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2)
- 2023(10064)
- 2022(8604)
- 2021(8080)
- 2020(6885)
- 2019(15775)
- 2018(15856)
- 2017(30937)
- 2016(16870)
- 2015(18861)
- 2014(18867)
- 2013(18356)
- 2012(16614)
- 2011(15016)
- 2010(15292)
- 2009(14234)
- 2008(14150)
- 2007(12825)
- 2006(11170)
- 2005(10020)
- 学科
- 济(66742)
- 经济(66564)
- 管理(52931)
- 业(47507)
- 企(41914)
- 企业(41914)
- 方法(33616)
- 数学(28559)
- 数学方法(27972)
- 财(19538)
- 制(17233)
- 农(17101)
- 中国(16479)
- 业经(15841)
- 学(14835)
- 理论(13171)
- 和(12209)
- 务(12069)
- 财务(12018)
- 财务管理(11987)
- 体(11700)
- 企业财务(11393)
- 环境(10822)
- 银(10812)
- 银行(10791)
- 技术(10686)
- 地方(10669)
- 农业(10606)
- 行(10243)
- 划(10159)
- 机构
- 大学(238743)
- 学院(238599)
- 济(94964)
- 经济(92891)
- 管理(92314)
- 理学(79752)
- 研究(79299)
- 理学院(78902)
- 管理学(77199)
- 管理学院(76776)
- 中国(59293)
- 京(50232)
- 科学(50157)
- 财(47303)
- 农(40653)
- 所(40476)
- 财经(36972)
- 研究所(36662)
- 业大(36648)
- 中心(36102)
- 江(35953)
- 经(33325)
- 农业(31660)
- 北京(31420)
- 范(29727)
- 师范(29408)
- 经济学(28869)
- 院(28704)
- 州(28308)
- 财经大学(27481)
- 基金
- 项目(163152)
- 科学(128798)
- 基金(119057)
- 研究(115820)
- 家(104713)
- 国家(103921)
- 科学基金(89329)
- 社会(75180)
- 社会科(70438)
- 社会科学(70415)
- 省(64223)
- 基金项目(62086)
- 自然(59068)
- 自然科(57606)
- 自然科学(57586)
- 自然科学基金(56536)
- 教育(54517)
- 划(54206)
- 资助(49805)
- 编号(45634)
- 重点(37190)
- 成果(37130)
- 部(36232)
- 创(33948)
- 发(33431)
- 制(33341)
- 课题(32539)
- 创新(31853)
- 科研(31526)
- 教育部(31033)
- 期刊
- 济(103206)
- 经济(103206)
- 研究(68165)
- 中国(49183)
- 学报(40307)
- 财(38677)
- 农(37262)
- 科学(36572)
- 管理(34835)
- 大学(30845)
- 学学(29338)
- 教育(25984)
- 农业(25031)
- 技术(21695)
- 融(20406)
- 金融(20406)
- 财经(18812)
- 经济研究(16904)
- 业经(16109)
- 经(16088)
- 业(13849)
- 统计(13672)
- 问题(12917)
- 策(12686)
- 版(12367)
- 技术经济(12010)
- 科技(11870)
- 决策(11215)
- 业大(10482)
- 资源(10378)
共检索到350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露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珑 何英彬 王向一 陈慧聪 王用业 吴秀英 宁炯 张志良 焦宜帆
[目的]为优化我国冷凉区作物种植结构布局,选择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冷凉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动态过程导向的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时空精细化评价方法,开展典型马铃薯早熟、中晚熟品种种植适宜性研究。[方法]根据马铃薯干重与生育时间函数关系获取以每天为评价基本单元的纵向加权精细化赋值,基于随机森林方法获取横向环境指标精细化加权值,生成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应用马铃薯空间实际种植点及DSSAT-SUBSTOR-Potato模型模拟马铃薯单产,对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结果](1)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的种植适宜区集中于大兴安岭林区与平原交界的缓冲地带,而马铃薯中晚熟延薯四号适宜区分布在平原、林区与平原交界处。无论是费乌瑞它或是延薯四号,其在牡丹江林前耕地区域的适宜性普遍不高,但是在牡丹江周围的平原耕地适宜性较好;(2)基于动态过程导向的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时空精细化评价方法与模型评价方法有关早熟品种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重合度超过70%;在生长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区评价中,由于权重和生长期差异导致评价结果出现不同,尤其在低适宜区差异更加明显,重合度低于40%。[结论]由此可知,应用不同方法评价作物种植适宜性时,不同的品种可能获取不同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恬 谷达华 郑财贵 郭欢欢 杨丽娜 马世五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露 潘启迪 郭文华 李超 肖飞 张玉韩 孙丹峰 孙强强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春雷 张超 张文宗 康西言
该文介绍了利用GIS平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所建立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特点和功能,系统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和地形条件对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提高了农作物引种栽培气候适宜性评估和农业气候区划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农作物 适宜性评估 系统设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晓智 石晓宇 赵炯超 林倩 史梦霞 商蒙非 褚庆全
为探究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利用MaxEnt模型,基于1991—2017年全国707个标准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裸燕麦地理分布信息,分析影响裸燕麦分布的气候指标并对裸燕麦潜在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从16个潜在气候因子中筛选出影响裸燕麦种植分布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日均温≥30℃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其最适宜阈值分别为302.7~462.8mm、-3.5~1.0℃、2.3~21.1d和29.2~37.4℃。MaxEnt模型模拟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86.37×103、780.72×103、2 593.53×103和5 894.10×10~3 km~2,分别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00%、8.09%、26.86%和61.05%。中国裸燕麦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多数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青海省中东部,另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也有零星最适宜区分布。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适宜区面积辽阔,发展裸燕麦规模种植的潜力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思思 龙秀琴 赵卫权 张洪亮 李安定 李威
