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0)
2023(9714)
2022(8739)
2021(8230)
2020(6941)
2019(16120)
2018(16253)
2017(31096)
2016(17122)
2015(19307)
2014(19147)
2013(18976)
2012(17290)
2011(15383)
2010(15134)
2009(13642)
2008(13084)
2007(11133)
2006(9513)
2005(8098)
作者
(50310)
(41749)
(41657)
(39481)
(26549)
(20223)
(18711)
(16567)
(15937)
(14776)
(14520)
(13997)
(13201)
(13195)
(12881)
(12775)
(12702)
(12403)
(11983)
(11811)
(10614)
(10182)
(10171)
(9400)
(9362)
(9279)
(9213)
(9129)
(8305)
(8297)
学科
(63354)
经济(63282)
管理(46515)
(44142)
(37197)
企业(37197)
方法(31293)
数学(27034)
数学方法(26714)
(17472)
(16632)
中国(15402)
(15157)
业经(14017)
地方(13496)
理论(11285)
农业(11133)
(11131)
(10877)
贸易(10872)
(10506)
环境(10405)
技术(10384)
(10109)
(9920)
财务(9863)
财务管理(9848)
企业财务(9331)
教育(9097)
(9028)
机构
大学(238809)
学院(236943)
管理(96105)
(86110)
理学(84139)
经济(84049)
理学院(83174)
管理学(81612)
管理学院(81218)
研究(79359)
中国(56552)
科学(53905)
(51312)
(41160)
(40572)
业大(39459)
(38166)
研究所(37728)
中心(35420)
(32791)
农业(32555)
北京(32296)
(31988)
师范(31675)
财经(31441)
(29190)
(28557)
(27250)
师范大学(25876)
技术(25852)
基金
项目(172902)
科学(134780)
基金(124786)
研究(122800)
(110512)
国家(109638)
科学基金(93273)
社会(74055)
社会科(70009)
社会科学(69990)
基金项目(67729)
(67435)
自然(63975)
自然科(62439)
自然科学(62425)
自然科学基金(61258)
(58016)
教育(55737)
资助(51076)
编号(50285)
成果(40005)
重点(39057)
(36989)
(36517)
(35705)
课题(34367)
科研(33800)
创新(33255)
计划(32951)
大学(31592)
期刊
(90234)
经济(90234)
研究(66400)
学报(43004)
中国(39913)
科学(38658)
(36827)
管理(33439)
大学(31354)
学学(29636)
(26655)
农业(26240)
教育(25973)
技术(19606)
(15432)
金融(15432)
业经(14977)
经济研究(14027)
财经(13988)
图书(13628)
(13501)
科技(13081)
理论(12250)
资源(11880)
(11673)
问题(11643)
实践(11554)
(11554)
林业(11464)
业大(11452)
共检索到328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玉溢  林世如  杨心仪  陈桂芬  刘斌  
选用1971~1980年广西气象、地质资料,从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5个方面对广西土壤成土条件进行分析,并对铁铝土52个土壤剖面的B层52个土样进行土壤pH值和交换性铝、钾、钠、钙、镁、土壤全铁和全硅、游离氧化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湿、热同步,化学风化、淋溶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母岩多样,地形复杂,由此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以酸性富铝化土壤为主的多样性;广西铁铝土在成土过程中盐基被强烈淋溶,土壤多为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低,阳离子交换量很小,脱硅富铁铝化明显,游离氧化铁含量和交换性铝饱和度高。研究广西土壤成土条件与铁铝土成土过程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广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荣  张蕾  
为研究土壤侵蚀对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京、津、冀、晋四省市的418个土系的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统计处于不同地形部位的诊断表层类型、诊断表下层类型和土纲类型的数量,并分析不同地形坡度和侵蚀程度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诊断表层以淡薄表层为主要类型,所占比例82.06%,主要分布在海拔低的山地中、上坡,这里易发生侵蚀;2)诊断表下层以雏形层所占比例最高,高于60%,多分布于山地中部区域和土壤侵蚀搬运物质堆积的平原区;黏化层所占比例很小;418个土系归属的土纲是雏形土最多,新成土次之,淋溶土最少;3)不同坡度和侵蚀程度对土壤类型的影响表现在坡度处于0°~5°和微度侵蚀中的土系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51.7%和59.1%。因此,山地多、地形坡度大、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土壤侵蚀的自然背景条件,而开垦坡地等人为因素加速了土壤侵蚀;山地土壤的侵蚀和平原的冲积物沉积作用是造成雏形土和新成土广泛分布的成因。建议土壤地理学教材应增加土壤侵蚀作用对于土壤发生、分类和类型分布影响的章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武海霞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分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华  安士伟  
文章评价了河南铝土矿资源的开发条件,用系统工程方法,反馈机理和耗散结构观点分析了铝土矿资源开发系统的运行机制,提出了铝工业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东方  陈伟强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1)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2)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萍  王涛  赖树钦  
对漳州天宝香蕉种植区成土母质的元素特征及其与香蕉品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成土母质的营养元素含量与岩性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地层岩性成土母质各种营养元素含量相差悬殊,总体而言:(1)Q4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高,Qel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次之,而Q2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2)某些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K2O、Na2O、CaO、Cu、Zn、Mo的含量随沉积时代由老(Q2)到新(Q4)有增高的变化趋势;(3)成土母质的营养元素特征与决定天宝香蕉品质的元素有显著关联,并且各类成土母质适宜种植天宝香蕉程度排序为Q4、Qel、Q3、Q2.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昊  邓军  王庆飞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地质灾害及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资源型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我国铝土矿资源为例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及发展铝土矿资源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佘冬立  刘营营  刘冬冬  徐翠兰  曲欣  陈友林  邓凌云  俞双恩  
