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8)
2023(5670)
2022(5078)
2021(4720)
2020(4343)
2019(10139)
2018(10189)
2017(19375)
2016(11306)
2015(13154)
2014(13480)
2013(13506)
2012(12943)
2011(11741)
2010(12024)
2009(11238)
2008(11356)
2007(10577)
2006(8914)
2005(7964)
作者
(35785)
(30177)
(30031)
(28684)
(18993)
(14474)
(14050)
(11980)
(11159)
(10871)
(10104)
(10053)
(9699)
(9604)
(9558)
(9548)
(9316)
(8837)
(8733)
(8613)
(7712)
(7452)
(7450)
(6895)
(6882)
(6800)
(6760)
(6748)
(6259)
(6245)
学科
(46418)
经济(46373)
管理(29069)
(28395)
方法(23873)
(21920)
企业(21920)
数学(21309)
数学方法(21129)
(13687)
(11990)
中国(11872)
(11611)
地方(9510)
(9026)
贸易(9024)
农业(8820)
(8637)
(8622)
业经(8499)
(7639)
(7471)
银行(7438)
(7292)
财务(7269)
财务管理(7246)
理论(7102)
(7037)
(7033)
金融(7030)
机构
大学(167221)
学院(166366)
(65514)
经济(63963)
管理(60269)
研究(58820)
理学(51441)
理学院(50813)
管理学(49783)
管理学院(49478)
中国(43809)
科学(39256)
(36704)
(36253)
(32165)
(30100)
农业(29457)
业大(29438)
研究所(29424)
中心(27656)
(26336)
财经(23735)
北京(22793)
(21771)
师范(21498)
(21325)
(20706)
(20544)
经济学(20112)
技术(19982)
基金
项目(109091)
科学(83338)
研究(76969)
基金(76497)
(68273)
国家(67700)
科学基金(55584)
社会(45529)
(44394)
社会科(42935)
社会科学(42916)
基金项目(40650)
(37577)
自然(37010)
教育(36244)
自然科(36098)
自然科学(36084)
自然科学基金(35431)
编号(32178)
资助(31945)
成果(26963)
重点(25110)
(24020)
(23728)
课题(22935)
(22259)
计划(21994)
科研(21518)
创新(20875)
大学(19937)
期刊
(70482)
经济(70482)
研究(45399)
中国(33360)
(33198)
学报(32183)
科学(26815)
(24671)
大学(22666)
农业(22053)
学学(21428)
管理(19355)
教育(17872)
技术(15072)
(14031)
金融(14031)
(12633)
业经(11619)
财经(11579)
经济研究(11118)
(9916)
问题(9903)
(9436)
统计(8870)
技术经济(8673)
理论(8280)
图书(8279)
业大(8200)
(7843)
商业(7765)
共检索到244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丹婷  农保选  夏秀忠  张宗琼  刘开强  梁耀懋  高国庆  
GR38是自育的偏粳型广亲和性广谱强恢复系种质,为了解其对籼、粳两种类型不育系的恢复特性,发掘该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利用GR38分别与籼型不育系G46A和粳型不育系光A杂交的F2群体,应用集团分离分析方法和SSR标记对GR38的育性恢复基因进行鉴定和定位。结果在G46A/GR38的F2群体中检测到两个独立的育性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SSR标记RM1331与RM3740之间以及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5310与RM486之间;在光A/GR38的F2群体中只检测到一个育性恢复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SSR标记RM3740与RM490之间。GR38对籼粳两种类型不育系的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明华  李泽炳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_1、F_2、F_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籼型核不育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154S温敏感特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大部分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极显著,说明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②除了糙米率和碱消值级以外,其他10个品质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③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粒长>粒长宽比>胶稠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碱消值级>整精米率>糙米率>透明度级>水分>直链淀粉。④在对亲本主要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上供试的不育系以川345A、川106A最好,恢复系以HR13、HR19最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新  黄建鸿  曾跃辉  魏美娇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4个籼型不育系和6个光身恢复系配成24个组合的株高等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光身恢复系的单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光恢1242>光恢039>明恢259>光恢1240>光恢1243>明恢90,不育系的单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广抗13A>钱江A>Ⅱ-32A>谷丰A.综合比较其他性状,光恢1242和光恢039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的父本;广抗13A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的母本.籼光交组合谷丰A和光恢039、钱江A和光恢1242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效应值较大,组合的单株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光身恢复系配组的约4/5组合的单株产量大于对照Ⅱ优明8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纲  李云武  赵德明  杨从金  
恢复系1313是采用粳质粳籼中间材料与籼恢配组的方式选育而成的籼粳中间型广谱抗病恢复系,它具有配合力强、恢谱广、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好,穗大粒多,千粒重30g以上,抗病性强和再生力强等特点,经多个不育系测配的杂种F1,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效华  张泽民  曾瑞珍  张桂权  
