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2)
- 2023(5273)
- 2022(4811)
- 2021(4407)
- 2020(4090)
- 2019(9553)
- 2018(9548)
- 2017(18366)
- 2016(10666)
- 2015(12338)
- 2014(12631)
- 2013(12927)
- 2012(12316)
- 2011(11230)
- 2010(11482)
- 2009(10872)
- 2008(11180)
- 2007(10269)
- 2006(8747)
- 2005(7736)
- 学科
- 济(45240)
- 经济(45201)
- 管理(28619)
- 业(26690)
- 方法(23391)
- 数学(20966)
- 数学方法(20793)
- 企(20460)
- 企业(20460)
- 农(13059)
- 学(11288)
- 财(10886)
- 中国(10619)
- 地方(9633)
- 农业(8663)
- 和(8423)
- 贸(8397)
- 贸易(8396)
- 易(8140)
- 业经(8068)
- 制(7580)
- 环境(7080)
- 资源(6967)
- 务(6569)
- 财务(6551)
- 财务管理(6529)
- 理论(6301)
- 企业财务(6122)
- 银(5989)
- 银行(5953)
- 机构
- 大学(163032)
- 学院(162143)
- 济(62893)
- 经济(61424)
- 管理(59007)
- 研究(57668)
- 理学(50640)
- 理学院(50016)
- 管理学(49006)
- 管理学院(48712)
- 中国(41766)
- 科学(40028)
- 农(38597)
- 京(35381)
- 所(32597)
- 农业(31431)
- 业大(30197)
- 研究所(30024)
- 财(28067)
- 中心(26557)
- 江(25608)
- 财经(22515)
- 北京(21842)
- 范(21252)
- 师范(20974)
- 农业大学(20402)
- 经(20150)
- 州(20104)
- 省(19567)
- 院(19362)
- 基金
- 项目(108349)
- 科学(81961)
- 基金(76270)
- 研究(73739)
- 家(68832)
- 国家(68290)
- 科学基金(55696)
- 社会(43925)
- 省(43660)
- 社会科(41501)
- 社会科学(41482)
- 基金项目(40830)
- 自然(37963)
- 划(37206)
- 自然科(36899)
- 自然科学(36876)
- 自然科学基金(36221)
- 教育(33931)
- 资助(32022)
- 编号(30684)
- 成果(25198)
- 重点(24985)
- 发(24002)
- 部(23802)
- 计划(22566)
- 创(21737)
- 科研(21569)
- 课题(21003)
- 科技(20593)
- 创新(20469)
共检索到234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学毅 冯锐 唐建淮 郭辉 陆岗 韦素美 黄凤宽 李创珍
对已发现的2份高抗稻瘿蚊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抗源受显性基因控制,可能来源于同一抗性基因;其与多抗1号(含Gm6抗性基因)一样能抗中国的4种生物型,但与Gm6不等位,可能是一种新的抗性基因。
关键词:
稻瘿蚊 鉴定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对水稻品种ARC5833进行抗稻瘿蚊不同生物型抗性评价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RC5833高抗稻瘿蚊中国Ⅱ型和Ⅳ型;ARC5833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基因与IET2911(Gm2)、BG404-1(Gm3)、ARC5984(Gm5)和多抗一号(Gm6)的抗性基因等位,与OB677(Gm4)的抗性基因不等位;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基因则与IET2911、BG404-1、OB677、多抗一号的抗性基因均不等位,但与ARC5984的抗性基因等位。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生物型 抗虫性 遗传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伟 陈粟 李维明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并指出了抗稻瘿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梁广文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可分为9 类,每一类的品种都具有不同的抗性特点。
关键词:
褐飞虱 稻瘿蚊 生物型 抗虫性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张宗琼 夏秀忠 杨行海 张晓丽 徐志健 李丹婷 农保选 冯锐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家仕 徐晶 苏建睦 袁红娟 何龙飞 于梅花 王爱勤 李创珍 韦善清
以多个稻瘿蚊抗性和敏感种质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细胞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水稻叶片细胞特征与抗稻瘿蚊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稻瘿蚊和敏感稻瘿蚊水稻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形态、细胞类型和排列类似,硅相对含量(wt.%)与稻瘿蚊抗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62;气孔宽、气孔宽/长比、气孔密度与稻瘿蚊抗性负相关;硅细胞大小、面积、密度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气孔长、气孔边缘上的乳突数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长细胞大小和面积、栓细胞面积及刺毛密度与稻瘿蚊抗性相关不大。说明部分叶片细胞特征与稻瘿蚊抗性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农春莲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兵伟 覃嘉明 时成俏 郑加兴 覃永嫒 黄安霞
【目的】通过对一个热带高抗玉米南方锈病材料S313与4个高感玉米南方锈病材料组配的8个F_2群体进行两年三季的遗传分析,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其中1个F_2群体进行局部遗传图谱构建及抗性基因定位,并利用大群体及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对抗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连续三季对8个F_2分离群体,分3个时期进行病原菌接种,玉米生长后期按1—9级标准等级记载各单株的抗南方锈病级数,进行抗性表型鉴定,最终确定抗、感分离比例。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多态标记,选择其中均匀分布的192个标记对S313×PHW52的F_2群体中各30个高抗、高感子代进行KASP分型。利用第10染色体短臂上19个SNP标记对整个F_2群体进行分型,构建局部遗传图谱;将遗传图谱与田间抗性表型鉴定结果相结合进行抗性QTL定位。开发初定位区间内10个SNP标记对次级群体进行标记分型,根据交换单株数量大小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根据玉米B73 Ref Gen_V4参考基因组信息,列出对应定位区间内的所有基因,利用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确定可能与玉米抗南方锈病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8个F_2群体田间抗、感分离比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说明热带自交系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效应比较大的主效QTL控制。利用56K芯片筛选出2个亲本间的多态标记16 426个。利用192个标记对各30个抗、感子代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1个抗性连锁标记Affx-90241059。