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9)
2023(3727)
2022(3110)
2021(2914)
2020(2591)
2019(5669)
2018(5709)
2017(10562)
2016(6071)
2015(6606)
2014(6542)
2013(6372)
2012(6072)
2011(5375)
2010(5434)
2009(4739)
2008(4721)
2007(4210)
2006(3726)
2005(3362)
作者
(18493)
(15574)
(15435)
(14753)
(9837)
(7591)
(7011)
(6045)
(5999)
(5510)
(5408)
(5376)
(5264)
(5174)
(5023)
(4849)
(4652)
(4525)
(4476)
(4467)
(4083)
(3979)
(3932)
(3664)
(3521)
(3457)
(3446)
(3238)
(3206)
(3160)
学科
(22795)
经济(22778)
管理(13360)
(12549)
(9759)
企业(9759)
方法(8067)
地方(7948)
(7833)
数学(7019)
数学方法(6940)
(6573)
中国(6513)
(6131)
(5348)
结构(5019)
业经(4534)
产业(4476)
农业(4210)
地方经济(4092)
(4028)
(4017)
银行(4010)
(3998)
金融(3997)
(3956)
(3925)
贸易(3920)
(3864)
(3749)
机构
学院(81013)
大学(79519)
研究(33261)
(30325)
经济(29571)
管理(26998)
中国(24655)
科学(23154)
理学(22662)
理学院(22298)
管理学(21734)
管理学院(21592)
(17962)
(17778)
(17074)
研究所(16743)
中心(14836)
(14710)
业大(13833)
农业(13450)
(13152)
(12809)
(11776)
师范(11590)
北京(11450)
财经(11373)
(11164)
研究院(10423)
科学院(10238)
(10231)
基金
项目(58408)
科学(44985)
基金(40986)
研究(40000)
(38114)
国家(37841)
科学基金(30742)
社会(23680)
(22982)
社会科(22421)
社会科学(22417)
基金项目(21959)
自然(21073)
(20492)
自然科(20445)
自然科学(20437)
自然科学基金(20048)
教育(17844)
资助(16739)
编号(15717)
重点(14541)
(13589)
成果(12642)
课题(12264)
计划(12249)
(12136)
(11577)
科技(11528)
科研(11436)
创新(10994)
期刊
(33615)
经济(33615)
研究(24383)
中国(16693)
学报(16677)
科学(15104)
(14537)
大学(11642)
学学(11212)
(10753)
农业(9737)
管理(9090)
教育(8542)
(6678)
金融(6678)
技术(6550)
(6138)
经济研究(6004)
资源(5817)
业经(5311)
林业(5213)
财经(5160)
问题(4551)
(4515)
科技(4312)
业大(4125)
(4116)
现代(3669)
统计(3653)
(3642)
共检索到12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蒋燚  何应会  林建勇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广西5个海南风吹楠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 100 m2样地中,维管束植物共261种,隶属于94科196属,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均占绝对优势,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海南风吹楠群落以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38.3%,草本植物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植物覆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群落的层间植物种类丰富,占16.7%。乔木层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优势科主要有大戟科、肉豆蔻科、梧桐科、云实科、桑科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何应会  蒋燚  林建勇  黄荣林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但径级结构、幼苗库存在明显不均衡性。(2)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且光因素是该树种生长和种群发展的限制性环境因子。(3)海南风吹楠在5龄级以前,树高与胸径的增长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后开始变缓。(4)海南风吹楠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惠子   林源   刘雄盛   蒋燚   杨继生   黄荣林   王仁杰   王勇  
【目的】海南风吹楠为中国湿润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破坏、盗伐而处于濒危状态。预测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变化,可为海南风吹楠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风吹楠的37个种群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经过R语言优化的MaxEnt模型以及GIS软件预测该物种的适生区的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平均AUC值为0.960;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海南风吹楠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适宜值范围为9.7~14.7 ℃,年平均温度差适宜值范围小于20.7 ℃,归一化植被指数适宜范围大于211;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的适生区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西、云南和海南3省区,总面积为20.71×10~3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8.63×10~3 km2,低适生区面积为12.08×10~3 km2;在未来3个时期4种情景下,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呈整体扩大趋势,生境分布质心位置将向高纬度迁移,表现为向北部变化的趋势。【结论】优化的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海南风吹楠潜在适生区。海南风吹楠在当代时期仍有较大范围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温度相关因子影响。随着气候变化,未来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增大,适生区向北迁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次生林改造或"针改阔"过程中,应加强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利用,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阔叶树种作为建群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娟  项文化  李家湘  邓湘雯  刘聪  
利用1 hm2固定样地数据,分析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石栎-青冈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 cm的植物共38科55属73种,常绿种(50.68%)和落叶种(49.32%)所占的比例相当,没有大型木质藤本;壳斗科重要值最大,达35.94,是群落的优势建群科;植物种数、个体数量、胸径级和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表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分化明显,结构稳定,更新良好;该群落具有典型亚热带区系性质,与日本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属于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石栎-青冈群系组,起源应不迟于第三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一波  申文辉  郑威  何峰  陆国导  
通过对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群落的调查,研究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演替趋势,为红锥天然林群落保护及其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锥天然林共有物种60种,隶属于34科53属,单种属占88.7%;红锥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马尾松和乌榄为乔木层散生种;群落内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垂直结构由林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群落处于以中生性树种为主的偏中生常绿阔叶林阶段,样地所有木本植物总径级在5~25 cm出现断层,但1~5 cm径级幼苗数量多,群落演替趋势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施施  王世彤  周本庚  杨腾  周刚  江明喜  