S-c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部分F2群体中植株花粉育性表型及与S-c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偏态分离程度,测定了这4个粳型亲籼系在S-c座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G2416-3的基因型为Si-2/Si-2;G2605和G3004-4的基因型均为Si-1/Si-1;G2417-2-1的基因型为Sn/Sn。本文还对F1花粉不育性基因遗传分化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娜   唐颖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目的】籼粳亚种间杂交F_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探究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挖掘新的籼粳杂种不育调控基因,为促进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粳稻品种Sasanishiki和籼稻品种Habataki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自交10代,获得包含95个株系的稳定遗传重组自交系(RIL),基于Illumina平台,对双亲和RIL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RIL中Habataki血缘的分布与比例,进而鉴定偏分离区域作为潜在的籼粳杂种不育位点。同时,剖析“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中典型籼粳稻基因组变异数据,对群体水平进一步验证并趋近目标育性基因区域。最终通过序列比对锁定籼粳杂种不育候选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定点基因敲除,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Habataki和Sasanishiki的杂交F_1在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上体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结实率显著降低,I_2-KI镜检发现F_1花粉育性显著降低。RIL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第1、3、5、6、7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明显的偏分离,即该区域的基因型趋向于籼稻Habataki。通过序列比对,进一步确定已知育性基因Sc、S5和HSA1为第3、6和12染色体上偏分离区域的目标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Haba-3的多拷贝,成功改善了其与Sasanishiki杂交F_1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说明该基因可独立行使功能。同时,在第1染色体的偏分离区域发现Habataki和Sasanishiki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变异,Sasanishiki基因组中一段24.7 kb包含4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在Habataki中被一段64.8 kb包含10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取代,此结构性变异可能参与籼粳杂种育性的调控。【结论】检测到多个籼粳杂种不育相关位点,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的多拷贝成功改善其杂种F_1育性,确定其为水稻亚种间育性改良的目标基因。同时锁定了第1染色体Sd区域的目标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建群  陈林  曾宪平  
以7个新不育系和7个新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II设计),对其F1代9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穗长、株高、穗总粒、千粒重、播抽期和产量上加性效应起到主要作用。而在有效穗和结实率上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株高、千粒重和播抽期等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宜在早代选择。C156A、C157A、C95A和C305、C318、C526这6个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勇  黄大辉  秦钢  梁海福  屈秋明  粟学俊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标记,对华南地区常用的30份杂交稻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所有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是70个,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1.069~4.000之间,平均为2.05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064~0.750,平均为0.456。聚类分析表明,30个水稻恢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8~0.97之间,有4份材料桂55、9518、测315和5058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在强优势组合的培育中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芳明  杨正林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数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军  孙林静  
从控制携带恢复基因的花粉源入手,模拟繁殖中杂交稻对不育系生物学混杂后的回交和自交过程,探讨了恢复基因的迁移和传递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恢复基因迁移至不育系以后,经过一代到二代的回交与自交,其后代的外观性状迅速向回交亲本靠近,出现外形趋同于不育系、结实率有高有低的“同质同形恢”,从而产生不育系自交结实现象。回复突变以及环境的影响,不是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克慧  范濂  武跃廷  孙笑梅  范平  
选用豫 麦3 号卵 圆山羊 草( Ae .ovata) 细 胞质不育 系,对 其育 性恢 复基 因的 遗传 进行 了研究。结 果表明, T 型 恢复 系中具 有显 性恢复 基因, 能够恢 复卵 圆山羊 草胞 质不育 系的 育性,普 通小麦品种 豫麦2 号 中具有一 对隐性 恢复基因 ,显性与 隐性基 因间 的互 作方 式为 基因 上位 作用。 在讨论中对 卵圆山 羊草细胞 质的利用 价值提 出了看法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辉  钱益亮  张宏军  陈满元  夏加发  李泽福  石英尧  吴险峰  王安东  朱苓华  高用明  徐正进  
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红兵  黄璜  龙牧华  刘唐兴  杨友才  
为给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的有效利用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普通玉米自交系 478,8112和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及糯玉米自交系N0 1,N0 2 与 6个来自 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交 ,鉴定了其测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及完全恢复型组合的育性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不育系GDS ,C836G ,CX36B ,C736CA ,C936G在试验条件下不育性稳定 ;自交系 8112 ,478是S型不育系C836H ,CX36B的恢复系 .甜玉米自交系T0 1,T0 2 是C型不育系GDS和T型不育系C936G的恢复系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