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3)
- 2023(12497)
- 2022(10201)
- 2021(9149)
- 2020(7742)
- 2019(16850)
- 2018(16626)
- 2017(31621)
- 2016(17178)
- 2015(18946)
- 2014(18662)
- 2013(17927)
- 2012(15649)
- 2011(13916)
- 2010(14215)
- 2009(14083)
- 2008(14081)
- 2007(12542)
- 2006(11009)
- 2005(10323)
- 学科
- 企(78791)
- 企业(78791)
- 业(77005)
- 管理(74277)
- 济(72146)
- 经济(72017)
- 方法(33527)
- 财(28344)
- 数学(25450)
- 数学方法(25006)
- 业经(24792)
- 务(21380)
- 财务(21341)
- 财务管理(21314)
- 企业财务(20228)
- 制(19092)
- 中国(16571)
- 技术(16051)
- 农(15694)
- 理论(15386)
- 划(15068)
- 和(14202)
- 体(14192)
- 策(13495)
- 企业经济(12494)
- 体制(12465)
- 贸(12201)
- 贸易(12193)
- 易(11900)
- 经营(11720)
- 机构
- 学院(244892)
- 大学(239737)
- 济(100804)
- 管理(100001)
- 经济(98841)
- 理学(86008)
- 理学院(85234)
- 管理学(83689)
- 管理学院(83231)
- 研究(72320)
- 中国(57453)
- 财(52046)
- 京(48622)
- 科学(41028)
- 财经(40465)
- 江(37988)
- 经(36485)
- 所(34604)
- 中心(33329)
- 业大(31126)
- 经济学(30756)
- 农(30644)
- 研究所(30600)
- 财经大学(29850)
- 北京(29814)
- 州(29757)
- 商学(28484)
- 商学院(28195)
- 范(27823)
- 经济学院(27621)
- 基金
- 项目(159065)
- 科学(128609)
- 研究(118812)
- 基金(117865)
- 家(100345)
- 国家(99468)
- 科学基金(88810)
- 社会(78473)
- 社会科(74523)
- 社会科学(74504)
- 省(63762)
- 基金项目(61048)
- 自然(56503)
- 教育(55644)
- 自然科(55301)
- 自然科学(55291)
- 自然科学基金(54326)
- 划(52017)
- 资助(47970)
- 编号(47836)
- 成果(38104)
- 创(35726)
- 重点(35579)
- 制(35501)
- 部(34966)
- 创新(33244)
- 课题(33103)
- 发(33087)
- 国家社会(32524)
- 教育部(31231)
- 期刊
- 济(116364)
- 经济(116364)
- 研究(70673)
- 中国(48144)
- 财(45738)
- 管理(44760)
- 科学(31345)
- 学报(31195)
- 农(28293)
- 大学(25051)
- 教育(25045)
- 技术(24392)
- 学学(23814)
- 融(21630)
- 金融(21630)
- 财经(20835)
- 业经(20178)
- 农业(18742)
- 经济研究(18567)
- 经(17931)
- 财会(14123)
- 问题(14100)
- 技术经济(13893)
- 统计(12826)
- 会计(12771)
- 策(12620)
- 现代(12340)
- 贸(11894)
- 商业(11604)
- 业(11184)
共检索到367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基于社会协同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的培养目标脱离现实、主体结构不够完整、培养活动缺乏协调、试点结果无法监控等问题,提出了校企协同培养适用性人才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明确了政府在试点中的耗费补偿、风险补偿、员工流动性补偿、主体能力补偿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向试点主体提出了:政府由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摆脱改革中的线性思维、保持现代学徒制的多样性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序参量 协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罗金彪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国家制度和法律保障前提下,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两者在范围、层次、目标向度和作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以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础。发展现代学徒制,需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多方参与的利益机制,实施政府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政府引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金兰 陈玉琪 林锦章 何剑锋
本文以主持开展的一个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学校+行业协会+典型中小企业"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介绍了这种模式中,基于行业学徒中心和企业众筹模式的内涵,以及三方协同的方式与实践过程,对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典型案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友林 井文 朱先容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在校企异地的现实背景下,校企"远程协同"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是题中之意。鉴于地域限制束缚职业学校链接合适的企业资源、校企远程合作中的成本控制可实现降本增效,因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是一重要途径。校企"远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打造需要教与学两大主体同步进行教与学活动,依托教育智能技术构建实时交互平台,模拟真实情境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制定校企成本分摊办法,建立双方利益平衡机制;明确校企矛盾解决方案,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规范指导,建立教学主体管理机制;关注校企协同办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静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具有学生与学徒身份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联合等典型特征。推动"校、企、行、政"四方协同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规约界定,导致"校、政、行、企"主体职责虚化现象比较突出;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处于低效状态;缺乏完善有效的法律保障,导致"校、政、行、企"合作行为的效力不足。基于此,政府应加强立法建制,落实制度保障;职业院校应发挥教育职能,构建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搭建现代学徒制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协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凤 李录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技能人员的不断需求,需要职业院校提升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面对新时期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文章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研究,这有利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政校企行 高职 现代学徒制 机电一体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友林 吴南中