利用19个SNP标记构建了总遗传距离为31.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77 cM的局部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把该主效QTL定位在标记Affx-91298359与标记Affx-91182449之间,区间大小约2 M。进一步利用F_2大群体及10个SNP标记把该区间缩小到474 K的范围内。玉米参考基因组B73的对应区间内共有63个基因,其中3个基因LOC103640657、LOC100191493、LOC103640673编码的蛋白质与植物抗病性有关,因此把这3个基因列为热带玉米种质S313高抗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候选基因。【结论】S313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是由1个主效QTL控制,并且S313的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短臂约0.47 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有3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候选基因。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抗性 QTL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夏秀忠 杨行海 梁树辉 张晓丽 徐志健 农保选 张宗琼 冯锐
【目的】探究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的抗性与遗传多样性,为优异抗性水稻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临桂、贵港、邕宁、博白、横州、扶绥、玉林和防城港8个居群的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飞虱鉴定,利用筛选出的62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Structure ver 2.3.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聚类图,利用GenAlEx 6.5分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并进行不同类群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褐飞虱抗性鉴定表明,表现为高抗、抗、中抗、中感的材料分别有7、34、31和4份。遗传多样性分析中,7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含10.79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变幅为4~19个,其中稀有等位基因348个,占总数的52.02%,平均每个位点含5.613个;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变异范围在0.158~0.855,平均为0.3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异范围为0.260~0.894,平均为0.75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248~0.885,平均值为0.727。8个居群He表现为防城港>邕宁>贵港>博白>扶绥>横县>玉林>临桂,种质褐飞虱抗性与居群纬度和He无显著相关性(P>0.05),居群纬度与居群He的相关系数(r)为-0.822,达显著水平(P<0.05)。遗传结构分析显示,K=3时,供试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8个居群两两之间有85.71%的居群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分析表明,防城港、博白、邕宁居群之间及贵港与扶绥之间基因交流频繁。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来源主要为个体内与个体间,群组间的变异比例较小。【结论】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表现出较好抗性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新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和优异等位基因,并转育创新抗性新种质,可用于培育多抗优质水稻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李瑞芳 李焜华 韦善富 黄凤宽 韦丽丽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君 尚兴朴 姚艳霞 赵文霞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等位基因数(Ne)呈中度正相关,与观测杂合度(Ho)呈负相关,而与期望杂合度(H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没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当样本量小于25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有效等位基因数增幅明显,观测杂合度起伏变化较大,但当样本量大于30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上述两个指数增(降)幅度平缓。[结论]在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刺槐叶瘿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选取的最适样本量应为25~30,分析的最适遗传多样性指数应为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该研究结果将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并有助于分析其他入侵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同时可为其他双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样本量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素君 戴良英 刘雄伦 吴俊 宁约瑟 高佳 胡亚军 刘金灵 王国梁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籼稻品种1701中,得到了大量的T1代和T2代转基因植株.对T2代植株进行遗传分析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Pi9已转入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T2代植株中得到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万荣 薄天岳
在萎蔫病发生严重且均匀的自然病圃,对国内外675份胡麻品种资源进行抗萎蔫病的筛选与鉴定,选出32份高抗萎蔫病胡麻品种资源,应用这些资源育成了晋亚6号胡麻品种及8777-24-3新品系,并将“7544”、“7669”直接用于生产。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萎蔫病性属于细胞核显性遗传,具有较高遗传力。用高抗与高感、丰产型品种组配,可以选育出超亲类型的丰产、抗病新品种(系)。
关键词:
胡麻 萎蔫病 品种资源 抗病性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瑞 李春林 童晓玲 曹明亚 石美宁 徐安英 鲁成 代方银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蚕病,极大地影响蚕业生产。本研究旨在定位对BmNPV高抗的家蚕品系中控制其抗性的基因,进而解析其抗性遗传机制,为培育抗性素材和品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BmNPV高抗家蚕品系99R和较感品系Dazao-N为亲本,配制连锁分析(BC_1F)和定位分析(BC_1M)回交群体。首先对两个亲本品系进行浓度梯度添毒,统计感病死亡的家蚕头数,运用SPSS 17.0软件,计算其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