为加强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种质资源的保护,了解其种群结构与群落特征,对分布于湖北省竹溪县的黑壳楠群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绘制种群结构图,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探明种群的生存现状,利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壳楠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单一;种群的径级结构为不规则金字塔型,高度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黑壳楠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幼龄个体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较高;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黑壳楠的存活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个体期望寿命也逐渐降低;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II型,前期死亡率平稳,但后期死亡率上升;生存分析表明,种群进入衰退期相对较晚,危险率曲线在V和VIII龄级出现陡增;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个体数量增加,幼龄和中龄个体缺乏补充,种群在未来仍会面临衰退。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应采用补植或人工促萌等措施增加幼苗数量,同时减少破坏性干扰,加强对黑壳楠种质资源的保护。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金梁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处在一个纷繁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由技术到经济,进而我们的生活形态都处于迅速演变之中。几乎每天我们都要面对一些新说法、新概念;几乎每隔不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要面对一些据称要划时代的新事物、新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确实不乏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物,特别是在经济生活领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演变、某种新技术的产生,曾使人类社会形态产生一次次彻底而长久的改变。实际上,从人们公认的"信息时代"的发端,迄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钮峥洋  张晓晨  祁奇  郗连连  陈昕  
基于10个20 m×20 m的样方,对江苏宝华山重要森林组成树种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0属120种,其中被子植物55科95属115种,蕨类植物4科5属5种;样地内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在属的层面上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②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紫楠,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建始槭Acer henryi和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29.69, 10.34, 8.61, 7.83和6.12;灌木层仍以紫楠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为34.00;草本层以安徽碎米荠Cardamine anhuiensis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52。③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B>E>D>C(A级种频度比例最小,一般指群落偶见种或稀有种,E级种频度比例最大,一般指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B, C, D级为物种在不同频度区间的分布情况),表明群落较为稳定;由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可见,常绿树种紫楠、青冈属增长型种群,落叶的枫香树、红柴枝为衰退型种群,建始槭为稳定型种群,表明该群落正处于发展中期。④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可见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功能多样性指数偏低,单寡种占据群落较大的生态位,群落内各物种对于全部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楠群落暂时表现稳定,但优势种群的种内竞争加剧了环境资源的压力,宜适当择伐群落内弱势个体并加强群落的就地保护。图4表3参2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年辉  许玉兰  吴裕  段安安  
常温干燥贮藏是植物种子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经过风干处理未贮藏和常温干燥贮藏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定出仁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对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率影响较小,脂肪酸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贮藏前与贮藏后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四碳烯酸和十八碳烯酸为主)含量上升,饱和脂肪酸(以十四烷酸为主)含量下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波  
盖世英雄楚霸王眼看着心爱的女人,如花的虞姬在自己的怀中渐渐失却了馨香的温度——依然似玉,却是一块沉进记忆深处的千年寒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真是无奈。难忘虞姬,难忘张国荣那比女子还媚的妖娆,那在眼角眉梢轻颤的幽怨,那欲说还休的试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琦  李因刚  柳新红  吴代坤  刘芳齐  何云核  
利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恩施桢楠林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恩施桢楠林群落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29属332种,含有单种植物的属较多,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禾本科、豆科、百合科。乔木层(DBH≥2.5 cm)优势树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析来看,桢楠(Phoebe zhennan)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较多,93属是热带分布,90属是温带分布。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峰型,表明群落正常生长;从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来看,桢楠、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理乐  刘琪璟  闫伯前  朱教君  
Qianyanzhou(QYZ) Ecological Station established in 1983 with an area of 204 hm~2 is affiliated to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Before 1982,herbs had been dominant,sparsely dotted with shrubs.After 20-year restoration of the vegetation,the vege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oth fore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琪  李博  姚金忠  郭文韬  朱佳志  姜伟  
三峡大坝的阻隔,造成鱼类生境片段化,为了解三峡船闸对上下游鱼类的连通性,研究三峡船闸过鱼能力,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2017年2月和2018年2月三峡船闸检修期间,对闸室及廊道进行鱼类调查,分析鱼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历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目10科32属3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鲟类2种(匙吻鲟和杂交鲟);■、贝氏■、鳊、瓦氏黄颡鱼4种鱼类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各次采集鱼类总尾数的98.78%、96.55%、68.14%和91.10%; 23种鱼类可能具有通过船闸的能力,其中9种鱼类能顺利通过船闸或可在船闸内定居;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弱游泳能力鱼类在船闸也有分布,推测早期仔鱼等也可以通过船闸到达下游江段,达到上下资源交流的目的。该研究为发挥船闸的生态功能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黄海南部海域具有复杂的水团结构和海流环境,使该海域鱼类群落产生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为研究黄海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根据2014—2015年对该海域进行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相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等结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将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划分为海州湾群落与江苏近岸群落;海州湾群落的平均相对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江苏近岸群落,而暖温性与暖水性鱼类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海州湾群落的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