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4)
2023(3538)
2022(3003)
2021(2843)
2020(2407)
2019(5357)
2018(5133)
2017(9668)
2016(5664)
2015(5949)
2014(5964)
2013(5946)
2012(5628)
2011(5217)
2010(5133)
2009(4618)
2008(4667)
2007(4194)
2006(3462)
2005(3172)
作者
(19691)
(16529)
(16298)
(15559)
(10754)
(8320)
(7489)
(6451)
(6358)
(5943)
(5804)
(5646)
(5611)
(5582)
(5367)
(5324)
(5032)
(4929)
(4913)
(4840)
(4428)
(4259)
(4209)
(4010)
(3741)
(3719)
(3701)
(3680)
(3673)
(3544)
学科
(17960)
经济(17928)
(15331)
管理(14923)
(13029)
企业(13029)
方法(9055)
(8208)
数学(7376)
数学方法(7285)
(5612)
(5118)
(4371)
业经(4244)
中国(4053)
(3901)
财务(3895)
财务管理(3888)
企业财务(3802)
技术(3634)
(3611)
(3478)
理论(3462)
银行(3447)
(3415)
金融(3413)
农业(3333)
(3293)
(2941)
地方(2912)
机构
大学(82244)
学院(81237)
研究(31860)
(27014)
管理(26641)
经济(26345)
(25085)
科学(24581)
理学(23439)
理学院(23047)
管理学(22454)
管理学院(22308)
中国(21654)
农业(20356)
(18583)
业大(18185)
研究所(17402)
(17187)
中心(13782)
(13490)
农业大学(13088)
(12384)
(12329)
(12247)
(11490)
实验(11434)
(11155)
实验室(11044)
财经(10931)
技术(10684)
基金
项目(60578)
科学(46061)
基金(44465)
(42323)
国家(42046)
研究(35770)
科学基金(34324)
自然(25679)
自然科(25138)
自然科学(25118)
自然科学基金(24711)
(24180)
基金项目(23489)
社会(21670)
(21159)
社会科(20513)
社会科学(20507)
资助(18537)
教育(16540)
计划(14480)
重点(14361)
科技(13679)
(12805)
(12634)
科研(12541)
(12432)
(12400)
创新(12137)
编号(11942)
(11289)
期刊
(27964)
经济(27964)
学报(25125)
(23329)
研究(19685)
科学(19015)
大学(17327)
学学(16898)
中国(16809)
农业(15788)
(10503)
管理(10254)
(8225)
业大(8159)
农业大学(7189)
(6490)
金融(6490)
(6442)
教育(5984)
财经(5519)
科技(5143)
经济研究(4929)
技术(4840)
林业(4762)
(4728)
中国农业(4616)
自然(4570)
业经(4293)
自然科(4180)
自然科学(4180)
共检索到11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双燕   韦冬冬   刘明珠   黄静   余庆   蒙兰丽   李鹏飞  
为探明2022年5月引起广西南宁某养殖基地牛蛙暴发疾病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牛蛙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均分离到单一的优势菌株,将从肠道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命名为NFCF-02,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该菌株携带viaB、ompX、ureE、ureD、ureG、ureF这6种毒力基因,对牛蛙的半数致死浓度为3.12×10~(6) 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变黄、花肝、肝脏坏死;肾脏充血发红、胃表面有血丝以及肠道呈红色和血脓充塞肠道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严重区域肾小管崩解、坏死;脾脏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含铁血黄素、色素细胞增多;肠黏膜脱落,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NFCF-02对新霉素、多粘菌素B、头孢拉定、多西环素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携带gyrA、Sul1等7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毒力因子携带情况角度确定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的致病力,可为养殖牛蛙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烁君  斯广杰  任晓金  石婷婷  章烨  王卓瑞  章晓栋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API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戈野   李纯   徐杨   陈晓颖   张秋实   胡亮   邓新兰   刘小燕   冯兴浪   李军华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生长特性研究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美国牛蛙蝌蚪的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其中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T202303,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该菌株携带OmpA、Omp34和OmpTsx等3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在广泛的pH范围内生存的能力,对美国牛蛙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8×10~6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红肿并伴有大量白色结节,肠道透明发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株可引起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的明显炎症反应和病灶性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LT202303是一种产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细菌。本研究表明,约氏不动杆菌对牛蛙蝌蚪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报道约氏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美国牛蛙蝌蚪传染病的暴发,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锦玉  顾志敏  潘晓艺  周保中  尹文林  曹铮  
从濒死的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的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L1和L2,经细菌学鉴定2株细菌均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L1和L2均导致健康虾发病死亡,其LD50分别为2 2×105CFU/ind、7×105CFU/ind;2株细菌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相似,对9种抗生素敏感,对5种抗生素有抗性。从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宁  孔令严  周昊  曹际  李槿年  相翊卿  王蒙蒙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红莲  宋光同  何吉祥  侯冠军  王永杰  
为确定引起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患病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株进行回归感染试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代表菌株X120523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具有较强致病性,对2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韦信贤  童桂香  黎小正  吴祥庆  庞燕飞  
