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8)
- 2023(19202)
- 2022(15931)
- 2021(14676)
- 2020(12202)
- 2019(27480)
- 2018(27483)
- 2017(52821)
- 2016(28730)
- 2015(32110)
- 2014(32177)
- 2013(32067)
- 2012(29521)
- 2011(26647)
- 2010(26921)
- 2009(25052)
- 2008(24677)
- 2007(22324)
- 2006(20189)
- 2005(18244)
- 学科
- 济(127041)
- 经济(126898)
- 业(104918)
- 管理(89204)
- 企(85493)
- 企业(85493)
- 农(50307)
- 方法(49920)
- 数学(39631)
- 数学方法(39249)
- 业经(37904)
- 中国(36218)
- 农业(33769)
- 财(33454)
- 地方(30613)
- 制(24646)
- 学(23829)
- 技术(23160)
- 务(22496)
- 财务(22420)
- 财务管理(22390)
- 和(21425)
- 企业财务(21212)
- 贸(21178)
- 贸易(21161)
- 理论(21154)
- 易(20488)
- 银(19195)
- 银行(19145)
- 策(19093)
- 机构
- 学院(415516)
- 大学(410462)
- 济(171913)
- 经济(168381)
- 管理(166053)
- 理学(142222)
- 研究(141570)
- 理学院(140736)
- 管理学(138678)
- 管理学院(137923)
- 中国(108698)
- 京(88472)
- 科学(86397)
- 农(80535)
- 财(77314)
- 所(71757)
- 业大(65009)
- 研究所(64879)
- 江(64788)
- 中心(64349)
- 农业(61920)
- 财经(60895)
- 北京(55838)
- 经(55197)
- 范(54025)
- 师范(53534)
- 州(51683)
- 院(50834)
- 经济学(50407)
- 经济学院(45457)
- 基金
- 项目(275940)
- 科学(217785)
- 研究(204860)
- 基金(198936)
- 家(172751)
- 国家(171155)
- 科学基金(147491)
- 社会(130467)
- 社会科(123417)
- 社会科学(123385)
- 省(110051)
- 基金项目(105850)
- 自然(93961)
- 自然科(91749)
- 自然科学(91729)
- 教育(91676)
- 划(90705)
- 自然科学基金(90112)
- 编号(84629)
- 资助(80116)
- 成果(67840)
- 发(63339)
- 重点(61286)
- 部(60160)
- 创(59175)
- 课题(57855)
- 创新(54687)
- 国家社会(53443)
- 业(51911)
- 科研(51595)
- 期刊
- 济(202781)
- 经济(202781)
- 研究(123864)
- 中国(85825)
- 农(79122)
- 管理(64153)
- 学报(64082)
- 科学(61016)
- 财(59537)
- 农业(53532)
- 大学(48959)
- 学学(46317)
- 教育(44698)
- 融(40614)
- 金融(40614)
- 业经(38367)
- 技术(37595)
- 经济研究(29956)
- 财经(29736)
- 业(28367)
- 问题(27280)
- 经(25571)
- 技术经济(22344)
- 科技(20473)
- 现代(20237)
- 版(20204)
- 图书(19989)
- 商业(19589)
- 世界(19371)
- 理论(18859)
共检索到632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亮 余千 贺正楚 李进生 张涛
农业遗产产业发展是一种对农业遗产地进行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政府和社会不断加大对农业遗产产业开发的投入。运用DEA模型,借助MAtlAb和DEAP 2.1软件平台对1999—2015年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期间,该梯田投入产出效率总体状况不佳,按时间序列可分为低迷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针对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盲目扩大投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影响效率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改进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繁 邹宏霞
龙脊梯田居民经济收入上存在一定的贫富分化,部分低收入村民摒弃农业生产转营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项目,对梯田保护持消极态度,导致梯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从旅游收入与收入来源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遗产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考虑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合理分配相关利益,确保居民利益优先;培养居民保护意识,发挥对遗产保护的主动性。
关键词:
龙脊梯田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经济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忠军 张瑾
文章在深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村寨调研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基础资料结合旅游人类学中相关理论,对旅游业的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影响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山地少数民族 文化遗产 旅游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邹宏霞 易倩倩 周琴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估 紫鹊界梯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林
遗产的精英治理是指在政府监管和引导、在企业介入和经营的前提条件下,社区精英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来引导居民主动参与遗产保护工作。考察村庄是否具有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可以通过考察村干部职位对于村庄精英非经济方面吸引力的大小。从社区的经济发展、遗产保护和社区居民旅游利益分配的多重角度看来,精英治理是一个较优的"博弈"。从自发性、被动的配合到内发性、主动的治理,龙脊平安寨的精英逐渐成长起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对生态保护的意愿越强烈,旅游发展可以加强农户对梯田的保护意愿。农户年龄和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对梯田系统的认知程度越高,而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越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要加强宣传教育,生态保护优先,发展规划先行,逐步消除农户的消极感知,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彤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 ,家庭旅馆在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受到了许多旅游城市的重视。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 ,着重分析了家庭旅馆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以求对我国家庭旅馆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基本认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林 覃峭
基于旅游动力系统理论研究有关成果,本文以龙脊梯田为例,分析了和谐旅游社区建设中面临着景观退化、环境生态衰退、社区文化被侵蚀、利益的分配不公平等不和谐问题,从补偿机制角度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补偿机制在内的旅游系统多维循环动力模型,为实现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旅游社区建设提供基础研究,并就龙脊梯田和谐社区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补偿机制 旅游系统 和谐社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农业 哈尼梯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伟玮 闵庆文 白艳莹 刘某承
随着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2005年被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这一世界级的品牌对当地农村社区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区龙现村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当前龙现村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不断完善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平衡传统农业保护与产业化发展、适度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及加强遗产地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窦银娣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产业融合则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之一的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为例,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特征和作用机理;从内部系统融合、外部系统延伸和空间系统拓展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设途径;最后,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社区营建等视角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保障;研究结果将为案例区和其他类似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重要参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睿 姬长旭
知识转移是乡村旅游产业与人才双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选取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其近30年旅游发展历程中乡村旅游职业农民知识转移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职业农民知识转移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三阶段演进过程,其中政府在知识转移萌芽阶段占主导地位;第一批乡村旅游创业者在知识转移发展阶段起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外来经营者是知识转移成熟阶段主要推动力量。在该演进过程中,知识转移推动农民实现了“传统农民-亦农亦旅的‘两栖农民’-乡村旅游职业农民”的职业转换。文章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晓云 闵庆文 吴忠军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社区型遗产。论文以广西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个案,探讨了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环境感知、关系感知、利益感知、权利感知是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后较显著的感知因子。论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情况的居民感知进行Pearson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益感知方面,居民对收益分配处于不满意水平;居民的经济利益满意程度对旅游总体满意度、未来旅游开发的态度显著相关;家庭旅游经营年收入越高的居民其收益分配满意度越低;②关系感知方面,居民对旅游开发后的关系感知较满意,居民的关系感知对其未来旅游发展态度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居民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
遗产地旅游发展利益网络治理研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感知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紫鹊界梯田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以哈尼梯田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途径的经济学分析——以云南省哈尼梯田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以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为例
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认同: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
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村落治理研究——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