倍。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出叶>皮>枝>根>木材的趋势;灌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叶>根>枝干;草本层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地上>地下。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养分含量 分配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琪 刘康 张慧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荣光 赵玉杰 彭胜巍 张铁亮 刘凤枝 周启星
镉(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可引起呼吸系统、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对人体毒性极高,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植物-食品-人的迁移途径在人类对环境镉的暴露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Cd通过饮食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和作物进行大规模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蔬菜、水稻、旱地、果园等4种土地类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中镉含量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稻地有明显的污染超标现象,其中菜地土壤镉含量最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作物镉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对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地稻米镉的富集能力最高,单独划为一...
关键词:
镉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 作物 风险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