校企异地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借助社会资源来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实现"远程协同"是取得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理论层面来说,校企异地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远程协同"要实现五个协同:身份协同——超越时空的"校企"双身份建设,过程协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培养过程优化,内容协同——基于情境构建"虚拟+实体"运行架构,工具协同——对接实践逻辑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评价协同——按照训育并举形成校企共同评价。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校企需要开发远程协同平台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在线学习空间实现"资源"为中介的学习情境,实施"校企双导师"强化身份管理,配合"实体+虚拟"校企双向流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震震
文章梳理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校企协同实施专业诊改的内涵,认为通过诊改可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提升招生计划性和就业市场性的匹配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支撑度。对此,文章提出了搭建框架、设计"双线多层"模型、建立组织体系、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及管理规范、开发数据平台等诊改路径,并就此设计了运行机制,以期推动校企协同诊改体系的运行。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协同 专业诊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小红
现代学徒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明确企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责权利,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校企合作要以职教集团为桥梁,加强产业和专业的纽带连接关系。作为一种创新的办学体制,现代学徒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推动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现代学徒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校企合作体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省
构建了知识链知识协同机制参量体系框架,基于绝热消去法确定知识链知识协同机制的3个序参量知识需求、知识共享、联盟弹性,并据此构建了知识链知识协同机制理论模型,讨论了知识链知识协同序参量的发展瓶颈,提出了知识链知识协同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序参量 知识链 知识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爱华 刘怀兰
人力资本专用性、合作过程中可信承诺以及投资外部性是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西方代表性国家的学徒制主要是从理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关系入手,较好地克服了关键因素引起的冲突与挑战。佛山市以政府主导为稳定点、企业的积极参与为重难点来发展和完善现代学徒制,通过发展产权混合、资源共享、体制灵活的公共实训中心,以协议方式运营,有利于健全治理机构和决策机制,促进了现代学徒制新机制的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享苟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呼声不断加强。现代学徒制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在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阶段,确定哪一方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现代学徒制的路径选择和相关制度的设计,为此,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基础、动力、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主导力量,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指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静 徐飞跃 王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改革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授课主体、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地点均发生了变化,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企业实践课"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特性,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包括空间构建、双育人主体构建、覆盖式涟漪圈构建,进而构建"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新革 牛东育 徐芳
文章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构建"222"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政校行企二层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实施的系列规范制度、面向专业及合作企业开展遴选等机制建设,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长效运行机制,为促进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房风文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教育型企业的设置是发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教育型企业的设置要参考和学习国际教育型企业的标准,从规模、技术、师资、教学、培训、基地等方面做出基本规定。当然,为保障教育型企业主导作用的发挥,需要解决制度规范、管理机构和财税支持政策等保障问题。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教育型企业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