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5)
- 2023(5248)
- 2022(4411)
- 2021(4259)
- 2020(3612)
- 2019(8666)
- 2018(8568)
- 2017(16190)
- 2016(9051)
- 2015(10193)
- 2014(10094)
- 2013(9818)
- 2012(8581)
- 2011(7762)
- 2010(7961)
- 2009(7359)
- 2008(7104)
- 2007(6244)
- 2006(5422)
- 2005(4714)
- 学科
- 济(37454)
- 经济(37434)
- 业(23103)
- 管理(23094)
- 方法(20873)
- 数学(19145)
- 数学方法(18610)
- 企(18550)
- 企业(18550)
- 农(9731)
- 中国(8180)
- 学(8107)
- 业经(7954)
- 地方(7103)
- 理论(7076)
- 贸(6669)
- 贸易(6660)
- 易(6502)
- 农业(6295)
- 财(6066)
- 环境(5423)
- 技术(5340)
- 和(5182)
- 划(4966)
- 制(4926)
- 教学(4841)
- 策(4409)
- 银(3909)
- 产业(3907)
- 银行(3896)
- 机构
- 学院(125852)
- 大学(122713)
- 管理(49405)
- 济(48699)
- 经济(47719)
- 理学(43039)
- 理学院(42607)
- 研究(41679)
- 管理学(41354)
- 管理学院(41165)
- 中国(30383)
- 科学(28906)
- 京(26651)
- 农(24242)
- 业大(23027)
- 所(21750)
- 研究所(20218)
- 财(19418)
- 江(18749)
- 中心(18734)
- 农业(18583)
- 北京(16912)
- 院(16008)
- 财经(15666)
- 技术(15426)
- 范(15288)
- 师范(15100)
- 州(14841)
- 经济学(14226)
- 经济管理(14118)
- 基金
- 项目(90844)
- 科学(70533)
- 基金(64375)
- 研究(62083)
- 家(58532)
- 国家(58140)
- 科学基金(49154)
- 社会(37259)
- 省(37084)
- 社会科(35447)
- 社会科学(35434)
- 自然(34327)
- 自然科(33571)
- 自然科学(33568)
- 基金项目(33211)
- 自然科学基金(32933)
- 划(31313)
- 教育(29435)
- 资助(28381)
- 编号(24889)
- 重点(21159)
- 发(19676)
- 创(18777)
- 部(18449)
- 计划(18380)
- 成果(18301)
- 课题(18029)
- 科研(17742)
- 创新(17533)
- 科技(16526)
共检索到177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天祥 温远光
以1979~1992年研究资料为基础,根据限制因子作用律建立广西杉木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模型表明,杉木生长最佳水热系数为2,3~2.6,广西杉木林生产力的宏观分布格局主要由温暖指数(即温度条件)所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把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按不同水热组合环境划分为五大类型区,据此提出杉木速生高产林区的水热指标,并根据水热优化模型绘制了一系列广西不同海拔地带杉木林产量分布图,全面而定量地揭示了广西杉木林生产力三向地带性宏观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1、2、3代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5、1 0、1 5、2 0a)及不同立地(1 4、1 6、1 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逐代递减 ,林下植被生物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 2、3代 2 0a生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分别比 1代下降 2 0 2 4 %和3 8 0 9% ,3代比 2代下降 2 2 3 8% ,同时林分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 ,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 ,连栽刺激了杉木根系...
关键词:
栽植代数 杉木 生产力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炜彤 范少辉
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炼山、整地、幼林抚育、间伐及采伐等育林干扰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了每一种干扰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养分迁移中的作用 ,并分别板页岩、花岗岩两类不同岩性发育的红黄壤进行有机质和养分损耗的估算。板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及皆伐作业 ,而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烧失 ,水土流失和皆伐作业。母岩为板页岩的 1 9a生杉木林 ,从造林到皆伐共损耗养分 2 371 96kg·hm- 2 ,损耗有机质 34 0 6t·hm- 2 ;母岩为花岗岩的 2 7a生杉木林 ,共损耗养分 32 76 0 9kg·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建)速生丰产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养分含量、养分循环速率也较高。研究认为,杉木分布区域中的丘陵地带,多形成独立的或...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养分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德应 刘景芳 童书振
DENTROL模型是根据全国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和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的结果,参照新编的全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数表,分别杉木分布带、区和地位指数级,编制成的优化密度控制计算机模型。它主要以内部收益率为目标函数,辅以其它指标,实行全局优化判别。优化密度控制包括初植密度、间伐开始期、间伐强度、间伐次数、保留密度、主伐年龄和培育目标的确定,使最终的内部收益率为最大或接近最大。以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标准地的数据,对模型的材积生长预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材积预测标准差为±8.9%,系统误差为1.8%,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根据计算,采用优化密度控制比非优化的对照区,按全国平均,每公顷净现值可提高321....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优化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杨玉盛 蒋宗垲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金权
基于14与16地位指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资料,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8、16、2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随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16地位指数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14地位指数.若以单株生物量为目的,14地位指数立地造林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低200株.hm-2左右;若以林分总蓄积量为目的,则14地位指数立地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多700株.hm-2左右.在14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可考虑提高初植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林分总蓄积量,而在16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则应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以获得...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地位指数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佟金权 盛炜彤
在 Brink修正式基础上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广义干曲线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立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木干形的变化。广义干曲线方程参数 i与胸径相关 ,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 ;参数 q与树高相关 ,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 ,验证了 Gadow等人的研究结论 ;参数 p与树高、胸径均无关 ,证实了 Steingass的研究结果。另外 ,参数 p与密度呈负弱相关 ,随密度的增加而略为减小 ;参数 q则相反 ,与密度呈正向弱相关 ,随密度的增加而略为增大 ;参数 q还与立地有关 ,立地指数高时 ,参数 q也大。在模拟干形时 ,带皮与去皮广义干曲线模型需要分别模拟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干形 林分干曲线 广义干曲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丹 夏朝宗 张国斌 刘晓东 康峰峰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
关键词:
杉木 灌木层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勇
By using the modified method of growth incre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competitive increment models of individual tre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estimate models of diameter growth percentag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obtained in Huitong, Human.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关键词:
杉木 生长率 竞争生长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盛纬彤 罗云伍 张校林 黄冬青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人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杉木,收获模型系统,结构设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福裕 方延福 励龙昌
本文在分析生长方程的性质和种类的基础上,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上测得的资料进行拟合。结果选择Richards方程,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并分析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点、生长量和生长率。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长曲线 建立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泽鑫 曹聪 刘萍
【目的】构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精准估测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对提高广东杉木人工林森林经营成效与森林碳汇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2007、2012、2017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建模方法,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比较检验各模型拟合效果,提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1)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一元、二元常规模型及含龄组哑变量模型8套,共16个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4,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系统误差MSE均保持在±3%范围内,平均预估精度均在97.90%以上。2)材积源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基于林分因子的生物量模型,引入平均树高二元模型较一元模型提升不显著,含龄组因子哑变量模型优于常规模型。3)材积源一元哑变量模型精度高,实用性强,为本研究推荐模型。【结论】杉木林分生物量受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龄、树种组成等多重因素影响,构建模型时需综合考虑林分生长影响因素,林分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都是重要的预测变量。生物量与蓄积量高度相关,材积源模型具有更高精度。杉木林分生物量模型受林龄影响显著,需区分建模。本研究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适用于广东省杉木人工纯林或相对纯林,可在实践中推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洪伟 吴承祯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