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4)
2023(16651)
2022(14015)
2021(12823)
2020(10424)
2019(23468)
2018(22820)
2017(43311)
2016(23455)
2015(25747)
2014(25279)
2013(24470)
2012(22966)
2011(20636)
2010(21147)
2009(19680)
2008(19357)
2007(17766)
2006(15978)
2005(14710)
作者
(64070)
(53773)
(53251)
(50733)
(34374)
(25355)
(24074)
(20640)
(20336)
(19391)
(18409)
(17959)
(17348)
(17065)
(16802)
(16434)
(15875)
(15621)
(15505)
(15472)
(13632)
(13162)
(12868)
(12377)
(12084)
(12073)
(11975)
(11954)
(10692)
(10629)
学科
(96123)
经济(96012)
管理(75196)
(71716)
(58982)
企业(58982)
中国(31900)
方法(31104)
(29375)
地方(26390)
业经(26077)
(26074)
数学(25811)
数学方法(25447)
(24052)
技术(21921)
农业(19643)
(18916)
银行(18895)
(18271)
(17835)
金融(17832)
(17564)
贸易(17546)
(16990)
(16170)
(16048)
(15819)
产业(15789)
环境(15300)
机构
学院(324379)
大学(320190)
(138854)
经济(135927)
管理(125029)
研究(113335)
理学(105581)
理学院(104430)
管理学(102909)
管理学院(102251)
中国(88455)
(68299)
(68283)
科学(63875)
(55546)
(52836)
中心(52317)
财经(51538)
研究所(49311)
(47982)
(46492)
(43637)
北京(43620)
师范(43273)
经济学(42090)
业大(41923)
(41842)
(41786)
财经大学(37670)
经济学院(37603)
基金
项目(208655)
科学(166965)
研究(161809)
基金(149287)
(127662)
国家(126501)
科学基金(109994)
社会(104413)
社会科(99180)
社会科学(99163)
(83641)
基金项目(77746)
教育(74224)
(69034)
编号(66581)
自然(66362)
自然科(64831)
自然科学(64820)
自然科学基金(63658)
资助(59257)
成果(55490)
(50464)
(48339)
课题(47827)
重点(47388)
(45900)
创新(44340)
(44318)
国家社会(43129)
发展(41482)
期刊
(167680)
经济(167680)
研究(105778)
中国(77185)
(52817)
管理(52288)
(46445)
教育(44329)
科学(42034)
学报(41460)
(37763)
金融(37763)
大学(33522)
农业(31192)
学学(31007)
技术(30678)
业经(29274)
经济研究(26594)
财经(25920)
(22549)
问题(21384)
(17277)
技术经济(16767)
(16623)
科技(16546)
(15753)
论坛(15753)
现代(15514)
图书(15344)
商业(15294)
共检索到52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杰杰  赵越  
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机遇窗口期,对标全国大数据产业发达地区,分析趋势、总结经验,构建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是推动广西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广西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于瞄准数据生产力靶向,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瞄准数据产业辐射力靶向,推进数字平台建设;瞄准数字技术产业化靶向,推进新兴数字技术转化;瞄准产业数字化靶向,推进大数据技术赋能。为此,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亟须强化政策制度创新,加速打破制约数字化生产力发展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障碍和体制瓶颈,加快法律法规立改废进程,加强政务数据资源治理,加强统计监测、人才支持、监管配套等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广西大数据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淑春  
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中国与美国共同构成全球数字经济的"双子星",但中国数字经济远未取得绝对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出现"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趋势,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不够强,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突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必须聚焦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建设数字经济重大战略平台,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技术对三大产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更深层次的是要打破制约数字化生产力发展和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制度障碍,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机制和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君  戈兴成  郭鑫  
分享经济产业符合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本文基于分享经济产业的内涵,从产业市场交易规模、促进新型就业、推动发展创新、推动产能共享、加速智能化进程等方面分析我国分享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经营压力、监管创新、可共享资源、从业者保障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剖析我国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政策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构建推动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景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也是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教育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制度创新之路。刚刚公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再定位,标志着职业教育步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要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实施方案》的战略意图、政策精髓和制度要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人人,凝聚合力,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续写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新篇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家谦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也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建设为主题、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行业各项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为破解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增长不均衡、不充分突出的困境,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序列型网络RAM模型和引力模型,从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创新联系度两方面对39个西部国家高新区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西部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和使命,研究提出促进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化路径。结果表明,成熟型国家高新区需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创新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成长型国家高新区以引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为主要任务;发育型国家高新区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释放绿色创新潜能辐射带动邻近高新区;潜在型国家高新区则要敢于培育其独特的绿色创新文化,为成功对接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奠定基础。研究结论为西部国家高新区全面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奎  张杰  
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创新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对新时期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从政策驱动和制度激励双重视角,探究了全面创新改革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政策试验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政策效果呈现动态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政策驱动下试验政策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补贴,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制度激励下创新改革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了企业创新,两者协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在行业竞争和要素市场化程度较高城市企业以及高研发密集度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上述发现为新时期深入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助推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淑慧   欧璇   胥若男  
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三大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业聚集会抑制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工业与服务业的大规模聚集,会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三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呈“U”型,在产业聚集低水平区域,表现为抑制效应,而在产业聚集高水平区域,呈现促进效应;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加速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溢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最后文章从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完善技术创新制度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金玲   王杰   刘婧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高级阶段,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应用大数据技术为解决智慧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和新方法。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从大数据技术助力实现智慧农业生产、智慧农业管理和智慧农业服务三个方面探索其发展路径,最后剖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助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婕  安同良  
本文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之路——典型的技术后发国技术赶超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变迁,中国创新之路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困局和问题凸显。特别是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技术牌"屡被打出,所以中国在技术赶超的后半程需要谨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告诫,核心关键在于谋求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之路。本文认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中国创新之路,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和采纳复杂经济学的思路来提供实际应用,未来中国创新驱动的实践关键在于在复杂性视阈的框架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1+N"多层次创新系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彩瑶  王苓  潘丹  李博伟  孔凡斌  
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阐释了退耕还林可持续性问题与破解思路,综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农户生计变化与福祉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实现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路径。未来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创新需要,关注退耕农户福祉改善的迫切需求,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退耕农户福祉变化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的退耕还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标准形成机制与对象的空间选择机制,推动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能力有效地转变为现实而长期改善人类福祉的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