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7)
- 2023(13601)
- 2022(11701)
- 2021(11335)
- 2020(9411)
- 2019(21680)
- 2018(21418)
- 2017(41656)
- 2016(22533)
- 2015(25619)
- 2014(25598)
- 2013(25524)
- 2012(23435)
- 2011(20683)
- 2010(21184)
- 2009(19823)
- 2008(18723)
- 2007(16557)
- 2006(14789)
- 2005(13105)
- 学科
- 济(88410)
- 经济(88305)
- 业(73139)
- 管理(65405)
- 企(51704)
- 企业(51704)
- 农(48226)
- 方法(36895)
- 财(35012)
- 农业(32140)
- 数学(32125)
- 数学方法(31745)
- 中国(30187)
- 融(27257)
- 金融(27256)
- 银(26550)
- 银行(26517)
- 行(25461)
- 业经(24008)
- 制(23239)
- 地方(22009)
- 务(19295)
- 财务(19227)
- 财务管理(19170)
- 企业财务(18288)
- 学(17448)
- 体(15985)
- 贸(15365)
- 贸易(15352)
- 易(14976)
- 机构
- 学院(312593)
- 大学(309375)
- 济(126304)
- 管理(125846)
- 经济(123461)
- 理学(108573)
- 理学院(107511)
- 管理学(105818)
- 管理学院(105286)
- 研究(102538)
- 中国(85496)
- 京(65261)
- 财(65052)
- 农(64791)
- 科学(62541)
- 所(51810)
- 业大(50428)
- 中心(49567)
- 农业(49404)
- 财经(48175)
- 江(46633)
- 研究所(46350)
- 经(43639)
- 北京(41297)
- 范(39687)
- 师范(39402)
- 州(38175)
- 经济学(36428)
- 院(35950)
- 财经大学(35262)
- 基金
- 项目(208821)
- 科学(163416)
- 研究(157747)
- 基金(150218)
- 家(128923)
- 国家(127720)
- 科学基金(110055)
- 社会(98250)
- 社会科(92764)
- 社会科学(92735)
- 省(82551)
- 基金项目(80685)
- 教育(70424)
- 自然(70086)
- 自然科(68390)
- 自然科学(68378)
- 划(67739)
- 自然科学基金(67119)
- 编号(67034)
- 资助(61442)
- 成果(54500)
- 部(46105)
- 重点(45861)
- 发(45154)
- 课题(44559)
- 创(43387)
- 创新(40337)
- 项目编号(39624)
- 国家社会(39585)
- 科研(39580)
共检索到475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通过货币供给、信用创造等资金运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有强大的农村金融作后盾。广西是农业大省,但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失灵状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暂时失灵、无法为农村金融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理应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因此,在当前广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奋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大背景下,财政如何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以支持"三农"发展,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丹 魏华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维国 李立清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吉富星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财政部门及金融部门亦承受了较大压力,支农压力日益剧增。与此同时,财政与金融在支农过程中,往往处于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本文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对支农的目标分类、主体分层,分析各个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行为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整合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进而形成互补互促、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以加强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性、有效性。
关键词:
支农 机制设计 财政 金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晓峰 韦广春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彪
现如今,我国财政金融支农规模日益庞大,然而在发展道路上却显现出很多问题,例如金融支农过于形式化、过于功利化,新型主体获得支持成本过高,支持结构不够集中以及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配合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现阻碍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发展,所以只有彻底消除上述问题,通过增加财政支农的支持标准、遏止所有行政报酬事件、制定专属支持项目、完善金融支农帮扶制度与担保系统以及加深金融财政支农合作互联等方式,开发出凸显创新特色的财政金融服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协同效率 演化规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慧 吉富星
长期以来,我国“三农”支出获得了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大力支持,但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在当前政府隐性债务整肃和财政紧平衡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保障在合规性、风险、规模和可持续性上都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可成为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力点。这需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发挥好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加强融资规范和创新。其中,“三农”项目融资的合规性和可得性核心在于还款来源和信用结构,落脚点在于财政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相容制度。当前,应立足于项目谋划,加强政策衔接和模式创新,提升“三农”自身“造血”能力;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方式更加有效,打好财政金融的“组合拳”;加大政策倾斜、强化激励约束,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内生动力;加强多方互动合作,撬动、引导多元投入,合理分担风险,增强投入的精准性、有效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董文杰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三农"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科学把握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必要对这一阶段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且2004年以后这一效应明显加强;相反,金融支农政策的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伟 田杰
本文借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将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支农资金结合在一起,对1992-2005年湖北省农业投入资金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该省农业投入资金配置效率欠佳,并有下降趋势。在系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投入资金效率的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资金投入 效率评价 DEA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永跃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剖析其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农业问题、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三者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多方分析和论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规模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