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4)
- 2023(7445)
- 2022(6231)
- 2021(5829)
- 2020(4930)
- 2019(11329)
- 2018(11187)
- 2017(21333)
- 2016(11429)
- 2015(12645)
- 2014(12055)
- 2013(11947)
- 2012(11433)
- 2011(9887)
- 2010(9994)
- 2009(8754)
- 2008(8655)
- 2007(7368)
- 2006(6378)
- 2005(5421)
- 学科
- 济(52862)
- 经济(52834)
- 管理(25236)
- 业(22556)
- 地方(19022)
- 方法(17882)
- 企(16093)
- 企业(16093)
- 数学(15873)
- 数学方法(15591)
- 中国(14917)
- 农(13609)
- 业经(11382)
- 学(10283)
- 产业(9969)
- 农业(9497)
- 地方经济(9491)
- 环境(8435)
- 财(8030)
- 城市(7529)
- 技术(7216)
- 发(6705)
- 制(6643)
- 贸(6457)
- 理论(6454)
- 贸易(6451)
- 和(6341)
- 易(6069)
- 资源(5685)
- 结构(5634)
- 机构
- 学院(150423)
- 大学(147925)
- 济(58948)
- 经济(57466)
- 研究(54897)
- 管理(54758)
- 理学(46982)
- 理学院(46218)
- 管理学(45074)
- 管理学院(44772)
- 中国(39855)
- 科学(36756)
- 京(33781)
- 江(28168)
- 所(27479)
- 农(26309)
- 中心(25619)
- 研究所(25262)
- 财(24302)
- 业大(23984)
- 范(22432)
- 师范(22223)
- 院(21190)
- 农业(20737)
- 北京(20198)
- 州(19457)
- 财经(19043)
- 省(18823)
- 师范大学(18168)
- 经济学(17613)
- 基金
- 项目(108468)
- 科学(85024)
- 研究(77551)
- 基金(76801)
- 家(67685)
- 国家(67179)
- 科学基金(57727)
- 社会(48933)
- 社会科(46561)
- 社会科学(46553)
- 省(45195)
- 基金项目(42327)
- 自然(37803)
- 自然科(36858)
- 自然科学(36849)
- 划(36582)
- 自然科学基金(36114)
- 教育(33246)
- 编号(30761)
- 资助(30013)
- 发(26171)
- 重点(24692)
- 成果(23081)
- 创(22515)
- 部(21984)
- 课题(21938)
- 创新(21200)
- 发展(20925)
- 展(20630)
- 科研(20455)
共检索到226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飙 曹俊 朱骁 邵典
在规划过程中确定城市产业与空间布局是城市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实践进程中经常出现的规划类型。本文结合城市主导产业空间规划实践,提出采用广谱筛选方法,以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广谱分类、广谱甄选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具有功能特色与要求的产业构成进行叠加分析,并提出城市主导产业的业态簇群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皖江城市带的江北产业集中区作为样本案例,对产业广谱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广谱分析在城市主导产业业态甄选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广谱筛选 多元叠加 主导业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韩立钦 王志宏
在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并优化皖江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组织系统,协调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发展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的基本要求。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以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界定皖江示范区旅游城市节点、旅游开发轴线及其基础上的旅游地系统。研究表明:一级旅游城市节点为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原巢湖市等10城镇为二级旅游节点;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安庆、合肥—桐城—潜山交通段为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潜山—岳西—六安等9交通段为二级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规划出示范区四大旅游地系统:滨湖—滨江旅游地系统、区北丘陵旅游地系统、宣州文化旅游地系统、大别山旅游地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长春 曹敏政 甘霖
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产业空间规划在当前中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位居要席。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效率双重约束,设计了一套基于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的产业空间规划路径: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因子分析、象限分析等多种数理分析方法,首先从土地生态功能评价和社会经济系统生产效率评价出发,构建基于生态—生产二维结构关系的综合承接潜力评价矩阵,然后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基础的定量测度,对六大重点承接产业优势度分布的空间适宜性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引导方案,为引导城市带尺度下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整合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辰 张落成 姚士谋
从分析盐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出发,采用AHP决策分析法,通过建模、计算和检验,得出六大重点产业的重要性排序(其中,汽车工业和化工产业的权重最高),以及此六大重点产业布局在盐城下辖各县(市、区)的权重得分。相关计算结果、为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和重点产业空间布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并对AHP法在产业空间布局中的应用做出适当的探讨。
关键词:
AHP 主导产业 产业布局 盐城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苗
本文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从投资带动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工业化推动效应这三个方面评价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的效果。该体系同时考虑了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发展水平、成长能力、基础条件、公共环境、比较优势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皖江城市带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创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是在不断优化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树平 程久苗 项思可 张红梅 朱传民
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区县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区域六大产业类型的分异及集聚程度进行空间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产业区位熵空间分异明显,熵值极高区与极低区表现突出,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②只有轻纺产业发展的集聚程度较高,其他类型产业表现并不突出,区域产业结构关联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竞相合作的区域联动机制;③高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没有高高或低低集聚区域,其他四类产业类型均存在高高或低低的集聚区,而轻纺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说明产业空间布局已处于正在集聚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关键词:
区域联系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视角,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法研究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创新方式。从工程技术和技术经济的角度验证了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认为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定价无据及缺乏规划编制;应从确权、定价、规划、融资、财税等方面着手加快促进开发区地下空间的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堃晖 苏晓倩
避难场所空间供需匹配是城市应急避难管理的至高准则,但人口异动使得避难场所空间供需时常出现实时性错位,构成城市应急的一大挑战。借助人口热力数据、避难场所POI数据,构建避难需求与避难服务的空间分布度量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求解山地城市避难场所供需关系。研究表明:避难需求具有动态聚集效应;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质性;供需错位体现在避难服务的区域性供给真空、供给重叠与高聚集区供给缺口。对此,有必要建立避难场所供需协同机制,通过智慧应急为山地城市防灾避难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生态承载力 长三角—皖江城市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明权 马骥
本文利用1998-2013年皖江城市带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 D I)的资本供给和技术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 D I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向着高级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但技术溢出的整体效应不显著,并且引资质量低和结构不合理造成皖江区域三次产业的不平衡发展。最后从区域联动、优化投资结构和加强自主创新等角度提出优化利用外资,促进皖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泽强 杨军
当前,在皖江城市带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在产业承接中推进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动力;否则,仍将难以摆脱单纯地依赖资源及低廉劳动力成本拉动经济不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并固化。一、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基本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梁梦鸽 焦华富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跨江发展 产业发展模式 空间布局 上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梦 祁春节
城市物流网络的规划与构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物流网络规划的理想模式,给出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物流网络的具体布局规划。结果显示,南京、无锡、苏州可确定为物流园区型节点城市;常州、南通、扬州、泰州、盐城确定为物流中心型节点城市;镇江、徐州、连云港、淮安及宿迁确定为配送中心型节点城市。在此基本布局的引导下,再根据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布局规划,力求因地制宜,切实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网络 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迎成 张一凡 徐嘉勃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县域尺度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县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空间分布格局特点、空间集聚模式和空间布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整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不同类型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就业人数的空间集聚格局差异较大;3交通通道和枢纽、产业园区布局是影响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最后,在上述空间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全县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
ESDA 产业规划 空间布局 如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