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1)
- 2023(8681)
- 2022(7143)
- 2021(6719)
- 2020(5274)
- 2019(11717)
- 2018(11511)
- 2017(20454)
- 2016(10795)
- 2015(11717)
- 2014(11886)
- 2013(11437)
- 2012(10754)
- 2011(9874)
- 2010(10172)
- 2009(9704)
- 2008(9757)
- 2007(9257)
- 2006(8231)
- 2005(7068)
- 学科
- 业(41283)
- 济(40595)
- 经济(40545)
- 管理(35785)
- 企(30909)
- 企业(30909)
- 农(29133)
- 农业(17446)
- 技术(15449)
- 业经(14464)
- 方法(14203)
- 中国(12955)
- 技术管理(11626)
- 数学(11111)
- 数学方法(10830)
- 财(10757)
- 制(10099)
- 地方(9625)
- 贸(8800)
- 贸易(8791)
- 理论(8689)
- 学(8621)
- 易(8603)
- 策(8008)
- 银(7607)
- 银行(7596)
- 发(7519)
- 农业经济(7331)
- 行(7271)
- 融(6820)
- 机构
- 学院(158333)
- 大学(153347)
- 管理(60962)
- 济(60073)
- 经济(58514)
- 理学(52330)
- 理学院(51738)
- 管理学(50660)
- 管理学院(50339)
- 研究(49866)
- 中国(39518)
- 京(32181)
- 农(30542)
- 科学(30392)
- 财(27609)
- 江(25415)
- 中心(24760)
- 所(24345)
- 业大(23998)
- 农业(22715)
- 范(22000)
- 师范(21767)
- 研究所(21718)
- 财经(20938)
- 州(20557)
- 北京(20092)
- 经(18674)
- 技术(18156)
- 院(17586)
- 省(17347)
- 基金
- 项目(101386)
- 科学(80253)
- 研究(77387)
- 基金(71402)
- 家(61378)
- 国家(60726)
- 科学基金(53003)
- 社会(48895)
- 社会科(45995)
- 社会科学(45988)
- 省(42388)
- 基金项目(37952)
- 教育(35623)
- 划(33883)
- 自然(32986)
- 自然科(32342)
- 自然科学(32334)
- 编号(31969)
- 自然科学基金(31772)
- 资助(27647)
- 创(26901)
- 成果(26384)
- 创新(24019)
- 课题(22650)
- 发(22328)
- 重点(22216)
- 部(21335)
- 国家社会(19557)
- 制(19402)
- 大学(19058)
共检索到248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伟
广西地理标志是优秀的公共性资源。近年来,广西地理标志研究取得可喜成绩,但广西地理标志融入乡村振兴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面对多元社会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复杂语境,如何将广西地理标志科学融入乡村振兴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研究十分必要。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2年8月出版的《广西乡村振兴报告》,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会,对相关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析广西乡村人居环境演变趋势,识别发展短板,为区域乡村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基于狭义的乡村人居环境概念和乡村振兴背景构建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值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其乡村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别从市和县级层面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结果] (1)2012—2022年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水平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指数值由2012年的0.379增长至2022年的0.670,年均增长率为6.27%。其中,公共服务和卫生环境2个子系统指数值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9%和12.78%,是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主要因素;居住设施和交通条件2子系统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农业环境子系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增长幅度不明显。(2)市域层面,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值以桂林最高,其次是北海、白色、防城港,其他市相对较低,河池和梧州2市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提升最快的是柳州,其次是桂林、河池和来宾,其他区域增长相对较低;贺州和崇左2市乡村人居环境虽然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研究期内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崇左市下降趋势明显。(3)县域层面,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区域发展变化差异较大。从2012年和2022年各县域乡村人居环境排序等级划分来看,研究期间,等级提升的县市共计有14个,占比16.28%;等级下降的县市共计29个,占比33.72%,其他区域排序等级不变。(4)2012—2022年广西县域乡村人居环境整体呈现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方向演变。其中,桂南区域的各县市指数相对较高并略有提升,但该增长优势不断在弱化;桂东北区域指数水平较高,区域变化波动较大;桂西和桂西北山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分布区,除了桂林市,其他区域乡村人居环境指数值整体提升不明显,指数等级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持续改善,但是区域发展不协同和不平衡的特点突出,尤其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未来需要加强桂北、桂西北少数民族区域间合作,促进地区资源整合和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亚峰 许可 刘海波 靳宗振
地理标志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在实现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进而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在运用地理标志方面既有需求,也有潜力。文章介绍了意大利地理标志运用概况,并从制度、主体和举措三个维度建立了分析框架。在制度基础方面,分析了意大利地理标志的普适产品规则和特殊产品规则。在主体职责方面,分析了政府机构进行地理标志产品检查执法的职责和相关机构促进地理标志公众认知的职责。在具体举措方面,分析了意大利通过食品旅游项目推广地理标志、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积极推动多方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地理标志运用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主体职责和具体举措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利用地理标志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理标志 意大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思昊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巨大价值,既是助力我国乡村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新疆于田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践运作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其成因,得出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保护、授权体系改进以及技术层面的产业化运作、品牌建设、产业集群的双重路径可以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深厚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西娟 李文良
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依然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内涵挖掘不深入、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等问题,需结合我国实际,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内涵、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等措施不断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加快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 地理标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正>主持人语: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中国再出发,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向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3年7月29~30日,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重庆酉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酉阳)”。本届大会既是学术大会也是乡村振兴实践大会。大会邀请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企业家、社会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参加,共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柏先红 刘思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提质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介绍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及各地好的做法,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贫困户脱贫动力不足,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部分领域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要以特色小镇建设、基层党组织和精准脱贫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恒
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支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有力促进了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生态振兴新示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以来,象州县筹措资金3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恒
<正>2021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财政局累计安排衔接资金3.0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安排项目357个,主要用于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支出。通过项目建设,逐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旅游项目,以产业带动农村发展,改善脱贫户家庭条件和解决了脱贫村群众生活生产困难等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娟 彭莎 欧阳论 郭瓛 付美云
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符号,是优秀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视点,分别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湘西乡村振兴起到的助推作用,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价值应用下所面临的困境及针对面临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举措借鉴。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 价值 湘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艳军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乡村的全面振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振兴以产业发展为保障。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依托民族和区域特色资源发展支柱产业,注重培育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产业合作模式等,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足、民族特色支柱产业不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大、产业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够、产业发展互动性和协作性不强等问题。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要:创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和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的帮扶机制和专业化指导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精英 乡村旅游开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俊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出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筑工业化思维分析盒子建筑的特点,探讨工业化生产的盒子建筑在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中具有的优势,探索盒子建筑运用在乡村振兴中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盒子建筑 工业化思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近年来,广西自治区田东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以“五个示范”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2021年6月,田东县获广西自治区通报表扬为全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工作先进县。“强基”示范,以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党员中心户)+村(居)民”的网格化联系服务模式,构建“一格入网、事事统筹”的“全科网格”。深化实施“选育工程”“头雁工程”“雏雁工程”三个工程,健全村干部“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体系,共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506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285名。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红旗乡镇”“红旗村”“红旗屯(组)户评选,73个村获自治区级星级党组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海丽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对相关领域的文件、研究成果、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广西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并针对实施统计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增强基层统计队伍工作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统计"融合创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设计评估试点方案、联通配合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成果作用等方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