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0)
- 2023(4268)
- 2022(3536)
- 2021(3235)
- 2020(2709)
- 2019(5835)
- 2018(5940)
- 2017(10547)
- 2016(6056)
- 2015(6871)
- 2014(6977)
- 2013(6511)
- 2012(6060)
- 2011(5439)
- 2010(5466)
- 2009(4944)
- 2008(4760)
- 2007(4415)
- 2006(3780)
- 2005(3344)
- 学科
- 济(19403)
- 经济(19369)
- 管理(14407)
- 业(11614)
- 企(9249)
- 企业(9249)
- 学(7888)
- 方法(7124)
- 中国(6518)
- 农(6172)
- 制(6055)
- 数学(6023)
- 数学方法(5940)
- 财(5638)
- 体(5608)
- 理论(4492)
- 地方(4330)
- 银(4289)
- 银行(4268)
- 业经(4232)
- 行(4153)
- 融(4100)
- 金融(4093)
- 税(3750)
- 农业(3735)
- 教育(3723)
- 税收(3481)
- 收(3448)
- 体制(3331)
- 和(3135)
- 机构
- 学院(81613)
- 大学(81578)
- 研究(32287)
- 济(27396)
- 经济(26557)
- 管理(26126)
- 中国(24019)
- 科学(22032)
- 理学(21864)
- 理学院(21518)
- 管理学(20908)
- 管理学院(20755)
- 农(18529)
- 京(18219)
- 所(17412)
- 研究所(16053)
- 中心(14818)
- 农业(14715)
- 财(14642)
- 业大(14284)
- 江(13814)
- 院(12374)
- 范(12258)
- 师范(12028)
- 省(11382)
- 技术(11301)
- 北京(11264)
- 财经(11043)
- 州(10581)
- 室(10360)
- 基金
- 项目(57283)
- 科学(44011)
- 基金(40259)
- 研究(39778)
- 家(37085)
- 国家(36771)
- 科学基金(29956)
- 社会(23547)
- 省(23028)
- 社会科(22179)
- 社会科学(22176)
- 基金项目(20959)
- 自然(20091)
- 划(20019)
- 自然科(19599)
- 自然科学(19592)
- 自然科学基金(19220)
- 教育(18604)
- 编号(16321)
- 资助(16289)
- 成果(13917)
- 重点(13738)
- 课题(12411)
- 发(12183)
- 部(11955)
- 计划(11860)
- 创(11494)
- 科研(11254)
- 体(10853)
- 创新(10819)
共检索到12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攸欣
庄子《至人无己·逍遥游》篇所述"至人无己"境界,是中国文化中体道体验的杰出表达,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以往对于该篇的解读似未充分阐发庄子的本意与重心,因此作出新的阐释,并就《庄子》内篇其他体道陈述予以简要辨析。体道体验是精神境界高超的个体共同具有的巅峰体验。关于此种体验,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均有所研究,各种描述大都是有根据的,但不够充分准确,作者以不同文化中之体道体验为根据,对其共通性特征作出较为完整扼要的描述、概括,并探讨其根源。
关键词:
庄子 至人无己 体道体验 共通特征 根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燕 李德民
庄子《逍遥游》中的"游"对天地万物而言,既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又是一种运动的方式,而"逍遥"则是"游"的一种极致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以归"一"为标志,"一"就是道家哲学中自然而然的本质存在—"道"。对物而言,"游"的本身就是"逍遥"或无所谓"逍遥";对人而言,必须凭借一定的条件和修养工夫才能达此境界。这个凭借的条件就是"知",这个修养工夫就是"觉"。借"知"以进"觉"的过程并非有意为之,而是通过自然无为的"化"。这样,一个世俗中的常人就可以通过大其心、觉其知、无为自化的方式,沿着"逝—远—反"的途径去接近"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境界 达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泽宇
随着海外汉学的持续发展,中国典籍的普及度和应用率随之攀升。道家元典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庄子》的传入,加速了日本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进程,并催生出林罗山、荻生徂徕等一批优秀的汉学大家,为道家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日本“老庄”思想的通识性读物,福永光司的《庄子内篇读本》为道家思想在日本的通俗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该书对中国之前的注庄作品进行了较全面的继承,并引入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研究方法,摆脱以往中国学者宥于个人情识所错致的“以儒解庄”“以佛解庄”等思想路径,呈现出资料详实、逻辑谨严的著述特点。福永光司的汉学功底深厚,考释全以中国文化视角切入文本,还间接打破了地域间的恒常价值,弥合了中日两国存在的文化分野。因此,该书不仅对日本读者了解《庄子》思想具有普及意义,对于中国道家及庄学研究者而言,亦有相应的借鉴功用。
关键词:
《庄子内篇读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承耀
体验经验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本文站在学术的前沿,对其特征作了10个方面的敏感把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武道房
本文对庄子《逍遥游》的主题重新进行释读。司马迁评价庄子之学"其要归本归于老子之言",历来解庄者,对此阐发不明。《逍遥游》作为《庄子》首篇,开宗明义,实为"明道""颂道"之作,这个"道"即为老子之道。通过考察老子与巫史传统的关系,可以对老子的道论作出新的理解。老子之"道"实际上是从上古时期的"上帝""皇天"等宗教神衹转化而来的一种抽象存在,它虽已不再是人格神,但仍然作为造物主,成为产生和支配宇宙万有的决定性力量。《逍遥游》三节内容,从文脉上看,似全为庄子对惠子的"布道"之言。第一节,通过写小大之辨和万物的有待性,庄子意在描述道体的无大无小及其绝待性、永恒性;第二节,庄子意在说明"证道""见道"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追求;第三节以瓠、樗为喻,庄子说明道之大用在于实现人生的自由和逍遥。总之,《逍遥游》并非如传统所说仅是一种心灵无待的自由境界,而是围绕老子宗教性的终极之道而展开的象喻化的文学说明。