为探明土壤容重变异对海涂围垦区粉砂土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围垦区粉砂土和南京菜地黄棕壤不同容重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容重对2种试验土壤入渗过程有较大影响,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模拟2种土壤入渗过程的考斯加科夫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K值随容重增大递减,而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α随容重增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简略的Philip入渗方程的幂级数解可以很好地拟合2种土壤湿润锋深度随时间变化过程,拟合的参数λ和x变化规律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东丽  张子倩  刘阳  赵晓亮  连昭  于百和  王东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较强的适生性与抗逆性,成为半干旱矿区排土场主要的生态重建植物,但在排土场恢复过程中常出现提前衰退现象。为探明黄土区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是否受土壤养分的限制,选取不同恢复年限(2、4、6、10年)苜蓿地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研究0-60 cm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随恢复年限增加变化规律不一致,分别在种植10、6和2年时最高,在种植2、4和10年时最低;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苜蓿恢复过程中,C:N与C:P整体上呈“W”型的变化规律,土壤N:P呈“V”型变化规律;恢复6和10年时土壤C:P和N:P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氮、磷含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 <0.01),矿区排土场土壤养分主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土壤全磷含量不受其他养分影响。在半干旱黄土区排土场,苜蓿恢复模式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恢复作用,恢复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氮、磷养分限制,建议加强科学施肥管理或在恢复4至6年时及时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祥明  覃灵华  
通过分析水耕人为土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耕性、土壤有机质、全N、P、K、pH、CEC等的关系,探讨利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西南地区26个水耕人为土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6175~2.9109之间,平均值为2.819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土壤质地与土壤表面积的综合性定量化指标。适宜耕作的10个土种(2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7018~2.8116,不适宜耕作的16个土种(23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8353~2.9109之间。土壤分形维数可表征水耕人为土的质地、成土母质、肥力特征、耕性等,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尤其是基层分类的一个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晋珉  牛灵安  
以曲周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盐渍土改良和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特征。盐生植被的归还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0.5%,甚至近乎贫瘠;开垦后,作物生物总产量增加,以根茬归还土壤,土壤有机质可维持在0.8%~0.9%;加大秸秆还田量,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并维持在1.0%~1.2%;农牧结合,以优质的有机物质归还土壤,使土壤有机质持续提高至1.5%左右。同时,研究了土壤肥力持续提高的系统培肥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正发  史东梅  谢均强  张兵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颜鑫   韩钰  
【目的】探索土膜耕作法对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变化的影响,揭示土膜对作物根系生长及产量效应,明确土膜的农业生产价值,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喷施1.0%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铵(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mmonium,CMC-NH4)水溶液促使土膜产生。设CMC-NH4用量0(CK)、50.0(T1)、100.0(T2)、200.0(T3)和300.0 kg·hm-2(T4)5个处理,开展春小麦-夏玉米复种下的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微生物、作物根系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喷施CMC-NH4的各处理春小麦和夏玉米田土壤日均含水量提高3.3%—7.0%(P<0.05,下同)和1.9%—6.1%,日平均温度提高7.9%—12.6%和5.6%—11.7%,土壤积温增加88.98—141.94℃和60.25—136.65℃;0—30 cm土层根长提高37.5%—17.1%和11.2%—1.7%,根表面积提高15.3%—4.5%和12.5%—9.2%,土层根系干重增加17.0%—41.5%和30.9%—36.7%;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7.3%—18.8%和夏玉米地上部干重33.6%—49.0%,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和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结论】喷施CMC-NH4形成的土膜具有农田覆盖功能,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环境,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利用、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土膜耕作法为构造“表实上虚下实”良好耕层结构提供了技术方法,对作物产能提升、农田土壤改良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支撑作用。宁夏引黄灌区CMC-NH4推荐喷施量为100.0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慧敏  方圆  唐翠荣  顾明华  雷静  窦飞  谭力  陈宏  王丽萍  
【目的】开展广西水稻土镉有效性、水稻镉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为降低石灰岩地区土壤镉迁移及稻米镉累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不同地方的65个水稻土及相应的Y两优品种系列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土壤有效镉/总镉、水稻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镉有效性和糙米镉富集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镉超标率为67. 69%,糙米超标率为41. 54%。土壤镉有效性受到铁、锰形态的影响,有效镉/总镉与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铁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 H、有机质、交换性钙、总铁和总锰显著影响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其中,糙米镉富集系数与pH值、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总铁、总锰呈显著负相关。总锰和有效锰是决定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子,镉有效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有效镉/总镉=0. 491-0. 167×总锰+0. 004×有效锰;交换性钙和总锰是决定糙米镉富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糙米镉富集系数线性回归方程为:糙米镉富集系数=0. 493-0. 006×交换性钙-0. 156×总锰。【结论】广西稻米超标率低于稻田土壤镉超标率。在所研究的土壤性质中,锰形态是影响土壤镉有效性的主要因子,总锰、交换性钙含量是影响稻米富集镉的主要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