[目的]百香果近几年在贵州域内推广种植,因本地整体气候环境条件与其最优生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百香果无法越冬、成熟果实产量和质量较低等问题,因此分析贵州省百香果种植适宜性对其产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百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分为两层:生长适宜层与现状限制层,生长适宜层除了5项常规生长指标(常年均温、最冷月均温等)外,考虑贵州百香果种植低产、质低的问题,引入百香果关键生长期(5—11月、7—8月)的温度作为生长指标之一;现状限制层包括5种不宜种植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重度石漠化、极度石漠化以及坡度大于25°地区。运用空间叠加、栅格计算以及空间统计等GIS方法得出百香果种植适宜评价结果。[结果]①评价等级面积:不适宜>次适宜>适宜,面积分别为1 456.096 457万hm~(2)、274.224 849万hm~(2)、31.348 694万hm~(2),全省无最适宜区分布。②次适宜区面积较广,但在黔西和黔中地区分布面积较少;适宜区涉及到25区县,81.71%适宜区集中在南北盘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域。③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区县为基本单元,根据适宜性程度进行百香果产业发展区划,其中重点5个、一般区11个、分散选育区27个、非推荐种植区45个。④可种植百香果贫困区县有22个,占贫困县总数的66.67%。[结论]贵州省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33个贫困县中10个贫困县区县可作为百香果产业发展区。
关键词:
百香果 种植适宜性 贵州 区划 贫困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淑丽 任红艳 施润和 崔成
[目的]加强并高质量推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是丰富食用油供给体系的重要手段。全面评价我国油茶种植的适宜性,是科学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基础。[方法]基于2008—2018年油茶产业发展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土壤性状数据等环境数据,从规模和效率2个角度分析各省当前油茶种植及产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同时根据油茶种植对气象、地形、土壤等因子的要求,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油茶种植潜力评价结果,并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结果表明,最适宜栽培区集中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湿热地区,主要有江西、湖南、福建大部,广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其中,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具有较高的规模充分程度;河南、广东、福建、湖南具有较高的效率充分程度;湖南、安徽、河南规模和效率充分程度均较高。我国油茶种植以及产业发展潜力较高,尤其以广西省和云南省等地区为甚。[结论]我国适宜种植油茶和发展油茶产业的地区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建议加强油茶种植基地等建设,以提升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水平。本研究可为科学规划并推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冯金侠 卞新民 臧敏 胡大伟
在分析了400多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因子的限制原理,在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变动赋权原理和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的不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作物地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变动赋权分析 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协裕 邢世和 张黎明
空间同位模式的局部挖掘算法存在挖掘结果无统计显著性意义、缺少领域知识介入导致挖掘结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引入领域专家知识选择候选模式,构建候选模式属性的兴趣度函数作为局部空间统计量,对空间候选模式的兴趣度值聚集区域进行挖掘,进而合并聚集区域的邻域确定模式的空间区域.经过分析及验证,利用该方法对长汀县烟草种植适宜性结果数据集进行处理,发现了主要养分高但不适合种植烟草的异常模式及区域.据此,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施用石灰和硼肥等改善烟草种植条件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睿文 周忠发 黄登红 黎前霞 胡灵炆
目前,全国的火龙果种植已达一定规模。但已有的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往往仅考虑气候条件,未能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等因素。[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结果表明:①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 205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0.03%;②罗甸县、贞丰县、望谟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 979hm~(2)、9 060hm~(2)、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1 123hm~(2);安龙县、平塘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1 089hm~(2);③推荐种植县中,适宜区在罗甸县中部和南部、贞丰县东南部、望谟县南部分布较多,涵盖30个乡镇;一般种植县中,适宜区集中于册亨县东部、镇宁县南部、关岭县东南部地区的20个乡镇。[结论]本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充分考虑贵州高原山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多因子评价,弥补了以往单因子研究的不足,可为为山地农业产业布局和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延琼 李韵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雪 陈良松 马友华 王静 唐欣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
关键词:
茶叶 耕地 六安市 地理信息系统 适应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睿文 周忠发 黄登红 黎前霞 胡灵炆
目前,全国的火龙果种植已达一定规模。但已有的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往往仅考虑气候条件,未能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等因素。[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结果表明:①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 205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0.03%;②罗甸县、贞丰县、望谟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 979hm~(2)、9 060hm~(2)、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1 123hm~(2);安龙县、平塘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1 089hm~(2);③推荐种植县中,适宜区在罗甸县中部和南部、贞丰县东南部、望谟县南部分布较多,涵盖30个乡镇;一般种植县中,适宜区集中于册亨县东部、镇宁县南部、关岭县东南部地区的20个乡镇。[结论]本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充分考虑贵州高原山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多因子评价,弥补了以往单因子研究的不足,可为为山地农业产业布局和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