关键词:
老子 道论 庄子 惠子 逍遥游 造物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雪雁
《庄子·内篇》名篇方式非常独特,三字题突破了线性结构的意义稳定性,实现了立体结构的意义流变性。断读方式的多样性与意义侧重点的多变性显现了意义结构的立体性和多层性。《庄子》解读因此歧见纷呈,然而歧见并不意味言说的矛盾,反而昭示意义自身的多重性。歧见以多层意见叠加的方式指向《庄子》本义。《庄子·内篇》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关系,正是《庄子》特有的"卮言"式言说方式的体现,也是庄子语用观的实践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斌
当前全国正在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如何有效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江苏省围绕这一主题,落实育人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於军 季成
顾客体验就像一个洋葱,它有很多层,还有一个核,外面的很多层是花样不断翻新的体验,而不变的核就是体验的灵魂。如果说体验以感情联系为主,那么体验的核心则是以理性反思为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体验是人的生命的体验 ,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不可言说性。从思维图式的视角看 ,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以“体验”之思审视教学 ,体验教学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 ,是师生以整全的生命投入教学之中 ,在与自我、他生命和世界的相遇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
关键词:
体验 体验教学 生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雪
依据消费者调查和结构模型分析,在线评论的信息特征中,评论内容、评论数量和评论差异性能够通过提高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及品牌的认同感,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的品牌信任。由于存在大量网络水军虚构的高分评价,评价星级对于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会产生反向影响。因此,体验型产品购物网站对在线评论的管理策略主要有引导评论内容、增加评论数量、管理负面评论以及清除虚假评论等。
关键词:
在线评论 信息特征 品牌信任 体验型产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淑英
在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悄然而至。作为体验经济的产物,体验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验旅游个性化、情感化和参与性的特征,使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营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体验经济 体验旅游 体验营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馨悦 宋筱璇 刘畅
[目的 /意义]搜索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从简单索引到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创造性解决用户搜索困难,提升用户搜索效果与体验成为现阶段的关注。在心理学中,顿悟是突然出现的解决方案,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与较好的用户体验和效果提升存在关联。目前,信息行为领域对顿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研究关注搜索过程中的顿悟这一特殊现象,对顿悟的过程特征与情感体验开展初步探索。[方法 /过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利用关键事件技术收集85个信息搜索过程中的顿悟案例,对其中33个案例内容展开访谈和主题分析,以揭示顿悟的阶段性特征;并使用量化统计方法探索用户在不同顿悟阶段中的情感体验。[结果 /结论 ]从认知层勾勒顿悟的产生过程,提出僵局、孵化和重构3个关键阶段,识别不同僵局与重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从情感层构建3项测量顿悟的情感指标,刻画用户在僵局和重构阶段的情感主题。对于顿悟的探索有助于促进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克服僵局,积极评估搜索过程,提升搜索效果,生成创造力,并进一步赋能于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顿悟 信息搜索 僵局 孵化 重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於军 季成 张浩敏
实践得最好的组织都鼓励顾客抱怨。因为,一个抱怨的顾客是正在给予组织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机会,如果公正地对待他们,他们也将公正地对待组织。本文体验管理是指企业以提高顾客体验价值为目标,管理顾客全面服务体验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投诉安抚法满足顾客对服务体验完整性的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於军 季成
价值成本法用最简单的方法量化了顾客对每一关键时刻点的体验及其与整体服务体验的关系,给企业衡量顾客体验价值提供了一个可测量的工具。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於军 季成
精益消费不等于减法,从企业创造顾客价值和提供增值服务的视角出发,做加法也符合消费精益法的原则。本文体验管理是指企业以提高顾客体验价值为目标,管理顾客全面服务体验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消费精益法消除顾客体验中的障碍,让顾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