从患致死性传染病的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L090422),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进行分析,并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胞及荚膜;具有对葡萄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西蒙氏柠檬酸盐、丙二酸盐、卫茅醇、吲哚、动力等反应呈阳性,对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苯丙氨酸脱氨酶、V-P反应等呈阴性的特点。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16S rDNA序列分析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斌伦  张晓君  梁利国  杨维  杨家新  
2009年10月江苏赣榆地区某养殖场养殖的三疣梭子蟹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缓慢、不摄食,蟹体消瘦,打开头胸甲可见肝胰腺、鳃、肌肉等内脏组织水肿,部分肝胰腺和肌肉组织呈腐烂状。从患病梭子蟹肌肉、肝胰脏、体内积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JG091120-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常规表型生物学检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其中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1 bp(登录号HQ170626),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 186 bp(登录号HQ1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乃瑜  王至诚  何宏港  王卫民  刘静霞  罗毅  
为确定2020年10月湖北一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体及病原特征,实验从该养殖场患病中华鳖个体肝脏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A3,经理化性状及16S rRNA序列鉴定,表明菌株A3属于柠檬酸杆菌;进一步通过recN序列鉴定,发现A3与布氏柠檬酸杆菌recN碱基一致性为95.58%~96.01%,与柠檬酸杆菌属其他种的recN碱基一致性均低于93.72%,表明菌株A3为柠檬酸杆菌属潜在新种。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菌株A3是引起本次中华鳖患病的病原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相比,A3感染病程偏慢但致死率较高。药敏实验显示,菌株A3对美罗培南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等9种抗生素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鉴定显示,菌株A3属于新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对柠檬酸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级联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柠檬酸杆菌的进化与菌株的分离源及分离地点没有明显关系;且菌株A3与分离自欧洲人源的ST120型菌株Citfre2580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对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阐述了一种更可靠的柠檬酸杆菌鉴定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柠檬酸杆菌致病性的重视,为水产品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斌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晨  王思月  嵇少泽  张喜庆  李雪嵩  田佳琪  马红霞  高云航  
为研究奥斯陆莫拉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对疑似患有奥斯陆莫拉菌的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菌命名为ZF2。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健康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奥斯陆莫拉菌。该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呈现较强的耐药性。经大环内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rm B基因为阳性。本研究对奥斯陆莫拉菌病选择合理、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慧  白禹  杨文佳  李国勇  骆建林  曹禹  李灿  
[目的]为揭示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抗菌肽家族基因在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侵染大鲵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RT-PCR方法,分析抗菌肽家族基因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响应及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变化。[结果]经12、24、36、48 h侵染,抗菌肽家族AdCath1、AdCath5、AdCath 8基因在皮肤、肝脏、脾脏均受到诱导,表达量均高于对照1×PBS处理,尤其在0-36 h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基因在皮肤和肝脏的表达高于脾脏,尤其在36 h,皮肤组织中AdCath1表达量是1×PBS处理的92.35倍;在48 h,肝脏组织中AdCath1表达量是1×PBS处理的52.99倍。[结论]抗菌肽基因在大鲵病害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谭妙英   常彦磊   张璜   谢会   李丽丽   石磊  
为了解芽孢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选择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样品分离芽孢杆菌科细菌,鉴定种属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菌株对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后通过接合转移实验分析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分离出59株芽孢杆菌科细菌,经鉴定可分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假芽孢杆菌属(Falsibacillus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数目最多,为44株。药敏实验确定耐药菌株共33株,12株对甲砜霉素药物不敏感,菌株基因检测中共检出21种耐药基因和2种转移元件基因。接合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甲砜霉素药物的环境中耐药基因可以在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之间转移,并且耐药表型可传代传播。实验揭示了细菌间甲砜霉素耐药表型传播的高风险,对养殖药物的使用及细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蓓  李旭林  郭丽娟  龙梅  郭放  何雪梅  罗燕  邹立扣  
本实验分离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大肠杆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从抗生素大类来比较,耐药率依次为:四环素类(55.6%)>青霉素类(26.7%)>磺胺类(18.9%)>喹诺酮类(10%)>头孢类(7.8%)>氨基糖苷类(1.1%)>单环内酰胺类(0)、碳青霉烯类(0)。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55.6%;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配能及美罗配能等敏感,耐药率为0。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依次是:阿莫西林(26.7%)>磺胺复合物(18.9%)>氨苄西林/舒巴坦(17.8%)>复方新诺明(1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