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5)
- 2023(11003)
- 2022(9851)
- 2021(9443)
- 2020(7939)
- 2019(18712)
- 2018(18730)
- 2017(36523)
- 2016(19918)
- 2015(22458)
- 2014(22431)
- 2013(22000)
- 2012(19810)
- 2011(17678)
- 2010(17692)
- 2009(15970)
- 2008(15310)
- 2007(12945)
- 2006(11162)
- 2005(9427)
- 学科
- 济(78136)
- 经济(78058)
- 管理(55038)
- 业(51828)
- 企(43808)
- 企业(43808)
- 方法(40484)
- 数学(35759)
- 数学方法(35096)
- 农(19508)
- 中国(18590)
- 学(17427)
- 财(16940)
- 业经(16654)
- 地方(16365)
- 理论(14443)
- 农业(13112)
- 贸(12822)
- 贸易(12814)
- 和(12716)
- 易(12398)
- 技术(12231)
- 环境(12203)
- 制(11484)
- 务(11081)
- 财务(11008)
- 财务管理(10989)
- 划(10853)
- 企业财务(10356)
- 教育(10069)
- 机构
- 学院(275271)
- 大学(274909)
- 管理(112933)
- 济(102457)
- 经济(100082)
- 理学(99300)
- 理学院(98187)
- 管理学(96023)
- 管理学院(95557)
- 研究(87708)
- 中国(62416)
- 科学(58418)
- 京(58413)
- 财(44374)
- 所(43795)
- 农(43541)
- 业大(43279)
- 研究所(40493)
- 中心(39612)
- 江(37977)
- 范(37008)
- 师范(36679)
- 财经(36663)
- 北京(36596)
- 农业(34310)
- 经(33242)
- 院(32194)
- 州(31965)
- 技术(30302)
- 师范大学(29650)
- 基金
- 项目(197899)
- 科学(155498)
- 基金(142991)
- 研究(142046)
- 家(125121)
- 国家(124130)
- 科学基金(107272)
- 社会(86845)
- 社会科(82321)
- 社会科学(82296)
- 省(78358)
- 基金项目(76922)
- 自然(72908)
- 自然科(71252)
- 自然科学(71237)
- 自然科学基金(69892)
- 划(66216)
- 教育(66164)
- 资助(59648)
- 编号(58511)
- 成果(46055)
- 重点(43998)
- 部(42534)
- 发(41353)
- 创(41156)
- 课题(40212)
- 创新(38265)
- 科研(38113)
- 大学(36596)
- 计划(36404)
- 期刊
- 济(105805)
- 经济(105805)
- 研究(75872)
- 中国(47146)
- 学报(44487)
- 科学(41367)
- 管理(40001)
- 农(38786)
- 大学(33061)
- 教育(32151)
- 财(31355)
- 学学(31160)
- 农业(27808)
- 技术(25485)
- 业经(18047)
- 融(17878)
- 金融(17878)
- 经济研究(16964)
- 财经(16343)
- 图书(15236)
- 业(14777)
- 科技(14304)
- 经(13758)
- 问题(13673)
- 技术经济(13519)
- 理论(13339)
- 资源(13023)
- 统计(12834)
- 实践(12504)
- 践(12504)
共检索到378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翠丽 谭宗琨 李紫甜
甘蔗寒冻害是蔗糖主产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大范围、严重的甘蔗寒冻害造成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含量下降,给广大蔗农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受蔗区地形地貌复杂及气象观测台站分布稀疏等因素制约,寒冻害过程影响期间难以获取区域甘蔗实际受害信息,给甘蔗寒冻害过程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实现及时、真实地反演甘蔗产区寒冻害程度,文章基于广西历年冬季寒冻害过程最低气温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EOS/MODIS卫星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别构建基于地理信息、基于地理信息及下垫面信息耦合的最低气温空间推算模型,创建了逐年寒冻害过程最低气温格点数据库。并以2008年辐射型、2010年平流型寒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昆 蔡青 刘家勇 毛钧 范源洪
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瑜 吴代东 牟海飞 江文 蒙平 陈丽娟 李小泉 蔡炳华 韦华芳 林贵美 李朝生 张进忠 赵明
