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6)
- 2023(10295)
- 2022(9383)
- 2021(9109)
- 2020(7560)
- 2019(17956)
- 2018(17725)
- 2017(33103)
- 2016(18456)
- 2015(21068)
- 2014(21222)
- 2013(21035)
- 2012(19372)
- 2011(17366)
- 2010(17243)
- 2009(15756)
- 2008(15249)
- 2007(12879)
- 2006(11139)
- 2005(9719)
- 学科
- 济(69193)
- 经济(69117)
- 管理(51017)
- 业(47928)
- 企(40136)
- 企业(40136)
- 方法(32890)
- 数学(28363)
- 数学方法(28036)
- 中国(19267)
- 农(18771)
- 财(17169)
- 学(16767)
- 业经(15085)
- 地方(14684)
- 制(13212)
- 理论(12625)
- 贸(12365)
- 贸易(12360)
- 农业(12266)
- 和(12088)
- 易(11998)
- 技术(11129)
- 务(10962)
- 财务(10896)
- 环境(10894)
- 财务管理(10875)
- 教育(10813)
- 银(10629)
- 银行(10581)
- 机构
- 大学(255861)
- 学院(253501)
- 管理(102556)
- 济(96394)
- 经济(94011)
- 理学(88974)
- 理学院(87984)
- 研究(87386)
- 管理学(86385)
- 管理学院(85942)
- 中国(63697)
- 科学(55994)
- 京(55757)
- 所(44420)
- 财(43683)
- 农(41708)
- 研究所(40749)
- 业大(39812)
- 中心(39528)
- 江(35945)
- 北京(35655)
- 财经(34991)
- 范(34429)
- 师范(34117)
- 农业(32504)
- 院(32426)
- 经(31754)
- 州(29776)
- 技术(28138)
- 师范大学(27706)
- 基金
- 项目(179026)
- 科学(139250)
- 研究(131242)
- 基金(127763)
- 家(111801)
- 国家(110843)
- 科学基金(94341)
- 社会(79416)
- 社会科(75015)
- 社会科学(74996)
- 省(70061)
- 基金项目(68654)
- 自然(62587)
- 自然科(61065)
- 自然科学(61048)
- 教育(60661)
- 自然科学基金(59936)
- 划(59578)
- 编号(54550)
- 资助(52918)
- 成果(44592)
- 重点(40158)
- 部(39116)
- 课题(38099)
- 发(37675)
- 创(36978)
- 创新(34366)
- 科研(34342)
- 项目编号(33560)
- 教育部(33282)
- 期刊
- 济(104802)
- 经济(104802)
- 研究(75962)
- 中国(50039)
- 学报(42890)
- 科学(38951)
- 农(37195)
- 管理(36467)
- 教育(32620)
- 财(32029)
- 大学(31924)
- 学学(29725)
- 农业(26443)
- 技术(22698)
- 融(19571)
- 金融(19571)
- 业经(16615)
- 经济研究(16343)
- 财经(15925)
- 图书(15532)
- 理论(13852)
- 业(13781)
- 经(13429)
- 科技(13236)
- 问题(13088)
- 实践(12941)
- 践(12941)
- 林业(11920)
- 技术经济(11829)
- 版(11641)
共检索到37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代喜 李魁鹏 黄开勇 陈琴 莫宗恒 覃建强 莫尚伟
对20年生的包含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收集的102个无性系的试验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杉木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可靠性高。对比5类聚类法,3类聚类法降低了优良无性系的漏选率。与参试无性系6年生时进行的早期选择相比,8年生时早期选择的错选率降低25%。运用3类聚类法对8年生参试无性系进行的早期选择,选对率达到了61.1%。相比对照无性系,决选出的24个无性系材积增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早期选择 选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研究对比了7个杉木速生无性系和1个对照(CK)30年生木材材性的差异,为杉木从木材材性方面选择良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湖南省金洞林场同一立地条件上营造的7个杉木速生无性系和1个对照实生林(CK)30年生的木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量气干密度、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横纹局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10个指标。运用Excel 2016、SPSS 25.0等软件对这些测试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方差分析。【结果】7个速生无性系之间的10项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0年生木材在实验室的气干密度、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横纹局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其的测定均值分别为0.409 g·cm~(-3)、0.322 g·cm~(-3)、70.652 MPa、8.298 GPa、46.56 MPa、104.30 MPa、2.06 MPa、1.91 MPa、3.46 MPa、3.29 MPa,与对照(CK)的误差分别为-0.97%、-0.60%、-0.07%、0.43%、-0.47%、-0.51%、0%、0.53%、-0.29%、-0.49%。【结论】30年生速生无性系的材性与对照(CK)的材性测定均值误差均在±0.9%以下,即没有差异;根据《木材力学性质分级表》和《国产树种分级规格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要求》的规定,它们是属于同一等级强度的木材。经方差分析后认为:不同无性系之间的木材材性是有显著差异的,在95%的置信度估计下,各无性系间有显著差异的材性项目有密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及横纹局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有极显著差异的材性项目有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弦向、径向)。在30年生时,木材密度大的无性系其木材材性比实生林木材要好,也比密度小的无性系木材要好。通过木材材性分析后认为:速生系7922和79172可作杉木速生系良种培育。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木材 材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雄清 张建国 钟建德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 遗传 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林绪平 阮梓材 陈忠林 龚益广 黄小平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之间。选择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通 郑会全 梁瑞友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晏姝 宋自力 唐强
以生长量为选择指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初级种子园20年生子代林作优树选择,共18个优良单株(优树)入选,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达10.2%~55.1%、45.7%~96.3%、120.4%~423.3%。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比率、木材基本密度与木材吸水性在优树间仍广泛变异。单株材积变幅为0.240 8~1.050 5 m3,变异系数(Cv)达40.9%;树皮比率CV值最高,达46.0%;优树XK02、XK04、XK07、XK13、XK14、XK17树皮比率皆<5%,出材率较高;共7株优树木材基本密度值高于优树群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承开
