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3)
2023(8843)
2022(7930)
2021(7659)
2020(6418)
2019(14983)
2018(15046)
2017(29127)
2016(15932)
2015(17945)
2014(17931)
2013(17759)
2012(16100)
2011(14389)
2010(14164)
2009(12811)
2008(12250)
2007(10396)
2006(8910)
2005(7603)
作者
(45726)
(37781)
(37604)
(35801)
(24189)
(18239)
(17109)
(15043)
(14462)
(13428)
(13109)
(12597)
(11868)
(11836)
(11674)
(11532)
(11443)
(11255)
(10878)
(10602)
(9491)
(9235)
(9067)
(8660)
(8473)
(8425)
(8394)
(8331)
(7617)
(7546)
学科
(61217)
经济(61153)
管理(43987)
(41426)
(35130)
企业(35130)
方法(29952)
数学(25715)
数学方法(25427)
(17236)
(15214)
中国(14665)
(14123)
业经(13230)
地方(12504)
理论(11515)
(10567)
农业(10243)
(10112)
贸易(10107)
技术(9826)
(9779)
环境(9659)
教育(9515)
(9299)
财务(9242)
财务管理(9228)
(9213)
企业财务(8731)
(8475)
机构
大学(223580)
学院(220671)
管理(91374)
(82233)
经济(80297)
理学(80043)
理学院(79155)
管理学(77796)
管理学院(77410)
研究(71759)
中国(50207)
(47580)
科学(47355)
(35971)
(35813)
(35369)
业大(34872)
研究所(33303)
中心(31947)
(30092)
(30053)
北京(29905)
师范(29776)
财经(29712)
农业(27973)
(26952)
(25951)
(25183)
师范大学(24259)
经济学(23737)
基金
项目(158424)
科学(123504)
研究(115480)
基金(114033)
(99212)
国家(98391)
科学基金(84382)
社会(70238)
社会科(66371)
社会科学(66353)
(62064)
基金项目(61679)
自然(56419)
自然科(55054)
自然科学(55038)
自然科学基金(54028)
教育(52779)
(52516)
编号(47936)
资助(46802)
成果(38695)
重点(34847)
(34273)
(33119)
(32983)
课题(32339)
创新(30656)
科研(30551)
项目编号(29949)
大学(29564)
期刊
(86580)
经济(86580)
研究(62817)
学报(37548)
中国(36934)
科学(33552)
管理(31758)
(31710)
大学(27358)
教育(26014)
学学(25537)
(25267)
农业(22922)
技术(18715)
图书(14436)
业经(14168)
(14153)
金融(14153)
财经(13544)
经济研究(13504)
理论(11987)
科技(11557)
(11333)
实践(11326)
(11326)
(11321)
问题(11100)
情报(10917)
技术经济(10334)
(10041)
共检索到30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毅  刘棋  盘龙波  王雯  罗廷荣  朱伟  韦友传  陆专灵  郭建刚  李华明  
自2000年起从广西各地采集1563份犬脑、4份发病牛脑、1份发病猪脑和1份猫脑组织,通过对这些动物脑组织进行PCR检测及用小白鼠脑内接种试验分离出42株狂犬病毒株,并对N基因3’端455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根据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广西狂犬病流行毒株可分成4个群,Ⅰ群有GX01、GX08、GX09、GX014、GX019、GX091、GX123、GX173、GX174、GX195、GX260、GX443、GX 452、GX510、GX520、GX BS、GXSL、GXGG、GXLA、GXHX、GXGL、GXNn iu、GXWXp共23株,它们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6%~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艳芬  杨增岐  祝卫国  王旭荣  田小艳  王清爱  
应用gE-EL ISA法对陕西省部分地区6个集约化猪场的187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毒(P seu-dorab ies v irus,PRV)野毒感染检测,并对疑似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内脏及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陕西省猪PRV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8.76%,最高为48.98%,最低为0;分离毒株可致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连续传代后,CPE出现的时间稳定在20 h左右;细胞培养物和病料混悬液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奇痒症状,PCR反应扩增出PRV gE基因中长度为612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本试验分离的病毒为PRV,并将其命名为PRV W G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标  董世娟  朱于敏  于瑞嵩  李震  
2010—2011年中国境内的猪流行性腹泻(PED)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疫苗免疫无法控制疫病流行,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出现了新的变种。论文综合分析了这个时期国内学者PE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又对国内新近分离的PEDV的11个毒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国内暴发流行的PEDV毒株已远离中国86年分离的毒株和欧洲毒株CV777,成为了一个新的基因型。毒株基因变异应该是造成免疫失败和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毒株的全长基因序列和棘突蛋白(S)基因序列长度有差异,其他基因长度保守性强。S基因的变异率高于其他基因,特别是短期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玉娟  张德锋  樊海平  陈学年  李彤彤  李爱华  
从广东省以及海南省等地区养殖的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收集到多株致病菌,经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无乳链球菌。对这些菌株分别进行了耐药谱测定、分子分型试验以及分子血清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007—2010年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耐药谱基本相似;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试验中,选择5个高变异指数的可变数目重复位点(VNTR)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所有鱼源无乳链球菌菌株为同一MLVA型,而作为对照的牛源无乳链球菌则明显不同;为了对这些菌株进一步分型,分别进行了分子血清型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血清型均为Ⅰa型,表面蛋白抗原均为alpha-C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寇运同  战文斌  俞开康  
本文主要依据1993年以来关于白斑综合症(WSS)的研究结果,对白斑综合症的致病因子与暴露、生物标志与生物学效应、易感性、预防策略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有效控制WSS疫情、重振对虾养殖业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罗罗  张庆利  万晓媛  邱亮  马芳  黄倢  
为查明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在我国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本研究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水生动物诊断手册》中YHV套式rT-PCr检测方法对2012–2014年采集的299份样品进行了YHV监测,并对部分YHV阳性样品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99份样品中YHV的阳性率为11%,我国养殖的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以及罗氏沼虾的部分样品中均检出了YHV,中国明对虾和罗氏沼虾是本次调查中新发现的YHV自然宿主,而且YHV在中国明对虾中的检出率最高。对6份较强阳性样品YHV基因组orF1b内1002 bP的分型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琴  涂长春  黄保续  徐璐  盖华武  范学政  郭焕成  徐和敏  李金花  赵启祖  宁宜宝  郑然  沈青春  