以2008年初极端低温胁迫对广西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启示,针对各地香蕉寒冻害危害情况调查标准不统一,对寒冻害造成损失的评估存在差异等问题,将香蕉寒冻害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综合灾损,最终完成了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其灾损评估标准的制定。对广西各地可能发生寒冻害的时间和概率进行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表明,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始发生1级、2级寒害的时间分别为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平均发生概率达到50%以上,并造成10%~20%的综合灾损;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期间还可能出现3至4级的严重冻害,综合灾损大于3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葛静芳 司伟
[目的]甘蔗增产是在食糖消费持续增长趋势下,世界糖业市场稳定的重要原因。揭示甘蔗增产要素,不仅能为甘蔗生产市场监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而且还可以发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甘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方法]基于LMDI模型,文章从世界和国别两个视角,剖析世界甘蔗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结果]1961—2014年世界甘蔗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产量提升2倍,其中70%增产源于播种面积扩张, 30%来自单产提升;面积扩张对多数国家甘蔗增产的贡献大于单产提高,中国甘蔗增产同样得力于面积扩张,但单产提升显著,贡献率高达34%,位居世界前列;甘蔗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现有的甘蔗增产模式已给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结论]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转变甘蔗增产模式迫在眉睫,必须加快由依赖面积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单产提升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的步伐,方可实现中国乃至世界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威
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甘蔗剪切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刀片几何角度对甘蔗断面形态的影响。通过编写VUMAT子程序,将Hashin单向纤维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应用于甘蔗剪切过程的仿真。仿真包括甘蔗剪切过程的断裂形态、剪切过程的最大剪切力、刀片楔角、后角和间隙对剪切断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断裂形态仿真结果与已有的试验和仿真结果一致,最大剪切力为270 N;刀片楔角从30°减少到5°,可使甘蔗的上下断面都趋于平整;刀片具有正的后角,会使下断面平整;2 mm刀片间隙的存在,导致甘蔗下部断口接近静止刀片一侧出现撕裂。
关键词:
甘蔗 剪切 失效准则 仿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李杨瑞 王维赞 朱秋珍 周会 唐仕云 罗亚伟
为了解干旱霜冻条件下甘蔗性状变化特点与评价品种耐寒性,选用国内外21个甘蔗品种(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开展了耐寒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轻霜冻前后的甘蔗锤度、绿叶数和光合速率发生明显变化,且耐寒性差的品种下降较多,但仅有重霜冻后的茎长冻损率、节间冻损率、绿叶百分率与轻霜冻后的锤度和锤度变化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选用茎长冻损率、上位叶绿叶百分率进行甘蔗耐寒性评价更为简单易行。耐寒性评价表明,在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选育甘蔗品种,如果未经过耐寒性鉴定,选育的新品种其耐寒性表现好和较好的机率将低于30.0%,而表现差和较差的机率将高于60.0%。
关键词:
甘蔗 干旱霜冻 耐寒性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李杨瑞 王维赞 杨丽涛 梁阗 周会 黄杏 罗亚伟 莫磊兴
为了解阴雨霜冻条件下甘蔗性状变化特点及评价品种的耐寒性,选用国内外35个甘蔗品种(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阴雨霜冻甘蔗的受害表现不同于干旱霜冻,在低于0℃的积温仅为干旱霜冻1/3左右的条件下,叶片受害最重,基部蔗茎中度受害,梢部蔗茎受害较轻。相关分析发现阴雨霜冻性状仅与出苗率、甘蔗锤度和绿叶数等少数前期性状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低;梢部茎长冻损率与绿叶百分率、基部节间冻损率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选用基部节间冻损率、+1~+4叶绿叶百分率进行阴雨霜冻耐寒性评价较为适宜。聚类分类后的耐寒性评价表明:在南亚热带和热带选育的甘蔗品种,未经过耐寒性鉴定;选用耐寒亲本,选...