对 4块试验地 10 7个杉木无性系在造林后第 2~ 6a、8~ 9a、13~ 15a时进行每木调查 ,计算各试验地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试验地各无性系遗传力的平均值及遗传变异系数 ,分析其树高和胸径的年 -年表型相关、遗传相关 ;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 1999年单株材积的相关。通过分析计算得出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 (但不宜在造林后 2~ 3a时进行 ) ,其初选年龄应是造林后 5~ 6a ,精选年龄在 8~9a。如果选择年龄过早 ,普遍存在着错选和漏选的问题。在 8~ 9a时入选的无性系其增益较高 :树高、胸径、材积实际增益分别是 17 87%、2 3 4 6 %、6...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早期选择 适宜年龄 效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对 2 1 7个福建省杉木优良无性系 4个年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各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遗传测定 ,从 2 1 7个优良无性系中评选出 2 3个速生优良无性系 ,与杉木第 1代种子园子代相比 ,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具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增产效果 ,适宜于在福建省北部或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表 5参 4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选择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吴克选 占有生 何寿庆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
关键词:
杉木林 间伐强度 生长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伍伯良 阮梓材 李建林 姚邦杰 朱报著
对 1块 7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在不同无性系株数、小区株数抽样下 ,进行树高、胸径、材积及木材密度的无性系排序、遗传参数估算 ,并作效果比较 ,结果如下 :对于生长量测定 ,适宜无性系株数应在 2 0株以上 ,以 30株测定效果较佳 ;适宜小区株数在不同无性系株数下 ,结果不太一致 ,普遍表现为参试无性系株数少 ,宜采用少株小区 ;参试无性系株数多 ,则宜采用多株小区。试验株数为 6、12、2 4株时 ,分别采用 2、4、3或 4株小区的效果较好。对于测定木材密度的适宜无性系采样株数宜在 6株以上 ,而适宜小区采样株数为 1株 ,且为所在小区最优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常耕 周天相 徐金良
对两片包括 1 8个和 1 7个无性系试验林历年树高和胸径作了测量 ,分析了树高和胸径历年位次 ,表型和遗传相关 ,遗传力、遗传和环境方差随年龄增高的时间趋势 ,历年树高和胸径与最后一年测量中所计算的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等。看到无论树高还是胸径 ,早—晚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是极显著的 ,但少数生长型和生长动态模式偏离常态的无性系影响着这些参数在树龄间的稳定性。认为杉木的适宜早期选择年龄在4~ 6a生时 ,但最好从 3a后开始采用两阶段逐步评价和选择的策略 ,第 1阶段先按树高初选 ,第 2阶段按胸径或单株材积做出决选 ,既保证了选择的可靠性 ,又能提前把优良无性系投入生产性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志光 肖复明 沈彩周 邵锦峰 谢双兰 叶金山 聂煜
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基础上,选育出一批杉木无性系,通过13 a的测定表明,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且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根据杉木无性系培育目标,选择出一批生长、材性兼优的杉木无性系以供生产上应用。12年生入选杉木无性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分别为16.8 cm、11.0 m、0.133 1 m3、0.319 3 g.cm-3和331 7μm,遗传增益分别为27.99%、8.09%、94.29%、6.72%和4.5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阮梓材 胡德活 王以珊 韦战 覃冀
对2至4年生的杉木子代林7个物候相进行观察,通过稳健主分量分析,参试的112个家系可分为4类物候型,即:(Ⅰ)芽早展开晚封顶型;(Ⅱ)芽晚展开晚封顶型;(Ⅲ)芽早展开早封顶型;(Ⅳ)芽晚展开早封顶型。造林4a后,第Ⅰ、Ⅱ、Ⅲ种类型比第Ⅳ种类型树高生长量分别大41.21%、20.00%和17.56%。造林10a后验测,第Ⅰ、Ⅱ、Ⅲ种类型比第Ⅳ类型树高生量仍然分别大37.50%、15.78%和23.36%。说明在广东省通过物候测定来进行生长量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在杉木南带多采用第Ⅰ类型家系造林。
关键词:
杉木 家系 物候型 早期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明鹤 沈宝仙 李传涵 梅勇 严明学
Fifteen cuttings of each donor were taken from a clonal hedging orchard and rooted in Hunan Province in spring of 1991. A total of 552 clones were selected out of 1 000 clones based on rooting percentage, growth rate and resistance to disease and insects in 1992 and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忠坤 徐清乾
经过16a对杉木无性系材积、单株干物质、单株纤维量、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纤维含量、木材密度的变异规律和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长、宽不受立地影响。材积、纤维含量、木材密度对单株纤维量贡献率分别为61 7%、22 6%、15 7%。各性状遗传力0 51~0 68。选出了长纤维型造纸材优良无性系12个、中纤维型造纸材优良无性系4个、适合立地条件较差的造纸材优良无性系4个。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造纸材 材积 木材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刘爱琴 黄宝龙 陈友力
为筛选适应退化地生长的杉木无性系 ,通过N素胁迫进行N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杉木无性系的N素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随N素胁迫加剧 ,杉木无性系NR活力及光饱和点下降 ,CO2 补偿点增加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N素胁迫的反应日趋明显 ,根据不同无性系在胁迫条件下的反应 ,把供试无性系分成 3类 :耐N肥性强、耐N肥性弱及耐N肥性一般无性系 ,其中 16 3号和 30 1号无性系是具有较高N素利用效率的省肥高产无性系 ,在肥力较低的林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N素高效 基因型 杉木 无性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