【目的】加强对猪瘟(CSF)流行病学信息的统一管理,随时掌握全球CSF数据,分析CSF传播来源,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数据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采用ArcGISDesktop、ArcMapObjects、Delphi和DNAStar 6.0等软件工具,在中国数字地图空间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并命名为CSFinfo。【结果】该系统包含754株中国流行毒株、554株中国CSFV E2基因序列和欧盟CSF参考实验室数据库的642株CSFV E2基因序列,使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这种数据库的国家。【结论】CSFinfo可方便、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展展  林强  付小哲  罗霞  刘礼辉  梁红茹  牛银杰  左绍志  张晓婷  李宁求  
为探讨大口黑鲈蛙病毒(LMBV)的分子流行规律及在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实验对2019—2021年采集的723份患病大口黑鲈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结果显示,LMBV的阳性率为63.62%,挑选阳性样品接种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共获得93株LMBV。通过对分离株MCP、ATP酶、DNA聚合酶和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发现上述基因在LMBV分离株中均保守,其中MCP、ATP酶基因一致性均为100.0%、甲基转移酶基因一致性为99.7%~100.0%、DNA聚合酶基因一致性为99.8%~100.0%。选取1株LMBV毒株感染健康大口黑鲈,采用q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蛙病毒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肠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人工感染LMBV后的前5天病毒载量逐步升高;感染后第5天,心脏中病毒载量最高(9.5×10~5个/mg拷贝),脑组织中病毒载量最低(2.9×10~2个/mg拷贝)。组织病理结果表明,LMBV可导致大口黑鲈多种组织坏死,其中肝脏、肾脏和心脏病变较为严重,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窦扩张、核质疏散;肾组织细胞疏散、巨噬细胞破裂;心室外膜纤维坏死等。实验结果可为大口黑鲈蛙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雷  岳永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远  
1 流行病学概况1.1 人暴发流行率高、死亡率高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兽医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不仅在畜牧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严重的威胁。1988~1992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65年我国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至1992年共发生人旋毛虫病暴发流行433起(包括发表与未发表起数)、发病人数达17453人、死亡194人,其中56起进行了发表与报道、发病人数2810、死亡23人,发病人数及死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生力  黄  王崇明  宋晓玲  孙修涛  于佳  张岩  杨丛海  
研究了山东省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公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分布);1994年病程长而缓,部分地区形成两个高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了1993年青岛流亭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平均潜伏期(6.02天)和暴露日期。依据107个样品的切片分析,证实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新明  
本文主要综述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转变与人口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转变的机理 ,流行病学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转变中的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紫欣   张鑫杰   薛少华   金艳冬   陈林熙   黄喜荣   罗国清   蒙宁   陈瑶   戴爱玲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 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对ORF5基因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0、2021、2022年闽粤赣地区发病猪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4.23%(95/392)、27.69%(162/585)、18.07%(90/498),2020—2022年福建、广东、江西地区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3.20%(272/1 172)、23.96%(52/217)、26.44%(23/87)。挑选来自不同猪场的86份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62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下载GenBank已发布的18株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的ORF5基因序列,与127株PRRSV国内外参考株ORF5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80株闽粤赣PRRSV分离株均属美洲株。其中,40株分布在谱系1(NADC30-like株、NADC34-like株)上,12株分布在谱系3(GM2-like株、QYYZ-like株)上,7株分布在谱系5(VR2332-like株、BJ-4-like株)上,21株分布在谱系8(JXA1-like株、CH-1a-like株)上。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0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6%~100%。33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中和表位区第39氨基酸残基处存在变异。【结论】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流行株以谱系1为主(50.00%),并存在谱系1、3、5、8的混合流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丽  刘永宏  焦海宏  张志峰  刘俊峰  陈兖州  温雅琴  刘博  李江涛  崔浩然  程波  张春光  
【目的】确定新疆南疆猪养殖场是否存在PRRSV感染,以及感染的PRRSV毒株类型及基因特点,从而针对性的有效防制PRRS。【方法】设计7对引物,对疑似PRRS发病猪场组织样品进行RT-PCR、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47例样品,35例PRRSV阳性,阳性率高达74.47%(35/47);35株均为美洲型毒株,其中有10株属于高致病性PRRSV,占总检测样品的21.28%(10/47),占阳性样品的28.57%(10/35);综合分析本研究采集样品猪养殖场不存在欧洲型毒株。【结论】新疆南疆存在美洲型PRRSV感染,且存在高致病性毒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国润  杨光友  蔡永华  
林麝(Moschus berezovxkii Flerov)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1995年在四川某养麝场发生莫尼茨绦虫病流行,患病仔麝死亡率达50%以上,给养麝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该病作了专题研究.结果为:①病原种类通过解剖死亡的仔麝尸体及驱虫,获得大量的绦虫虫体,经鉴定均为四川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ichuanensis Wu,1982),感染强度为2~25条.②感染季节与宿主年龄经调查,其感染季节在每年5~10月,以8~9月感染率最高,本病主要侵袭仔麝及育成麝,最低感染日龄仅40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