关键词:
甘蔗 阴雨霜冻 耐寒性 评价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曹亚楠
甘蔗种植是高风险产业,需要建立配套的风险分散机制。广西甘蔗种植保险试办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已成为分散甘蔗种植产业风险的有效措施。论文立足于广西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甘蔗种植保险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有效保障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学平 宁素琴 梁淑红 胡盛沪
甘蔗和桑蚕茧是广西为数不多的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的农产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甘蔗和桑蚕茧历年生产成本和收益数据,对不同历史时期甘蔗和桑蚕茧产量、价格、生产成本、收益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通过政府定价来调整种植结构、稳定产量与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推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缓解桑蔗争地的矛盾,促进广西甘蔗和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 生产成本 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小琴 赖焕雄 徐宗焕
通过对漳州市近十年来台湾热带优良水果主要冻害灾情进行调查,以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热带水果的冻害指标划分冻害级别,分析漳州市45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风险频率,根据模式推算出无观测站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并做出漳州市极端最低气温分布图,了解漳州市热带水果受低温害的可能性,并对种植区进行分区评述。初步提出以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台湾热带优良水果冻害的气象保险指数,并确定轻度寒害、中度寒害、轻度冻害、严重冻害的气象保险内容,将漳州市主产区的保险分区分为4个等级。
关键词:
热带水果 冻害 保险指数 漳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狄义宁 谢林艳 谷书杰 马豪 刘鲁峰 何丽莲 李富生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和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内生细菌 促生长 植物激素 有机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裕模 邢颖 蒙炎成 陈桂芬 黎焕光 江泽普 杨绍锷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个不同甘蔗品种,连续7年进行100160 cm不同行距和宽窄行距组合130+50 cm共7种行距模式的田间试验,测定各模式下甘蔗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标。【结果】]种植行距从100 cm增大到160 cm时,甘蔗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均表现出随行距的加宽呈降低趋势。140cm相比110 cm行距模式,甘蔗有效茎数减少4470株/hm2,减少7.6%;蔗茎产量减产9030 kg/hm2,减11.3%;有效茎数与产量的相关
关键词:
甘蔗品种 机械化 行距 种植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吕达 周会 肖祎 刘昔辉 陈道德 雷敬超 黄赞斌 唐仕云 黄海荣 陶宇
【目的】了解甘蔗常用亲本耐寒性与耐寒性评价性状的变化特点,为选育耐寒甘蔗品种及降低霜冻对甘蔗生产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2个常用甘蔗亲本在霜冻易发地区四川省资中县进行2年新植蔗(2017P和2019P)和3年宿根蔗(2018F、2019S和2020F)田间自然耐寒性测试,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低温环境下不同甘蔗亲本受害性状的类型和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宿根蔗较新植蔗更易受害;冷害或轻霜冻时受害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甘蔗的低温受害性状受亲本、年度及其互作影响;株受害率属高遗传力性状,在冷害和轻霜冻时可用于耐寒性评价;茎长受害率和节间受害率属中等遗传力性状,受低温影响程度较小,均可用于耐寒性评价,但以节间受害率为评价性状效果优于茎长受害率;绿叶百分率在年度间变化较明显,在发生适度霜冻时可用于耐寒性评价;合并分析时亲本方差占比明显下降,遗传力有所下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7P和2019P不宜用于亲本耐寒性评价;在测试亲本中,58.89%亲本的耐寒性属较好及以上,23.53%属较差及以下。【结论】甘蔗亲本的低温受害性状种类和受害程度存在差异,耐寒性属中等至偏高遗传力性状,可用于耐寒评价的性状受到低温程度影响。进行甘蔗室内耐寒性测试时宜设差异相对较明显的轻和重2种低温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诗童 贤武 周会 梁强 桂意云 杨荣仲
采用100对SRAP引物对35个不同耐寒甘蔗品种进行了标记,并筛选出了72对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2对引物共扩增出1241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7.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9.36%。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773~0.7264之间,平均为0.6340。聚类分析表明,35份甘蔗品种可分为5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不能反映供试材料的地域特性;同时,耐寒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分散于4个类群中,说明聚类分析并不能把耐寒性好的品种聚成一类;而两三个耐寒性较差的品种能够聚在一起,说明SRAP标记对耐寒性较差的品种的聚类起到较好的作用。SRAP标记在甘蔗耐寒性研究上起...
关键词:
甘蔗 SRAP 耐寒性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贤武 廖诗童 周会 梁强 桂意云 李杨瑞
为了解甘蔗不同耐寒亲本杂交组合耐寒差异与遗传特点,选用8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蔗亲本配制9个杂交组合,用F1代无性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进行耐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杂交组合耐寒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耐寒表现受到母本和父本的共同影响,且母本的作用强于父本。按亲本耐寒性,强×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70%~90%;强×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60%~70%;中×中或中×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机率的为30%~40%;弱×强或弱×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15%~30%。进一步进行耐寒表现主效因子估计发现,在研究群体中存在主效因子,且估计的结果随组合与性状不同而异。
关键词:
甘蔗 耐寒 亲本 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