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8)
- 2023(8793)
- 2022(7101)
- 2021(6692)
- 2020(5101)
- 2019(11400)
- 2018(11274)
- 2017(20738)
- 2016(11621)
- 2015(12674)
- 2014(12464)
- 2013(11855)
- 2012(10669)
- 2011(9571)
- 2010(9731)
- 2009(9076)
- 2008(8847)
- 2007(7831)
- 2006(6989)
- 2005(6525)
- 学科
- 管理(39350)
- 济(39214)
- 经济(39136)
- 业(30546)
- 企(25724)
- 企业(25724)
- 财(14079)
- 制(13630)
- 方法(13347)
- 农(13139)
- 环境(12446)
- 中国(11834)
- 数学(11289)
- 业经(11211)
- 数学方法(11080)
- 体(9495)
- 地方(8739)
- 划(8628)
- 学(8548)
- 农业(8476)
- 务(8063)
- 财务(8028)
- 财务管理(8007)
- 银(7962)
- 银行(7951)
- 体制(7949)
- 融(7786)
- 金融(7783)
- 行(7596)
- 企业财务(7590)
- 机构
- 学院(155980)
- 大学(152355)
- 济(60914)
- 经济(59433)
- 管理(55971)
- 研究(51532)
- 理学(47225)
- 理学院(46704)
- 管理学(45942)
- 管理学院(45646)
- 中国(39708)
- 财(32556)
- 京(31659)
- 科学(30667)
- 江(25185)
- 所(24906)
- 财经(24614)
- 中心(24023)
- 农(23254)
- 研究所(22154)
- 经(22024)
- 业大(21654)
- 范(20399)
- 师范(20193)
- 州(20029)
- 北京(20007)
- 院(19586)
- 经济学(19049)
- 财经大学(17956)
- 农业(17519)
- 基金
- 项目(104922)
- 科学(82334)
- 研究(81071)
- 基金(74187)
- 家(63885)
- 国家(63335)
- 科学基金(54371)
- 社会(51520)
- 社会科(48738)
- 社会科学(48727)
- 省(42339)
- 基金项目(38868)
- 教育(38053)
- 划(34871)
- 编号(33211)
- 自然(32787)
- 自然科(31811)
- 自然科学(31803)
- 自然科学基金(31205)
- 资助(28944)
- 成果(27412)
- 制(26266)
- 课题(24388)
- 重点(24260)
- 发(23117)
- 部(22985)
- 创(22718)
- 国家社会(21498)
- 创新(21255)
- 性(20924)
共检索到24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黄绪全 谢贤贞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论述广西生态保护评价制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广西生态保护补偿存在的短板,并提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生态要素 多元化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成玉 孙加秀 周晓庆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更多的是为其他目标而并非为生态补偿制定,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维护环境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局限性,揭示了实践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障碍,进而提出从赔偿观念、立法、补偿支付机制及地方模式探索等方面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转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彰民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体系内,我国农村地区因生产方式落后和产业结构单一,使得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脱贫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任何短板或者盲区都将影响上述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鉴于此,文章从多个层面给出相对应的补偿机制,希望借此为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短板 补偿机制构建 新时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润秋
四川省农村土地生态补偿的典型案例,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普遍问题: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陷入"生态诅咒";受偿意愿未得到满足;现有补偿标准偏低。其深层原因在于生态补偿缺乏法律基础、产权基础、谈判机制和造血机制。优化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逻辑在于通过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及明晰产权解决"公地悲剧"和"搭便车行为"。补偿标准的内在逻辑是在顶层设计框架下,通过补偿双方博弈,对土地利用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进行补偿。补偿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的双重脱贫。农村土地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是分区、分层、分类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路俊伟 陈利军
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从三江源区近60年的人口变化入手,分析三江源区教育和教育补偿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三江源区教育生态补偿的多元路径,建议制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提高义务教育补助、创建内地三江源班(校)。
关键词:
教育 生态补偿 三江源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合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以落实成为全新命题。总体来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较为清晰、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以及补偿标准日渐完善,但还面临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缺乏与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深度融合、尚未明确规定补偿目标的具体程度、未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全覆盖、测算方法对生态系统差异性考量不足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以驱动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目标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并从推动补偿政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强化环境保护目标,拓展覆盖范围,优化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李效筠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生态补偿的要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科学提高补偿标准、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强化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等路径,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为辽宁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施文泼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与北京一山相承、一水相连,是首都地区和华北平原的西北生态屏障,也是涵养京津水源的重要地区。张家口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应高强度开发的地区,在主体功能分区中属于限制开发类型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环境保护一直高度重视。但是在现有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凡斌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简要回顾了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进展,归纳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内容以及主要观点,对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角度,提出新时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领域以及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研究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榕 刘冷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在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做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青海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工作力度大、推进快、覆盖广、成果效益斐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基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青海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福兴 姜丽秋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慧 马永欢
生态补偿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关注不足等问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关键性要素主要包括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条件性和有效性。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需瞄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配合使用不同补偿方式,精准有效监督补偿客体,构建补偿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